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isheng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充满了活力,教与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历史与社会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曾5分钟备好一堂公开课,课上完后听者无不拍案叫绝。有人请教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如此好课的秘密,钱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其实这节课我备了几十年,我一生都在备这课呢。钱先生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来自用心地学习实践和长期不懈地反思感悟。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认为新时期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社会课教学,十分重视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而言,国家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新课程“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和掌握,又充分关注学生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育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情感态度;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后者。教师们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但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没有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地解读新课程理念,领悟其内涵,并真正把这种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二、 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小品表演、课堂讨论、历史知识竞赛、辩论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主体。但是有些活动,教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只是一种点缀,最多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课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有位老师让学生们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其实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应该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形式,这样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三、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的青少年,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异的学生。即使我们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了教材,精心准备了教案,我们的构思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多媒体的操作、板书的设计、知识的讲解、教法的运用等方面,都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会留下某种遗憾,这就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缺漏。对此,教师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和及时补救,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以后不犯相同或类似的错误。教师应经常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得失和效果进行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症状,从而探索出改进教学的办法。例如,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时,教师应及时补救,并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例证;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不足,可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属于少数学生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属于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统一解决,必要时调整教案或教学进度。因此,完整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辅导→反思→考试→讲评→反思→备课。
  
  四、 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声画皆备、动态感强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所以,教师要努力学会利用多媒体、网络来组织教学,尽可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从头到尾地在展示课件,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机器操作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多媒体的“灌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例如,有位教师在讲“百家争鸣”这节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他在课件中把课文内容分成七个条目:背景、孔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上课时依次按这七个条目讲授,尽管也设计了小品表演等,但学生真正参与这堂课的机会很少,师生互动受到了多媒体的限制。所以,我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安排。多媒体不宜占用整节课,这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应兼顾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如果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其次,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展示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现实,很难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万能的,它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
  
  五、 对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的反思
  
  许多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所写的教案称得上是一份优秀教案。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教案内容栏目的“教学反思”大多数教师只写了一两句套话或干脆说“很好”。究其原因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课堂上用不到。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后进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够使教学合理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课后小结或者反思札记积累多了,也就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对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于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水平,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总之,“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使广大的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应当成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镜子效应,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武义县武阳中学)
其他文献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根据20世纪50年代李英儒的长篇同名小说而创作的一部中国经典歌剧,剧中主要人物的唱段都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其中一个唱段《戴上玉镯叫声
在四川大凉山一座海拔2800多米的悬崖上。有一所“天梯小学”——陡峭的绝壁上,有5架垂直的木梯,那是“天梯小学”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钢琴本身就属于一种情感性的表达乐器,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一种艺术型的情感表达方式。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每一部作品都在情感基础上有所展现,声音是钢琴音乐表现的一种媒介方式,
期刊
土耳其民间主要涉及图尔库、阿格特、阿西克、奥允哈瓦西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在这些民间歌曲以歌词为基础上,歌曲旋律依据歌词方言的声韵变化而形成,呈现出各种风格各异的地方
近年来,多部国产动画成功上映,可以明显的看到国产动画水准的提升。《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凭借精良的制作,对于经典的大胆重构,一举打破中国动画电影最高票房记录。《哪吒》
研宄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CHRH)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
学管工作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当重视学管工作。本文从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管现状入手,认真查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切
地方戏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它在某些特点地区有着广泛深入的群众基础,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其生存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则对相关地方戏的生存等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