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时间、空间与视像--以周令钊相关艺术设计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1949-1959),艺术家周令钊创作了大量与天安门有关的艺术设计作品。围绕天安门视觉形象的建构问题,可以探讨这一图像作为国家象征的确立、艺术家基于特定时空的视觉感受和身体经验形成的“视像”与重要公共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图像在社会层面的衍化传播。对于周令钊这样把设计和装饰性语言建立在精准的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家来说,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形成的“视像”对其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所谓艺术家个体在重大集体项目中的贡献,往往就是这样一些个体经验被意识形态或公共话语充分抽象和提取之后的凝聚。
其他文献
文艺批评把解决具体作品以及围绕其上的各种意义问题当作义务,批评的最终实现则回到最初对解释的需要。它不是一种基于对象实体的事实陈述,而体现为关于文艺诸方面事实的价值重构,其中保持并展开批评主体与对象间具有张力的情境性关系建构。回到批评对象的存在之场,呈现批评主体的在场性身份,是情境性关系建构的本质性原则。这一建构的敞开性,不仅带来批评活动中主体经验的两重性,也因其在时空结构上的变异特质,带来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文艺批评的现实变异。
在全国戏曲领域推行与建立导演制是"戏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戏曲》杂志1950年8月25日主办的"如何建立新的导演制度"座谈会,全面讨论了建立导演制的意义、目标与路径。但参会者对传统戏曲的演剧体系及生态未有深入了解和考察,此后导演制的推动过程步履维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戏曲导演制才真正逐步成为现实。戏曲导演制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传统戏的剧目创作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性与规范化,重塑了戏曲演出生态。但是,导演制的建立和推广,亦使剧目乃至戏曲在整体上失去了不断自我更新的活力,窒息了演员自由创
1939年,徐悲鸿在新加坡创作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中之王莹女士》,颇受侨领好评,曾在海外印发十万张明信片用以筹赈。但抗战胜利不久,该作即遭遇美术界同人批评,其逻辑是将该作与同样和王莹在新加坡筹赈演出这一事件有关的司徒乔1940年作油画《掷鞭图》进行比较,反映出认同司徒乔而责难徐悲鸿的批评倾向。2007年,徐悲鸿的这一作品在香港苏富比被成功拍卖,此后不久,当年批评徐悲鸿这一作品的同人意见被研究者挖掘出来并出现附议性批评。鉴于此,有必要从情境实践和图像考古出发,细读徐悲鸿作品之形象与意义,回应上述批评并提示回到
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为20世纪谈艺之作中的翘楚,七十年间先后有19种版本,错综复杂,出版于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和苏联,显示出丰富的研究讯息和价值。版本变迁的背后,或显著、或细微的异文差别,折射着编订者重述和矫正历史叙述的企图。考订《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修改语境和实际效果,破解其中《穆桂英》一章消失的公案,分析该书的叙事策略和叙事视角,探察多次删改修订所透露出的复杂的时代意味,或可以综合探讨梅兰芳形象的呈现策略和重塑意义。
期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7月出版概念史研究是当前中国知识界颇为关注的学术方法。尽管以此名义标举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累积,但究竟什么是概念史,似乎还是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本书作为“乐道”文库之一种,正是要正本清源,确立中文学界接受概念史方法的知识前提。
期刊
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一些研究范式转换下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包含对城市文明所表征的历史道路的评价,也表现出新的美学标准和研究方法的生成。然而,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渐渐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在使用“空间”“市民社会”等概念时的非历史化倾向,没有将城市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整体结构中;其次,在塑造城市主体及主体认同时,过于强调经济理性化的谋生个体形象,遮蔽了社会劳动更广泛的含义;再次,在探讨日常生活问题时,将日常生活本质化、绝对化,制造国家与城市的二元对立;最
置于传统文化体系和近现代革命历史之中,“红色”并不单纯是指对一种颜色的视觉感受,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革命精神。中国画的红色主题创作,需要探索作品的精神内蕴与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艺术语言与视觉效果的彼此映衬、设计构思与画面构成的理念交会,借以创造和挖掘出红色经典在当下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