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渗透 激发兴趣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激发兴趣,笔者从“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将数学与游戏紧密结合、将数学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注重生活、游戏各领域的融合渗透,从而培养小班幼儿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 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9-001
  小班幼儿尚处在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数学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因此在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是关键。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注重生活、游戏、各领域的融合渗透,将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的。因此要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供丰富和相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并对数学产生兴趣。但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满足不同水平的孩子
  其一,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数量在5以内。其二,应注重材料的高、中、低三个水平,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按颜色分类”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3组图片和颜色标记:①颜色不同,大小、形状均相同;②颜色、大小均不同,形状相同;③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在这三组材料中,后一组均比前一组难一些,这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的。
  2.材料要生动形象,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的材料,能较好的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小班幼儿在体验物体空间关系时,我制作了各种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小动物拼图,有小鸭、小猪、小猫等,并穿插一些游戏情节——小动物图片被弄坏了,请小朋友帮他们拼好,激发幼儿正确地将图片摆放在不同位置,构成一个动物整体,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幼儿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有关知识。
  3.材料要围绕目标,重点突出
  围绕目标提供材料,保证材料在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目标与材料达成一致,才能帮助幼儿更好、更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我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兔子和萝卜、青菜等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给兔子喂食的过程中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
  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使得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二、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吃饼干的时候,我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幼儿关注的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吃水果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看一看水果是什么形状的,并比较大小。在喝水和盥洗这个环节,我们也可以渗透数学,利用茶杯箱里的杯子和毛巾架上的毛巾可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而午睡时则可以引导幼儿数数有几张床、自己睡在第几张?床上有什么?床下有什么?诸如此类的生活环节,都可以融入数学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幼儿感知了数学的概念,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
  三、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紧密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将数学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那么枯燥的数学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就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在学习“排序”的数学活动时,我设计了《给小刺猬串项链》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串出了多种规律排序的项链。在认识“上下、前后”活动中,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动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方位词。寓教于游戏之中,不仅能感性地获得数学知识,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学习机会。我们将数学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在其他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
  《纲要》指出,各领域应有机的结合,所以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在体育活动中渗透
  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地渗透数学内容。如在“拍皮球”的游戏中,我渗透了“1”、“许多”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在“小兔跳”的体育游戏中,我引导幼儿跳着去拔萝卜,并要求每人拔3个,渗透了3以内的数数。在“打败大灰狼”的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重的、轻的沙包分别打大灰狼,感知轻重的概念。
  2.在语言活动中渗透
  听故事、念儿歌都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倾听理解过程中,我们也能渗透数学内容,如故事《小熊的早餐》,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大小、长短和多少;在《小猫在哪里》的看图讲述中,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巩固认识前后、上下等。儿歌《五指歌》,可以让幼儿在儿歌中较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和数的顺序。
  3.在艺术活动中渗透
  数学活动同样也能渗透在艺术领域中,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无时不在运用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拍手打节奏,从而巩固5以内的数数;请幼儿表演时则可以引导幼儿数数请了几个人,做了几次动作,这些都可以与数量相结合,真是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老师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能运用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萌发兴趣,喜欢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了广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不乏流于形式和缺少细节的关注。如何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差异,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细节落实,让细节成为学生探究的有效支点。本文就来谈谈在科学常态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改进行动。关键词: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加强知识的前后勾连,达成知识的模块,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本文从同篇课文的勾连、新旧知识的勾连、文体间的勾连这三个方面管中窥豹,试图找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知识勾连方式的密码。关键词:知识; 勾连方式; 例谈中图分类号:G
摘 要:爱是永恒的话题,爱是不变的真理,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无声交流,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关键词:爱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58-00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何培养少先队员中独生子女的品质
摘 要:等待是美丽的坚持,数学课堂需要等待。本文从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搭建知识的内化空间;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提升生成的隐性价值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课堂实例,介绍了数学教学中等待的时机、等待的策略、等待的价值等。关键词:数学课堂; 等待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59-002几米的《希望
摘 要:数学新的课标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且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帮助学生审题着手,指导学生审清题目意思,理清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能这四方面,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 解决; 实际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0-001新版的
摘 要:目的: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负相关。结论: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焦虑抑郁的重要抑制性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焦虑抑郁;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62-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
摘 要:科学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命运和个人生活质量,而小学又是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科学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引,结合笔者多年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激发学生兴趣,坚持学生学习主体,采用激励导向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学生主体; 小学科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71-001
摘 要:每一个儿童都是一首诗,诗意的教育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利用幼儿园内外的空间,挖掘餐后散步活动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让幼儿闲看冬去春来、品味鸟语花香、关注动物百态、感受光影变幻、徜徉童话世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撒下诗意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餐后散步; 诗意; 行走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74-002到我的花园里行走
摘 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它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因此,重视并合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区域活动; 活动规则; 材料投放; 教师指导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6-001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域活
摘 要:区域活动的评价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有效的评价,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活动的质量,从而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欲望。本文探讨了在评价过程中,和幼儿分享区域活动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区域活动中的问题与疑惑等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区域评价; 互动性; 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8-002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