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与纪昀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吉水人。出生于世代宦之家,在他六岁就能做诗,是个不折不扣神童,而且在明史上是个及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历侍太祖、惠帝、成祖三朝。而三百年之后的纪昀绝不亚于他的前辈,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
  解缙与纪昀,把这两个相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意味,但是,当我们拨开历史的烟尘,回溯波澜壮阔的历史真实,却发现这两位身处异代的风云人物,成为各自那个时代晟璀璨的明星,有着何其相似的人生履历和巨大的历史回响。在这里我们回看这两位文化巨人、天之骄子的历史足迹,为之喜,抑或为之悲。
  首先,少年成名,聪明闻达。二人均是天纵英才,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超出凡人的天赋异禀,他们的天才独步天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解缙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都潜心著述,其母高妙莹,贤良淑慧,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如此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过目不忘。7岁能属文赋诗;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
  纪昀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纪昀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纪昀四岁开始启蒙读书,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
  其次,深受主恩,伴君伴虎。二人在封建科举的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在他们政治生命的前期深受君王的恩宠,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种原因,才渐渐失宠。
  解缙于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明太祖在曾对谢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经天纬地、满腹经纶的解缙也未摆脱这样的宿命,于1415年正月,被锦衣卫门在明成祖的授意下,灌醉解缙,将其脱光衣服,冻死于风雪之中,终年四十七岁。
  纪昀在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被曜为乡试第一。乾隆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旬,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正在纪昀春风得意之际,情形却急转宜下,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亏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在新疆呆了两年多。不幸中之万幸,纪昀的下场要比解缙好了许多,乾隆帝继续信任纪昀,他生活后期,备受恩宠,最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三、著述等身,诗文俱佳。解缙与纪昀二人在仕途顺风顺水之时,也在治学疗面,将其个人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成勾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奇葩,为我国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泳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办同解缙为监修官,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蕈、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编纂。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这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现在留存下来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
  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历经八年,于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乾隆五十八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中说道:“公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颇有思想学术价值,介绍著录与存目书籍,写明作者名姓、所处时代、该书要旨和基本评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目录学著作。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曾这样评价《四库提要》“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另外,纪昀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现于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科学艺术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信息、发出指令,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对英语教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架设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体态语情感 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专家Fen Lafle Angles 曾经说过:“假如失去了肢体语言,婴儿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正常人。”著名体态研究专家伯德斯特尔也说过:“在绝大多数情况
期刊
关键词:语态、语文教学、辅助内容提要:语文学科的性质及特点决定其教学方法应该是少讲精讲,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丰富的信息,恰当运用语态可辅助语文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态的恰当运用。正文: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讲了,相反,教师不仅需要讲,而且更要讲出效率。为了达到这
期刊
读书看报,大多是个人兴趣引导着阅读欲望,由阅读欲望选择阅读内容,继而养成阅读习惯,达到学以致用、学以管用。然而,笔者在学校却发现,孩子们由最初沉浸在图书馆里,到后来借书的孩子越来越少。  探究其失去阅读欲望的原因:一是学校图书馆有新规定,每看完两本书后必须写一篇读后感,孩子们怕写,索性连书都不借了;二是老师推荐的有些书不好看,不想看了。由此可见,面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
期刊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有差异的个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前提。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尤其是强化自我评价成为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  下面我就数学课堂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体会。  一、创设,让学生参与评价  1、在展示学生成果中创设评价机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
期刊
内容提要: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等几方面进行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美术课堂、优化、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愉快课堂、个性化教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
期刊
尽管我认为我们这个民族缺乏良好的理论修养,但我也认为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许多心灵丰富和细腻的智者。在中国古代那个宁静、舒缓的社会,一些眷注心灵的精神贵族,在一些重大的思想领域细心揣摩,千锤百炼,打磨出不少微言大义的隽言秀语,虽有局限,但确也有不少智慧的光芒。  无论是在永恒经典的“四书’,之中,还是在荀子的《劝学》,老子的《道德经》中,更不用说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和唐时韩愈的《师说》之中,都有我
期刊
【内容提要】  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凭借优良的素质和深厚的学识影响学生,同时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  【关键词】班级管理 素质 责任心情感教育    参加工作以来,经常在深夜里总结自己,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无非是职业稍微特殊一些,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特别是自己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教授一般的学科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很多的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学改革要体现时代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改革的发展,我们要重新定位课程改革的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浅谈本人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 教学情景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非一般的浏览,而是要有目标,有思想,有感情地品尝,能够读其文,临其境,充分地领’晤和鉴赏,使其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所谓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又将以怎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阅读”的重点还在“读”字上。现代中学生阅读的内容十分广泛,阅读的水平又参差不齐,如果没
期刊
2008年10月,我受学校委派,由内地保定前往海滨城市山东荣成做教育考察。因为这次考察时间长,我渴望能有机会看到从未见过的海市蜃楼。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在无边的大海上,天海相接的地方,缥缈地出现亭台仙阁、高楼大厦,或车水马龙的街衢,那才是仙境的绮丽,人间无觅。40多天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