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已被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疼痛作为一种警示信号,提醒人们规避风险,对人们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而慢性疼痛已经失去了信号警示作用,带给人们的往往是长期的痛苦折磨。慢性疼痛的产生是由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复杂结合的结果,然而,当前慢性疼痛的治疗往往只关注致病的生理因素,而忽视了对疼痛体验可能产生更大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慢性疼痛患者在遭遇持续的疼痛之时,还伴随着由此衍生的认知偏差、社会功能破损等不良现象,而这些反过来又会对疼痛的治疗产生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大大缩减了疼痛的治疗效果。更有甚者,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痛苦折磨;同时给家庭成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埋下了隐忧。回顾以往的研究,笔者发现对慢性疼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医学和心理学层面上,前者侧重于疼痛的评估、医学护理与治疗等;后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慢性疼痛进行研究,关注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状况、依恋模式等。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疼痛的研究较少,其更多的焦点放在癌症、艾滋病、临终关怀等涉及生命伦理的议题之上。因此,笔者依据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将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相结合,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介入进行探索性研究。本研究以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访谈研究。选取12名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分析,结果发现慢性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体验、认知评价、注意偏向、社会功能与归因)与疼痛感受是相互影响的。第二部分是干预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慢性疼痛患者普遍更多的将注意放在疼痛相关刺激上,对疼痛相关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即存在着对疼痛的注意偏向。而已有研究证明,通过对注意偏向进行矫正是可以缓解疼痛感的。所以,选取了40名慢性疼痛患者,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真正的注意偏向矫正,另一组实施虚拟的注意偏向矫正,并且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注意偏向矫正对疼痛缓解是有效果的,其效果在内隐层面表现更为显著。第三部分是对医务社工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的思考。基于前两部分的研究结果,笔者将注意偏向矫正与社工方法进行结合,分别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角度对医务社工介入慢性疼痛患者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社区青少年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就业市场上容易处于“失业”状态,且这种状态是由其所获得的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的状况所决定。笔者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某街道的
针对基于高精度光纤陀螺仪(FOG)的捷联惯导系统开展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光纤陀螺随机漂移进行分析,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并在捷联惯导系统罗经法自对准过程中
在不完全市场下,研究基于随机基准的动态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问题.该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跟踪误差动态投资组合问题,并将之转化为一个等价的考虑风险调整的期望相对收益最
<正> 人们一般用完电池之后,除扔掉或由小孩拔开、取出炭棒玩耍外,不作别用,这样就白白浪费许许多多的废电池。为了充分利用废料和便于农村代替油灯照明,可以把废电池改制为
期刊
<正>《六国论》为苏洵名篇,也一直是高中教材入选篇章,其文被认为论证谨严,脉络清楚,甚至有一线教师将《六国论》议论结构当成写作范式讲授给学生,将之奉为议论文写作圭臬。
<正>2016年3月12日,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与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于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上海青少年社工节。本届青少年社工节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宣传展
如何更加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在当前的中国,通过薪酬激励无疑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经。面对薪酬差距的客观存在,一般有两种方法:薪酬保密或者薪酬公开。本文从员工的层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经济理论界人们却曾经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争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其战略地位。
<正>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利用保护约束用具限制病人的紊乱行为,保障病人及周围环境免遭损害,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1]。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强制性的护理措施,一直得到伦理法
城市行道树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目前城市行道树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城市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提出合理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