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和他的老师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白石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
   如果以齐白石作为一个中心点,与这位文化名人相关的近代文化名人也支撑起了半部近代文化史。
   齐白石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他从一介乡村木匠,从湖南走向京华,一步步成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出现不同的贵人与师友,将他的人生推向新的转折点。
  恩师胡沁园
   齐白石的第一位艺术上的老师是胡沁园。正是这位恩师,让齐白石从雕花木匠的身份逐渐步入绘画的正轨。胡沁园出身于湖南湘潭的大户人家,乃当地名绅,家境富裕,他的祖上是北宋著名文人胡安国。胡沁园爱好诗词书画,书法能写汉隶,善画工笔花鸟草虫,他爱收藏,家中藏有不少古书和字画。当时人称“寿三爷”。
   光绪十五年,27岁的齐白石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雕花木工。有一日,“寿三爷”叫齐白石去做工,看齐白石雕花活做得不错,画工也好,但缺少内涵,于是问齐白石是哪里人,是否愿意好好读书学画?齐白石回答说,很想读书画画,可是家里太穷了,没钱学。
   于是,这位“寿三爷”就表示愿意免费教齐白石学画。齐白石喜出望外,正式磕头拜了师,在胡家住下。
   胡沁园教齐白石画工笔花鸟草虫,又让他随陈少蕃学诗文,找谭荔生教他画山水,还拿出自己收藏的字画给齐白石仔细观摹。
   恩师常常跟齐白石说花鸟画的要点:“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要有法度,处处要合规矩,才能画成一幅好画。”
   胡沁园对于齐白石的知遇之恩,并非仅仅在教画上。他知道齐白石想要“卖画养家”,就告诉乡邻齐白石画像画得好,于是当地一带的人都请齐白石去画像,每画一幅像,齐白石能得二两银子。画像比木工雕花挣得多,齐白石就逐渐放弃木工,勤奋专研书画。
   胡沁园是齐白石人生中第一个“伯乐”,一生难忘的恩师。
  跟随湘绮先生外出游历
   1899年,37歲的齐白石经人介绍,拿着自己的诗文、字、画、印章,前去拜访湖湘名士王闿运,就是知名的湘绮先生。
   这位湘绮先生,如今并不如齐白石知名,但当时他却远比齐白石有名,是晚清时期的经学大家,交游广泛、门生弟子遍布天下,齐与同门多有交游,王门弟子的扶助及师出王门的身份对齐白石的人生和艺术影响甚巨。
   彼时,齐白石的画、印才刚刚起步,已经主掌“船山书院”的王闿运则处于人生威望的高峰,任职“船山书院”山长长达25年直至去世,是晚清最重要的书院山长之一。
   齐白石在自述中谈及了随侍湘绮师外出游历的故事。湘绮先生周围都是达官贵人,齐白石则更加低调:“南昌是江西的省城,大官不算很少,倾慕湘绮师的盛名,时常来登门拜访。周旋期间,倒也认识了很多阔人。我却怕和他们打着交道,看到他们来了,就躲在一边,避不见面。”
   湘绮先生曾劝齐白石“见一人增一阅历,不必效孤僻一派”,也常常借雅集聚会之际推介齐白石画艺。齐白石随王闿运同游江西,饱览名胜古迹,开拓视野,受益颇多。
  陈师曾教其“衰年变法”
   1919年,齐白石为躲避湖南老家的战乱而定居北京。虽然此时的齐白石早已名满湖湘大地,但是初到京城的他却迟迟未能打开自己的局面,此时他结识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位友人,也是他打开画坛局面的贵人——陈师曾。
   当时在琉璃厂以刻印卖画为生的齐白石,遇到了陈师曾。看到了齐白石的印章,陈师曾十分赞赏,便特地到齐白石所居的法源寺去寻访。陈师曾当时在画坛颇负盛名,对他的来访,齐白石自然高兴。
   在陈师曾“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的鼓励下,齐白石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开始创作风格的“衰年变法”。
   10年的衰年变法,让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方始元气淋漓,呈现出为世人所熟知的面貌。
  (据澎湃新闻11.16讯)
其他文献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存在着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其实,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釋,譬如对英雄的定义,在一些人看来,前线作战的士兵们可以称为英雄,可也有不少人认为,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同样也能担得起英雄二字,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位有着“中国最强焊工”称号的潘际銮老人。   实际上,抛开潘际銮创下的那些奇迹事件来看,他本身也是一个奇
期刊
“孙子唉,我饿了嘞!”视频开始,一位老人戴着时尚的圆框墨镜、穿着红褂子、脚踩草鞋,手拿红纸糊的土话筒,站在梯田田垄上,对着远处大喊。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叫谭顺恒,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金辉村一位村民,但他在“快手”和“抖音”两个平台上拥有165万粉丝。八旬农村老人变身百万粉丝博主,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孙子谭周海及其小伙伴陈曦这两名“军师”。  陪伴爷爷找到出路   “这次去北京,实现了我几十年来的愿
期刊
日前,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宣布,自己已经被斯坦福大学录取。17岁的谷爱凌是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冠军、冬青奥会冠军,被视为中国自由式滑雪冲击冬奥金牌的希望之星。2019年6月,原本为美籍华裔的谷爱凌宣布转为中国国籍。此后,她在赛场夺得不少好成绩。当地时间2020年2月14日,在2019-2020赛季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卡尔加里站的比赛中,谷爱凌以94.00分夺得U型场地冠军。两天之后,她又在坡面障
期刊
“张老的事情基本安排妥当了,下个月,我们打算把寿阿姨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温馨一些,她住起来安全舒适,心情也能好些。”杭州市下城區朝晖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彬说。别看陈彬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心思却很细腻。他口中的张老、寿阿姨是一户失独家庭的两位老人张志新和寿美凤。2009年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倾情守护两位“家人”。   张志新因中风导致半边偏瘫近18年,日常靠轮椅活动,多年未离开过居住的小区。
期刊
在贵州省罗甸县沐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是个奇迹般的存在,她没什么文化,却用13年的执着开拓,硬是凿出并拓宽了一条通往山外的隧道,带领贫穷的村民致富奔小康,成为令人尊敬的当代“女愚公”。  外来媳妇不信邪开山凿路   邓迎香1972年出生于贵州省罗甸县董当乡,因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姐妹多,她上完小学就缀学了。19岁时,邓迎香与家住麻怀村的袁端林相爱。父母都劝她别嫁到那穷地方,但要强的邓迎香毅然嫁
期刊
我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段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岁月。20世纪80年代,我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后进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随导师邹衡学习夏商周考古。学术理想从此萌发:为探索中国历史与考古研究尽微薄之力。此后,我便潜心于夏商文化研究,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   回首治学之路,我深感做学术是对品格的锤炼,能吃苦是其中重要一关。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豫南地区作考古调查,历时425天,行程1
期刊
上午10点半,邵治会和她的姐妹们放下扫帚,陆续来到位于杭州江干区环站东路的环东驿站里。拿出尤克里里,她们要排练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支特殊的小乐队,由来自四川49岁的邵治会、来自重庆49岁的方远芬、来自河南49岁的马海冬、来自重庆45岁的熊清华和来自衢州39岁的宋振芳组成。   她們都属于杭州东站枢纽外做保洁的滨和环境建设集团。她们全都是环卫大姐。学尤克里里是从2018年开始的,当时集团
期刊
“伯伯,霜降都过了,天气冷了多穿点!”走进贫困户王有荣的家,赵昌芳便亲热地向两位70多岁的老人打招呼,接着扫地、烧柴火……从2019年6月开始参加重庆市彭水县走马乡金银村基层扶贫工作以来,赵昌芳已经成为贫困户王有荣家里的常客。   在参加工作之前,赵昌芳是金银村的贫困大学生,2019年7月,赵昌芳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彭水县人社局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她的情况,向她提供了一个全
期刊
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特别羡慕一种人,他们并非大富大贵,也并非才华卓越,而是能在生活的细碎小事中拾得快乐的人,能将日常生活过得欢腾,似乎每时每刻都能溅起欢乐浪花的人。   我羡慕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快乐,知足常乐。我羡慕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那种爽朗的笑声富有感染力,他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小乐趣带给人正能量,他们发自肺腑、洋溢在脸上不言自明的快乐带给我们感动与思考,他们的生活境遇也许不
期刊
最近,李阿姨觉得很苦恼。被查出以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症状,在心血管内科开了好几种药物治疗,但血压仍然控制不住。这让医生突然警惕起来,于是让李阿姨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分泌情况。一查才知道原来一直困扰李阿姨的是由内分泌疾病导致的高血压,也称“内分泌性高血压”。   一般来说,常见的导致高血压的内分泌疾病有:糖尿病、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