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为师生幸福而生存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但环顾我们的教育,幸福似乎离我们还有点远,突出表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繁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较严重,校园生活较沉闷。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追求“幸福”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目标。在福州市教育系统2012年工作会议上,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提出“幸福教育应成为福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是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幸福教育”的理念。到底什么是“幸福教育”?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全社会该如何为“幸福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
  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该是培养人们理解幸福、追求幸福
  记者:在福州市教育系统2012年工作会议上,郑局长阐述了对“幸福教育”的理解,提出“幸福教育应成为福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的要求。这是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幸福教育”的理念,令与会者颇感新鲜。请问,什么是“幸福教育”?
  郑勇:关于“幸福教育”,古今中外论述很多。孟子就说过,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也都有过经典论述。当前,一些地方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在广泛呼吁、实践、推进“幸福教育”的理念和模式。
  追求幸福是人之天性,教育最本真意义应缘于这一人之天性。撩开裹挟在教育之上的层层面纱,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该是培养人们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引领人们迈向幸福之境。而现实中,教育未必能如此单纯,社会的浮躁时不时总在篡改甚至扭曲着教育的本质,学生的苦恼,教师的烦闷,家长的焦虑等等都令人担忧。从我的工作履历来说,我几乎经历了普通教师、班主任、学校中层干部、校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等教育战线的每一个岗位,可以说阅尽了师生的喜怒哀乐。一路走来,体验过成功与幸福,也有过彷徨与挣扎。正是在对教育现实的观与照的反思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碰撞中,我深刻体会到,在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幸福理应受到尊重,人们因教育而幸福,也要因受教育而幸福。要让师生为幸福而生活,让教育为师生幸福而生存,让幸福永远为教育、师生而生长。所以,我认为,“幸福教育”不仅是看学校有多漂亮、教室有多大,而更在于校园里、教室内的笑声有多甜;“幸福教育”不仅是看学生成绩有多好,而更在于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获得点滴成功时感到喜悦,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有多高。
  考试要为师生科学、宽松、幸福地教与学创造空间
  记者: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是为了让学生更幸福地活着。可众所周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考试为中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心灵。很多饱受教育之苦的孩子认为,只要能下课、放学、离开学校,他们便是最幸福的。郑局长,在目前这样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下,您认为该如何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快乐?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郑勇:对目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曾做过比较严谨的调查。通过抽取1000多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5%的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感到满意,33.5%的学生基本满意;31.4%的学生表示课堂上能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有获取知识的快乐感,51.5%的学生认为是靠自我控制来完成课堂学习过程;50.5%的学生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太重。而今,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锻炼无法保证,周末时间多被剥夺,考试竞争日趋激烈,学业负担层层加码……前不久,媒体披露某重点中学学生不堪补课压力集体烧书,以及某学校升旗仪式主讲学生调换讲稿“讨伐教育”等事件,足以折射出学生普遍对当前学习生活的焦虑、烦躁和抵制。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幸福,不能拿学生的青春赌明天。当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学习,勤奋学习永远是需要倡导的,但要建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之上。
  人们总是认为,教育的一切负面反应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考试是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不二砝码,考试与教育不是对立的,考试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敢想象,完全拒绝考试的教育会是什么状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改进考试评价机制,考试要为师生科学、宽松、幸福地教与学创造空间、留有余地,要为教育教学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
  学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优化教学过程,倡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要尊重学生身心特点及学习规律,深入学生心灵,进行理想、信念、情感、价值的对话、交流、沟通,让学生获取身心的愉悦与幸福。曾有一位领导者至老年仍回忆起当年沈从文先生上课的情景。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像沈从文先生那样,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与自己一道以欣赏者的姿态,真正进入课文意境,去领略、感受、体味;如果理科教师能够把书本的抽象科学知识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实践、创造……我想,这样的课堂就是在生成幸福。
  记者:“幸福”对不同学习、生活状况下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对每天忙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学生来说,拥有休闲时间就是幸福;可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说,能够上好学,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就是幸福。请问郑局长,如何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能享受到幸福的教育呢?
  郑勇:福州市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上力度很大,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率达93%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也算很高的,所以,教育部领导对福州市的这项工作特别给予了肯定。
  今年,我们又开放了福州三中、福州四中、福州高级中学三所一级达标高中校,接收达到一定学业成绩要求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样,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就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
  我们还打算建一所占地50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用来接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与福州本市的孩子共享幸福的教育。   “幸福教育”熔铸教师的创造和体验,应该让播种幸福的人幸福起来
  记者:要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但现在的状况是,在谷歌上搜索“职业倦怠”,竟然有80%的内容是关于教师的。在有职业倦怠倾向的整个群体中,教师发出了最强的声音。郑局长,您认为该如何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获得职业幸福感呢?
  郑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46%的教师对从业总体感到比较愉快,也有41%的教师觉得工作疲惫。“幸福教育”熔铸教师的创造和体验,应该让播种幸福的人幸福起来。多少年来,人们给予教师的总是“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与牺牲,总在有意无意地给教师树立一种悲情形象。春蚕吐丝是其自然生命过程,也是其生命价值所在,蜡炬燃烧同样也是体现其存在价值,应该说,春蚕吐丝和蜡炬燃烧过程都是幸福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物质生活待遇改善之后,其幸福度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个人人格是否得到充分尊重,自身价值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需要学校创造更人文、更科学的管理环境,真正让“藏龙卧虎”的地方能够实现“龙”腾“虎”跃。教师要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人,首先要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真正做到尊重教师,凸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
  教师在履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受到充分尊重,就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我们要善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共享公平与阳光,让教师充分感受平等与尊严。要人尽其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职业成就感、成功感、幸福感。要善于从细致处着眼着手,创设丰富载体,营造温馨、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校园成为全体教师依靠、依恋的幸福家园。
  教师职业幸福感还依靠其自我内化提升。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有的教师面临外界的浮躁、喧嚣、诱惑,心灵深处难以自持。有的教师受利益驱动忙着有偿补课等有悖师德之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偿补课是有违“师道”的。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取向滑入了“欲壑难填”的境地,就永远也找不到幸福的方向。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自当抵制诱惑,拒绝平庸,追求灵魂的幸福。
  实践“幸福教育”,既需要外部的约束机制,更需要内部的优化机制
  记者:“幸福教育”是“幸福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最大的社会事业,关系到社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是一项庞大、复杂、持续的系统工程。从教育外部来看,您认为“幸福教育”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做哪些努力?
  郑勇:从政府层面来说,主要是在人、财、物的支撑保障方面如何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目前,大多数地方只是满足于落实上级明确要求的底线标准,而缺乏主动挖掘潜力、提高标准,提升内涵的意识和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既要把教育摆在各项事业中靠前的位置,先保障、先落实、先发展,是之谓“先”;更要在发展标准、发展质量、发展内涵上不断优化提升,是之谓“优”。要改进对教育的统筹管理,从“管事”层面来说,就要在绝对保证党的办学方针和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减少过于频繁的行政干预。会多、部署多、检查多、文件多,让学校不堪重负,根本无法完成各级各类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于是形式主义泛滥,很多活动部署的执行结果都违背初衷并形成负面效果。在这方面,客观地说,省、市政府作了很多有益于事业发展的决定,如提出“开短会、发短文”,尊重规律,注重实效等。从这个背景来看,也许对教育的最好管理就是要让学校安心、专心、静心做该做的事。从“管人”的层面来说,要让了解教育的人来管教育。在当前体制下,一位教育局长、一位校长,对一个地方的教育、对一所学校的办学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有媒体披露,曾有一位教育局局长刚从经济部门转任过来,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把自己熟知的经济考核评比办法在教育领域强势推行,弄得上下怨声载道。有的乡镇长直接转岗到校长岗位,一所好端端的学校被折腾得元气大伤。教育局长可以从其他岗位转任,但前提应该是对教育有思考、有研究、有感情的人。校长应该从教师中来,很难想象,不了解教师、不了解学生、不了解教育教学过程的人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校长。
  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责任担当。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学校、教师的责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道义上有着教书育人的无限责任,但对责任的追究只能立足于底线的有限责任。学校、教师不可能包揽学生的一切,对学生的一切负责。现实中发生过不少案例,学生校外安全事故责任向校内无限延伸,学生因家庭原因在家里发生意外,教师也要承担“莫须有”的责任。如果学校与社会互相设防,家长和教师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教育,何谈幸福?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里,任何一个师生发生的负面事件,如果都被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事件来承担道义与精神责任,那么,这种责任的叠加,就会放大教育的负面形象,增加广大教育者的压力和焦虑。媒体曾经披露,深圳某中学一位教师针对当前学生的人文缺陷,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陕西师大附中一位教师探索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能力。这两位教师有着教育理想和职业担当,主动开展创新与探索,本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一些家长却认为这弱化了学生的应试训练,不利于学生升学,而质问其动机,有的甚至上访,认为其不务正业,教“坏”了孩子。没有社会、家庭的理解和宽容,在现行体制下,教育内部脆弱的创新智慧与灵感被扼杀,受伤的又岂止是教师?
  从家庭层面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即便在学校教育期间,仍然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目标上要有同一性。我们曾调研过一所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问及学生近期最想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十几位学生都回答说,希望考进市区一所知名的民办初中。我相信,这一定是家长灌输的结果,因为,在学校,教师是鼓励按政策免试对口就近入学的。如果学校与家庭在教育目标上不能相认同,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彼此否定,从而抵消教育的有效性。家庭与学校在学习管理上要有协调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要有全时空的有效管理。家庭与学校要衔接好学生校外与校内的管理。现实中很容易出现多种极端,一种是家长在孩子离校后疏于管理督促,导致校内教育向校外延伸的部分难以落实,并反过来影响校内教育的再实施;一种是家长对学习过于重视,对孩子学业负担层层加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不太重视,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内容上要有互补性。家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综合平台,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劳动实践能力提高,身体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学校难以比拟的资源优势,家庭重视孩子这些方面的教育,就是对教育的最好支持。
  记者:请问郑局长,福州市教育局在落实“幸福教育”方面有没有出台什么具体措施?
  郑勇:我们提出实践“幸福教育”,出发点在于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的状态。实践“幸福教育”,既需要外部的约束机制,更需要内部的优化机制。从外部的约束机制来看,实际上,上级相关的管理制度已经很完整了,比如,前一段福建省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负的具体措施。问题往往在于,执行有偏差,落实不到位。实践“幸福教育”,就要引导学校、教师主动“纠偏”,改进那些过激、过重、过严的作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从福州市教育局层面来看,实际上,近些年所做的一些工作,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考中招制度、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都是在为实践“幸福教育”而努力。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改善在指导、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够科学的方面,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努力创造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幸福空间。实践“幸福教育”,更多的是要靠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靠广大教师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化,靠广大学生学习成长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实践“幸福教育”,更大的作为空间应该留给学校、留给师生,他们在探索中积累,聚沙成塔,从量变到质变,才能真正构成“幸福教育”的整体。
  (责任编辑:黄常棋 摄影:陈星熠)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得越來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教学走入了困境。为了创作出更具艺术效果和文化张力的舞蹈,教学需要了解群众的舞蹈文化意识。通过调整舞蹈创作策略,不断迎合群众的心理需求,从而创作出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舞蹈。本文就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艺术;艺
期刊
摘要:新出版时代,既面临产业升级而带来的新机遇,也面临大量互联网公司跨界冲击下的产业危机,机遇与危机并存。出版编辑到底该具备何种素质才能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以便在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惧跨界冲击,不断使自身能力实现平移和跃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并联系实践中的体会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出版时代;编辑能力素质;平移和跃迁  引言  出版编辑承担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期刊
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智力生活广博多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开阔无垠的未来;教师的灵魂世界丰盈充实,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双双莹润智慧的眼睛……未经书籍点染的世界是荒芜的,未经书籍净化的生活是粗糙的,未经书籍涵润的日子是浑浑噩噩的。在我的教育教学及阅读体验中,感触最深的是,在学校中总有一些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只是体会到一种无休无止的煎熬或是麻木不仁的随从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模式的推广,生鲜电商也逐渐进入到新零售时代,销售模式也产生巨大转变,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对产品的需求,有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新零售背景入手,力求相对全面地分析影响生鲜电商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生鲜电商发展;新零售背景;因素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领域中生鲜电商
期刊
摘要:从基本思路上讲,要想保障广大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要依靠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的振兴;从重要途径上讲,要想快速提高广大农民的的收入分配,要依靠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但无论如何,政府都必须发挥好“组织员”、“协调员”以及“监督员”的功能,从制度上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收入;保障  客观的说,我国的财政资金投入农村的较少、投入农业的不足、补贴农民的不够。但我
期刊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在课标中被反复强调,对当前语文课堂的转型(教课文转化为教语文)应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为何这么说?我们不妨把2001年版和2011年版课标中对“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的表述作个对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字平台的优势愈发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基建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部分详细设计做了具体的描述;再次,概括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及阶段分析。基建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安全稽查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出更科学、更标准的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科学决策;大数据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安全稽查主要采取过程管理,这种稽查方式效果
期刊
《圆的认识》是华应龙老师的代表课之一,他的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一招一式,游刃有余。课堂上,朴实而智慧的他散发的是一种“大气”,然而“大气”是需要“底气”作后盾的,这份“底气”来自哪里?  一、底气,从他对教材的深度思考与挖掘而来  教学片段1:  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
期刊
近日细读了彭才华老师主持的“‘同题轮流·多元互动’小学习作训练策略探究”项目组的课题研究资料,深觉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  首先,“同题轮流·多元互动”的习作训练实践,体现的是强调“读者意识”的写作观,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写作目的并保持持续的创造动力。  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作用,认为“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而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与之矛盾的是,写作文时学生们却常常冥思苦想,下笔艰难。如何利用“即兴作文”,激起学生“内心的兴趣”,把学生手中的那支生涩凝重的笔,尽可能打造得娴熟轻巧呢?  一、巧用即兴作文,诱发“心血来潮”  “心血来潮”是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灵感”,即我国古代所描述的“神思”“神会”“神来之笔”等,是写作的最佳状态。但这种“心血来潮”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