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及6 sigma体系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整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实验室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几乎达到检验报告无风险或零缺陷的目标。因此,应该不断更新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而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本文旨在阐述风险管理和6 sigma管理体系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7-20)

其他文献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动物及水中等。随着全球HIV/AIDS流行趋势日益严重,NTM的感染率在全球也随之上升,NTM病逐渐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NTM肺部感染与肺结核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同时大多数NTM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甚至不同种类的NTM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2],因此NTM
期刊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检验相关支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今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为临床服务的能力和应用价值。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医疗改革的现状,深入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临床价值,加强质量监管措施,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依据,科学指导临床决策,对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逐步推进个体化医学发展进程
近年来,国家对检验医学科研基金项目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加强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保障项目的有效执行、完善项目的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已成为科研管理者和执行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检验医学科研项目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课题负责人的主导作用、实验进展的定期讨论、组织同行专家的定期指导、实验进度的科学管理、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及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科研项目执行和实施管理
目的分离和研究海南地区发现的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海南省临床上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或中介的肠杆菌科细菌30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进行菌种鉴定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和抑制剂复合物(IP/IPI)E-test试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试验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
目的采用多重荧光PCR结合Allglo探针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鉴定艰难梭菌相关毒素基因的方法,并对浙江杭州地区腹泻患者的产毒型艰难梭菌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型研究。针对艰难梭菌毒素tcdA和tcdB基因设计引物和相应的Allglo探针,优化PCR扩增体系,并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收集2012年8至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180份,对粪便中携带tc
目的应用酶学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赋值的人源冰冻血清做校准品,探求实现不同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一致性的途径,为实验室确定适合的项目校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量值溯源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家实验室组成的酶学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使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亲环素A(EgCypA)基因并体外表达纯化该蛋白以评价EgCypA的血清学免疫检测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绦虫cDNA文库中的EgCypA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并设计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EgCyp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埃希菌, IPTG诱导该重组菌株表达EgCypA,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血流感染[1]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炎症反应。包括败血症、菌血症、脓毒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危害严重。
期刊
目的应用孕妇体重对早、中孕期整合筛查唐氏综合征(DS)的血清标志物中位数倍数(MoM)进行校正,降低假阳性率。方法同一个孕妇分别于孕11~13周+6d和15~20周+6d用无菌真空采血管采取静脉血,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检测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亚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Free-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等3种血清标志物筛查指标,利用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计算
微生物室的重要职责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送检不规范是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室应与临床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实验室人员不仅需要积极走进临床,加强临床送检意识,提高送检率,推动和指导临床规范送检;同时,还要主动学习临床知识,了解临床的需求和进展。以患者为工作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共同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