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检验相关支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今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为临床服务的能力和应用价值。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医疗改革的现状,深入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临床价值,加强质量监管措施,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依据,科学指导临床决策,对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逐步推进个体化医学发展进程,尝试改变目前较为“被动”的医疗模式,关注疾病的早期预测和预防,以人为本,合理优化治疗方案,加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成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热点问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9-12)

其他文献
患者女,67岁。因“右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年,右膝关节感染旷置术后9个月”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患者2年前因右膝疼痛、活动受限住院行右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半年出现右膝关节肿胀不适,逐渐加重,局部皮温高,于2011年12月22日住院诊断“右膝人工关节术后感染”,行“右膝关节感染清创术”,术后伤口愈合。半年后再次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于2012年7月5日住院予“右膝关节感染
期刊
目的评估和分析中国酶学参考实验室参加国际临床化学委员会(IFCC)组织的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LA)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测定一致性及不确定度,反映中国参考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1年RELA结果发布网站上的所有参与GGT、LDH、ALT及AST比对实验室的测定值及合成不确定度,分为全体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大型医疗操作与手术的广泛开展,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尽管广泛应用了广谱抗菌药物,医院内血流感染仍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检测手段。血培养阳性标本可继续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用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血培养操作为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采血,然而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有非首诊的患者已经在采血之前应用过抗菌药物。针对这
期刊
目的比较4种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与1种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PENIA)胱抑素C(Cys C)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实验性能验证。选择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的检测后剩余血清标本共40例用于方法学比对实验。参考CLSI EP15-A2及EP9-A2方案进行比对结果分析。在Olympus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应用上海景源、北京利德曼、北京九强和四川迈克生
临床实验室因为分子诊断的出现,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分子诊断之前”和“分子诊断之后”两个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编码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影响特定药物的治疗。基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的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与通路中相应靶点所涉及的基因突变相关。特定的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检测使得特定疾病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从而临床实验室从疾病治疗的后台走向前台。分子诊断最常采用的是基因扩增技术,符合要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活性(PC∶A)测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2例,男77例,女125例,年龄(41.2±11.4)岁。采用IL 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PC∶A。采用ROC评价PC∶A的诊断性能。利用χ2检验对PC∶A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
衣原体是一种能引起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为主[1]。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女性感染衣原体可致继发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在男性可引起尿道炎和急性附睪炎。近年有研究更指出衣原体感染可能会造成男性及女性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引起免疫性不孕[2]。在纸币和硬币上也发现有衣原体,可见衣原体在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3]。近年来,经典的性传染病发病率逐渐下降,在某些西方国家,衣原体及支原体引起的
期刊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联合羊水细胞培养在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 809例孕17~38周进行FISH产前诊断妊娠妇女的详细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羊水间期细胞选用13、18、21、X、Y特异性探针检测,同时进行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 809份羊水间期细胞FISH
随着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医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程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或再造了实验室的操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检验流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建立适用于临床需求的标本流程监控程序,实现对流程中关键节点的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监控,可以有效缩短TAT,提高报告及时率,从而避免临床投诉。 (中华检验医学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动物及水中等。随着全球HIV/AIDS流行趋势日益严重,NTM的感染率在全球也随之上升,NTM病逐渐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NTM肺部感染与肺结核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同时大多数NTM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甚至不同种类的NTM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2],因此NT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