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启示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了英语和过去其他通用语的不同之处,又区分了英语通用语和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最后,本文探讨了对英语通用语课堂的教学启示,并指出教师应将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
  【关键词】国际通用语;ELF;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刘佳丽,北京林业大学。

一、绪论


  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地位可谓是“众星环绕”:英语在世界语言之林中已取得了中心的位置(De Swaan 2001: 187),且仍在不断发展之中。中国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已达到了4300万(Jenkins, 2015b),而1999年欧盟成员国签订的Bologna协议,明确确立了高校教育中英语的垄断性地位。非母语族国家的大批涌进英语市场,使得英语逐渐成为了国际通用语(ELF),换句话说,英语已成为了一门接触性语言,用来战胜自巴别塔以来多语言给世界交往造成的困难(Jenkins et al, 2011)。

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


  国际通用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并非新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际通用语分别由梵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语言充当,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民族交际时用这些国际通用语作为交流的媒介语言。自19世纪60年代英美安格鲁人的殖民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英语众星拱月般的语言环境1985年Kachru将此形容为三个圈理论。他基于各个地区的地理特质,将英语分为了同轴的三层。
  过往的国际通用语有两大显著特征: 主要用作商务用途,且语言形式十分稳定(House, 2003)。但现如今的英语并不十分符合这些特质。一方面,英语的用途早就超越了商务领域,学术界的交流和政治事务的处理都离不开英语。另一方面,英语除了用途广泛以外,形式也很多变,Kachru(1997)就强调英语处在动态之中。Anderson(1993: 108)也认为,英语使用者的实时对话,给予了语言变化的可能:“语言形式永远和说话人的水平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组对话双发都会协商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通用语变体,这些通用语的在语言水平,语码结合,和洋泾滨化等等这些方面都不一相仿。”
  经常有人把ELF看作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中介语之一。而Selinker(1969)提出,中介语的概念是用来形容一套架构好的行为体系,其中包括前后一致的错误和非错误。尽管ELF和中介语都是说话人使用一门外语时的一种尝试,但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学习者的终极目标是要达到本族人的说话方式,任何和标准脱离的部分都可以被看做是错误。而在ELF领域,学习者以交流能力为目标,只要与标准脱离的语言形式不会引起理解错误,都可以算作是非错误。Seidlhofer(2005)总结了ELF中的特色用法,这些用法都是英语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需要予以纠正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用法有:
  1.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s缺失。
  2.关系代词who和which混用。
  3.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混用。
  4.集体名词出现复数形式。
  5.用this指代单数和复数名词。
  总体上看,通用语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只是当今跨国交际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使得英语比以往的通用語用法更为活泛。需要注意的是,通用语中语言形式的灵动不可与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混为一谈。

三、教学启示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产生植根于社会交际的需求。无论ELF的出现是出自世界人民自发或不自发的决定,ELF都基于一定的社会土壤。宏观社会语言学层面上,ELF注定要和英语母语国家价值观有联系,又受到了非母语国家的人反抗以成立自己的团体影响。从微观社会语言学层面来说,沟通过程的实时性使得说话人和受话人必须善于灵活变通,要同时具备言内和言外策略。
  本文认为,基于ELF的社会属性,在教学中应强调以下两条准则。第一条,教师应当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中国的英语课堂大多以英美主流国家文化为主导,但实际情况是在课堂之外,学生们与非本土国家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远大于与英美国家人接触的机会。并且,教师需要注意二语的教学活动注定与国家实力和教学机会问题相关,英语教学本质上无法保持绝对中性,而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Erling, 2006)因此语言教师应当向学生传输对语言的批判意识,使学生能够发现语言之间的较量。这需要给学生多提供接触英语变体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基于任意语言变体培养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需求和兴趣,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要跟随或是自由修改主流习惯的语言规则。
  另一项原则即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非纯粹的语言水平。交际能力的定义是要结合语言能力的多种方面,包括交际和社会因素。(Hymes, 1974)换句话说,说话人能够以符合社会情境的方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006年,Canagarajah认为对于ELF来说,语言能力的地位超出了词汇语法层,语言能力应当以表现和实践效果为衡量标准。交际的有效性比准确性,流畅性和语言的复杂性都重要,这一点在Bjorkman2010年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Bjorkman还发现了ELF交往中语用能力占主导地位。确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重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的理解性,并提出了假设:功能应受到最多的重视。Greenbaum(1996:17)区分了正确和好的英语,好的英语说得是好好利用手头上的语言资源。似乎这个时代对语言规范和流利度的要求降低了,给交际的有效性让了路。
  针对ELF教学中的两项原则,文章推荐了以下教学手段:
  1.应当省略英语母语中冗余的语言成分(Jenkins, 2006)。地道和习语表达对非母语族人来说是两大难以逾越的坎。首先,语言是否地道取决于说话的情境。在ELF情境下,对不熟悉语场的听众来说,地道的英语几乎无法实现。其次,ELF情境下的说话人交际的目标在于有效的对话,而非实现文化负载习语。同时,ELF学者也质疑“错误”的立场。Seidlhofer(2003)假设在SLA情境中被称作错误的语言用法,其实并不阻碍ELF的成功沟通。 SLA的“错误”并不一定会导致交际失败。
  2.应当基于非母语族者的ELF共通用法,设立“通用核心”课程大纲。(Jenkins, 2009)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在遵循正统英语,以标准口语和写作英语为目标的同时,训练学生提高跨文化理解和交际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模板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不仅要设立严格的语言背诵模板,也要给足学生创新和修改的空间。
  3.教学活动中要突出适应策略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应教授学生语用意识和技能。培养问题意识是课程设置的重中之重,然后再辅以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4.就课堂气氛而言,教师应教导学生切换自己的身份。学生和教师之间不仅是学习者和传业者的关系,也是同一母语社团的伙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相应情境下合适的表达自己,即使是通过语码切换以获交际能力。
  5.最后,应调整现行的以母语为标杆的英语测试系统。Elder(2006)提出了2套测试ELF水平的模型。第一套模型仿照TOFEL和IELTS的思路,同时明确表示允许对测试内容有所调整。第二套模型将ELF视作一个独立的语言,而非标准英语的一个变体,语用策略比语言准确性更重要。既然英语外圈和拓展圈的适用人群在不断增长,ELF测试将被赋予象征和现实意义。在ELF测试的正式投用前,我们先要完成足够的对ELF特征的描述工作。

四、结论


  ELF的广泛使用赋予了ELF极为多变的形式,使ELF环境中无法存在标准的规范。老师和学生应当意识到语言背后的跨文化元素,加强和世界各地人们交流的能力。ELF的课堂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占首位,其次才是语言本身。授课的教学大纲则应同时包含言内和言外知识。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02).
  [2]高一虹.“英语通用语”的理念发展与现实启示[J].中国外语, 2015(05).
  [3]陈新仁,李民.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新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2).
其他文献
【摘要】修辭作为一门艺术,通过其特定手段调整、修饰语句,可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修辞不仅在中文里很常见,在英文中也是多种作样。本文将以修辞的角度从音韵、词义、句法三个方面对《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英语学习者领略其语言魅力,学习更多修辞知识。  【关键词】音韵;词义;句法;修辞格  【作者简介】肖一,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身教学艺术的主要场所,也得到了极大的改革与创新,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始登上中学教学舞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助力。情感教学作为一种从感情、情绪出发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情感态度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展开的更加顺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教学过程与一般的数理化类课程不同,不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有要求,更对学生的情
【摘要】作为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是学生的主要得分点之一。所以,高中生一定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词汇掌握不扎实、阅读方式不科学两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影响高中生阅读理解解题的问题因素;其后,围绕词义推测、主旨大意、逻辑推理三种题型,重点分析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意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中生英语考试的成绩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英语
【摘要】本文探讨了课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利用读写结合模式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陈美虹,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写作就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教师停留在讲解范文,划出重点词组和句型的层面上,而学生一直处于诵读范文,背诵重要词组和句型,套用范文模板的阶段
【摘要】在新课程下,作为一名民族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育人;是一种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英语教育,达不到现代英语教育的要求。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只是政治课和班主任的任务,把育人育德的工作寓于英语教学之中,也是每位英语教师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一定要充分挖掘英语课程文化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重点在于让小学生初步形成对英语学科的了解,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同时使小学生英语学学习的潜能被调动起来,兴趣被激发出来。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当然在教学中所占居的位置亦是举足轻重的。在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必须注意其注意力的有效提升。当前尤其要认识到在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注意力提升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证下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优化;小学
Ⅰ.Introduction  Financial stability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a country’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lthough financial system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all governments want their respect
【摘要】在当前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教育体制同以往相比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最终成效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中之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一个任务。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
【摘要】语言的沟通表达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课堂上的书面表达教学和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在书面表达教学方面也需要采用同样的理念。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点的讲解,不必将单词积累的检查作为课堂的核心。英语教师应该从书面表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培养良好
【Abstract】In the wa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students can often get to the stage of fossilization. It is treated as happening in the interlanguage (IL) stage. Even though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