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反思型“问题研究”教学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niu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的“问题研究”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反思型“问题研究”教学,引导学生从时空、要素和区域综合的角度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在认识、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综合思维;反思型“问题研究”;地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83-02
  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旨在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形成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每章后面设计了“问题研究”专栏,人民教育出版社杨爱玲博士把“问题研究”分为四种类型:畅想型、反思型、分析型和论证型。其中反思型“问题研究”是指给定资料和问题,让学生应用一定的地理知识反思人类某些行为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型“问题研究”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思路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为例,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角度探讨反思型“问题研究”教学思路,提出“从要素视角挖掘地理知识、从联系视角构建地理思维框架、从综合视角灵活运用思维框架”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挖掘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地理问题,以地理思维框架辅助分析地理问题,并从时空、要素和区域综合的角度寻找地理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1.从要素视角挖掘地理知识,认识地理问题
  新课标指出,我们在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理解各要素的含义和特点,在深入挖掘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清晰地认识地理问题。在本章“问题研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位置要素和植被要素视角挖掘问题中的地理知识。
  问题探究1:明确我国西北地区和欧洲西部各自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并在地图册上画出两地区的大致范围和重要的经纬线。问题探究2:什么是冷季型草坪,它对城市打造人居环境有什么作用?
  探究结论:(1)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欧洲西部温和湿润。(2)冷季型草坪的草是喜冷凉气候的草种,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绿色期长,需水量大,抗旱性差。其作用一是美化城市环境;二是净化空气,过滤灰尘;三是调节城市气候。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位置要素和植被要素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和欧洲西部两地的大致范围和典型的气候特征,并了解冷季型草坪的相关知识,从而挖掘问题中隐含的地理知识,为分析本章“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做好铺垫。
  2.从联系视角构建地理思堆框架,分析地理问题
  新课标指出,从综合思维的视角研究地理问题,第二步要确定各要素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确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时,不但要认识要素之间的直接联系,看到问题的表面,还要注意分析要素之间的间接联系,探究问题的本质。
  在本章“问题研究”中,要素间的直接联系为我国西北地区从欧洲西部引进冷季型草坪。要素间的间接联系为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相似的纬度位置以及冷季型草坪对欧洲城市环境显著的改善作用,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引进冷季型草坪的可行性因素。另一方面,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特征成为引进冷季型草坪的限制性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图来构建地理思维框架,加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
  问题探究3:画出”我国西北地区”“欧洲西部地区”和“冷季型草坪”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图,标记纬度位置。
  学生从联系的角度探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认识到要素间的直接联系,看到问题表面,又认识到要素间的间接联系,明确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为接下来全面、系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打好基础。
  3.从综合视角灵活运用思维框架,解决地理问题
  在本章“问题研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的角度探究冷季型草坪在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的表现,从要素综合的角度探究冷季型草坪引进我国西北地区后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区域综合的角度探究我国西北地区的地方性特征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绿化建议,在准确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地理问题。
  (1)时空综合
  本章“问题研究”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引进冷季型草坪的合理性。首先,冷季型草坪在我国西北地区和欧洲西部不同的空间里生长状况不同;其次,冷季型草坪引进我国西北地区后导致了水、土壤等其他自然要素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引进冷季型草坪后产生的问题。
  问题探究4:阅读课本资料2,总结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后产生的问题。
  探究结论:(1)浇灌草坪浪费水资源。(2)草坪维护费用高。(3)施肥污染土壤。
  [设计意图]从时空角度出发,使学生理解冷季型草坪在欧洲与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认识到不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盲目引进冷季型草坪是不合适的。
  (2)要素綜合
  我国西北地区在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与两地不同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综合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不适合引进冷季型草坪的原因,从而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问题探究5:为什么冷季型草坪在欧洲西部和我国西北地区的作用效果不同?
  探究结论:冷季型草坪喜冷湿气候,欧洲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形平坦,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容易深入,加上有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冷季型草坪在欧洲生长旺盛;而我国西北地区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深居内陆,同时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草坪管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冷季型草坪引进我国西北地区后产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要素进行横向与纵向联系分析,了解欧洲西部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并对比两地气候差异,找到冷季型草坪难以适应我国西北地区地理条件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要素综合的能力。
  (3)区域综合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出发,联系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等要素,发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辩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的问题,并根据西北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提出合理的城市绿化建议。教师可以创没情境,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资料包,设计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地理思维。
  问题探究6: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提出建议。
  学生活动:学生发挥才智展开活动,各抒己见,小组代表进行总结。
  探究结论:将欧洲冷季型草坪引进我国西北地区后,出现了灌溉、维护、施肥、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加剧了西北干旱地区用水危机,增加了财政负担等。因此,违背“因地制宜”原则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该重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议:(1)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的耐旱草种。(2)加强草坪的养护管理,科学管理与阶段性管理相结合。(3)根据植被季节变化选择多种城市绿化植物,维持城市绿化景观的持续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强调引进植被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人地关系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
  三、教学总结
  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在挖掘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地理问题,以地理思维框架辅助分析地理问题并从时空综合、要素综合和区域综合的角度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有了全面的认识。本课设置的探究问题互相联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思维特征。在探究方式方面,强调多样性,采用画图、填表、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辩证思维,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楊爱玲.普通高中实验地理教科书(人教版)中的“问题研究”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8-1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基金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生态素养提高途径研究”资助。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融合乡土历史,有利于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进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乡土历史;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68-02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
[摘 要]全国高考政治不仅考查基础,更考查能力。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上,要提高复习质量可采用时政主题复习法。这种方法通过设立时政主题来引领课堂复习,既能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能结合时政情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以时政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力四射的高效复习课堂。  [关键词]时政主题;高三政治;高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一指示精神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核心就是落实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鉴于此,技校语文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企业需求,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彰显职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课外活动,同时尝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落实知识教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和沟通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社会实践;长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01-0089-02  地理课程具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地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高职课程的内涵  1.课程定义  课程是一个定义多样性的概念。我国学者将其归纳为三种解释,一是“学科
所谓分层教学,是一种大教育的思维,包含课堂教学与德育等诸多概念。它是分层递进,既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道德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采用显性与隐性分层的形式,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途径来适应学生差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中职语文分层教学的缘由    1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职业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故乡》中描写的三个不同的“故乡”,即“我”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我”理想中的故乡,以揭示鲁迅这篇小说内容的深刻性。  [关键词]鲁迅小说;《故乡》;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16-0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言:读小说,不能仅停留在读作品的内容,要深入地品味、感悟和欣赏出故事和
歌曲演唱,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而教唱歌曲,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都曾尝试过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歌曲教唱这种直观而通俗的音乐教学手段,全面地提高技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广大音乐教师这些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笔者经过调查得知:技校生在他们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涯中,几乎被剥夺了音乐学习的机会。因为音乐课的课时经常被用来作为其他主科课时不足的补充,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还模糊地停留在小学或幼儿园时对音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和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此种模式能将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方式简单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极大地改善了政治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多变的价格》一课的教学环节,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程少堂老师“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子衿》”这一课例从语言积累、文章领会、文学欣赏以及文化开掘方面展现了古诗教学中的“语文味”。一堂好的古诗教学课,要体现出“语文味”,需要教师设计语文活动,带领学生抓住“这个”文本,打造教学主题,进行多层面(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立体式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语文味;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