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润雅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共识和习惯的价值体认和行为方式。价值体认是指对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愿景、教育理想的体会认同;行为方式是指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师生行为上客观反映。
  【关键词】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实践逻辑
  作为校长,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这就需要校长提炼和凝练办学理念体系。办学理念体系形成的依据,一要传承学校地域文化精神,二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三要遵循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四要符合新时代主旋律。本文就“润雅教育”的文化背景,理念体系(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愿景、教育理想),实践逻辑(仪式感化、课程教化、评价强化、活动内化)进行了探讨。
  一、“润雅教育”文化背景
  广州市南沙区东湾小学创办于1950年,因坐落在东湾村而命名东湾小学。东湾人由黄阁四大村移居(广府文化)过来的居民和渔民上岸取水后定居的居民构成,他们通过勤劳开垦了滩涂,大家和谐共处,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东湾),村民勤善,村风和谐、美丽东湾村成了村民休养生息的港湾。现在,东湾周边各小区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孩子也在东湾小学求学。
  为传承和弘扬“广府文化和水乡文化”精神,我校提出了“润雅教育”理念,即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达成育人于“知雅 正行 勤善 和美”的教育目标,并形成了“知雅 正行 勤善 和美”的学校文化:东湾小学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共识和价值体认和行为方式。——价值体认:办学理念(教育理念、育人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愿景;行为方式:一训三风。
  二、“润雅教育”理念体系
  (一)办学理念
  1.教育理念:知雅 正行 勤善 和美
  知雅:古语云:“雅者,正也”“君子安雅”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知雅者,“贤以义立、雅以礼成”也。——贤以义立:即“贤”的养成在于用义的内容和方法来教育学生。“义”就是道理,包括自然的道理、社会的道理、人情的道理。“贤”者就是能根据这些道理来做事做人。——雅以礼成:即“雅”的养成在于用礼的内容和方式来教育学生。用礼的内容与方式来教育,首先就是在规范言行,使人的言行举止从无拘无束到有条有理,从自然人的野蛮到社会人的文明;其次在于美化心灵,礼不单纯是仪式,而是理义、道义、情意的外化。
  正行:本义是指正直的行为(出自《晏子春秋·问下二一》),意指内涵“雅”的言行规范要求,包括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言:是对言语表达的要求,雅行:是对行为习惯的要求,雅思:是对思维品质的要求,雅量:是对待人接物的要求,雅趣:是对情趣兴趣的要求。
  勤善:勤,是指“脚踏实地、克勤克俭、不懈努力”的意志;善,是指人心“善学、善体、善艺、善技”的情感。勤善,是指“勤学、勤问、勤思、勤创”意志与情感。
  和美:和,意指内心平和,与人和睦,社会和谐;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美包括生活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的形态;和美,意指和谐至美,即和谐发展,美好成长。
  2.育人理念:立品至雅,德艺双磬
  立品至雅,德艺双磬:是指人品隽雅、行品文雅、艺品高雅。
  人品隽雅:“人品”指人的品性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里特征或倾向。对人要慷慨大方,宽以待人;对国家要爱岗敬业,忠诚热爱;“隽雅”优美典雅,高雅脱俗。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俞允文》:“仲蔚(俞允文)早弃诸生,名品既高,吐属隽雅”;“人品隽雅”指人的品性道德高雅脱俗。
  行品文雅:“行品”指人的道德行为,即建立在道德规范上的行为,如,待人处事之道的行为,遵纪守法之道的行为,崇文尚礼之道的行为,尊师重教之道的行为,万事孝为先之道的行为等;“文雅”指温和有礼貌,如谈吐文雅、举止文雅。出自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东观汉记·蒋迭传》:“久在台阁,文雅通达,明故事。”“行品文雅”指人的温和有礼貌的道德行为。
  艺品高雅:“艺品”是指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艺术(工艺)风格、品味和情趣;“高雅”指高尚雅致。出自《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艺品高雅”是指人的高尚雅致的品味和情趣。
  3.管理理念:以人為本,精细高效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管理中,要把人(师生)的利益和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精细高效:精细管理,高效提质。教学要抓实,德育要搞活,安全要落细。
  4.教学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指人原本是“有类”的(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出处《论语·卫灵公》。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办学方略:育人为本 质量为重 发展为道
  育人为本: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育人既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更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点。“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个体,根据个体特征发展特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全力发展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质量为重: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发展为道: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三)办学愿景:学校有灵魂 教师有追求 学生有理想
  学校有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东湾小学的灵魂,就是“让和美成为一种文化、让勤善成为一种习惯、让正行成为一种常态、让知雅成为一种共识”。
  教师有追求:生命的追求是阅读至美,幸福的追求是勤俭奋斗,成长的追求是信念理想,成功的追求是锲而不舍,教育的追求是有教无类,教学的追求是因材施教,师德的追求是为人师表。
  学生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通过信念理想教育,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有理想,人生才有目标。为目标而奋斗,人生才更有价值。东湾小学教育理想就是“让每个孩子播种下理想的种子”。
  三、“一训三风”实践逻辑
  “学校文化”在哪儿?一是呈现在学校物理时空中,二是记录在学校历史档案里,三是表现在师生“一训三风”的行为习惯上。
  “校训”是学校基于“润雅教育”理念对全体师生“做什么人”(明德知雅
其他文献
【摘要】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6S管理,是实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和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本文对如何巧用6S,实现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6s管理;班级管理;“巧”运用  幼儿园班级日常用品项目繁多杂乱,教室里各个角落经常有随意摆放的物品。这加大了班级管理的力度,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不
【摘要】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中,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深化学生理解、优化学生认知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是六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措施。本文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探索并论述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自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以
【摘要】小学生的同伴、父母及老师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影响和帮助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等多方面的有利资源,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合力,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资源;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及竞争的加快,小学生已成为承载着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对象。他们
在中国,有许多特殊教育教师,他们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他们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不畏艰难,坚守初心,将青春、爱心、智慧与耐心默默奉献给一批又一批特殊孩子。广东省陈海苑特殊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所有特教人便是这其中的一群人。  广东省陈海苑特殊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取名为“合馨圆”,寓意是“来自四面八方、志同道合的特教人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困生普遍存在自信不足或自卑的现象。学困生缺乏自信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对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习适应能力和增强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自信心缺失的现状着手,探索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自信心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自信心;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  “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
【摘要】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学业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家庭与学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健康,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学生真实的人生情境,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功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促使学生找到了价值归宿,彰显了思政课的独特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学生人生情境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要“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力求可操作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笔者逐渐发现,班主任工作不简单、不轻松,但只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认知、行为等特点,掌握一套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策略,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获得正面管理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正面管理;正面教育;策略  一、正面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原因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可能会成长为用“不”来跟我们“抗衡”的“小大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逐渐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学生英语学习遇到的困惑,扼要地阐述了通过改善班级语言环境和改变家长和教师的一些观点,把学生引领到自主阅读殿堂的门槛。  【关键词】学习兴趣;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阅读  笔者教了十八年的小学英语,看着一群从天真无邪的孩童正踏入新的人生阶段——初中阶段。他们虽然在忙乎六年,但是还是有很多带着问号与苦恼离开生活六年的小学学校。为什么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为什么他们付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迫切需要调整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合到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难题。地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强化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透彻且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八年级初中地理课堂授课经验,分析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