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一些课文实例分析,了解并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设想:
(1)通过从课文实例的分析,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
(2)提供作文实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对比的写法并分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用粉笔拖出一条长线,然后询问学生:“这条线是长还是短?”在学生无措的时候,再拖出一条更长的线(因为有了两条线的比较,学生定能很快作答)。不错,这就是对比,在写作中,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板书:对比在写作中的运用!
二、援引课例,诠释作用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过运用对比的课例。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为例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所在,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故乡》中的对比技巧:
《故乡》中描写了“回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两方面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主题,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包括: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上的对比;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的对比;少年闰土跟“我”的友谊与中年闰土跟“我”的隔膜的对比;“我”跟闰土的隔膜与宏儿想念水生的对比;以及苍黄的天底下萧瑟的荒村与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对比……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悲凉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我的叔叔于勒》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参考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写了于勒身份、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亲人对他的态度对比,突出主题。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包括:海面景色的变化描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在称呼、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上的对比,于勒年轻、老年境况的对比等,这些变化都随着于勒有钱没钱而展开,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师小结:对比就是指把两个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目的是强调对比对象意义上的相对,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分发资料,试作分析
(一)智者无言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是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聘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言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乙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时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一种语言叫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着去看春天里开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解。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不声不吭只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尤为深刻,而且对他有了探询的欲望——因为那不语带给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为那不语带给男人的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很小的时候,母亲跟我说:你看大街上两个吵架的人,那个声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词穷的,因为真理不在他一边,他要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心里一团正气,自然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最大的蔑视呀!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和积聚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于此理。
智者无言。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应聘的厨师,一个是( ),另一个则是();女人不语显得(),男人不语则显得(),而说得太多则显得();吵嘴的人,一个是(),一个则是(),这种对比手法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天花乱坠,一言不发,典雅矜持,深邃练达,索然无味,声嘶力竭,不动声色,在对比中突出智者无言这一观点。)
(二)报 秋
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地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被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对比写法。
(2)教师带领导学生作第一组分析。
示例: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叙)这是第一比。这层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析)
(3)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其他的对比,仿例写作分格文字。
[参考答案:报秋的玉簪花不择环境,具的极强的生命力,总是保持洁净,秋季来临,花开灿烂,芳香浓烈,坦然“报秋”;而“我”却总处在“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中,在人生的“收获”之秋“两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虑”。(叙)这是第二比。这一层对比既是对时光易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惋惜,又是对人生该有所作为的期待。(析)
朱敦儒对生活的态度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析)而作者却从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要主动地“领取生活”,(叙)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析)这是第三比。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指出了处在完全不同于朱敦儒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人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析)
以上三层对比,层层推进。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结构文章,彰显主旨。(评)]
(三)贼!贼!贼!
“不,不是我,我没偷!我不是贼!”一声声的叫喊打破了往日教室的宁静。
教室里,几双眼睛似乎凝聚成了一盏灯,照射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那光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但却没有一丝热量。
同学们紧盯着的,老师追查着的是一个绰号叫“老迟到”的男同学,他的名字叫张章。
“你还说不是贼?!你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刚才教室里只有你一个,钱也是从你身上找到的,你非但不认错,还敢嘴硬,真不害臊!”老师严厉地训斥着张章。
张章抬起头,木然地望着大家。见同学们正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顿时,脸涨得通红。
“说!几回了?一共多少钱?老实交代!嗯?”老师像审讯囚犯似的继续追问着。
张章那红彤彤的脸渐渐变成了暗灰色,他垂下头,紧咬双唇,痛苦地闭起双眼。
“你……你给我把书包拿起来!快离开这个班,班中容不了你这个贼!” 老师双唇颤抖着,发出了“驱逐令”。
沉默!一阵可怕的沉默,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住了。
“怎么?还想赖在这儿?好吧,那我帮你收拾。”说罢,老师真的动手将张章课桌内的书本取出,一脑古地往书包里塞。
忽然,她的手停住了,目光落在两张“信纸”上,像发现什么绝密文件似的,睁大了眼。老师愣了片刻,便小声地读了起来:
“张章,爸对不住你和爷爷,还有你死去的妈。我有罪,自从你妈妈死后,我没让你过一天好日子,却……却把钱,把一切都花在酒上,现在我醒了,可已经后悔莫及了,酒后行凶使我要在铁窗中度过下半辈子,病床上的爷爷,还有这个家,全落在你的身上。儿子,你今年已十四岁了,可千万别学我的样,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再看另一张,“兹由张章到我店做夜工三个月,每月工资一百元整。打工期间如果在本店发生意外,本店概不负责。福来酒家经理朱笑丽,打工者张章。”
( )
张章的嘴唇在颤抖,两行热泪流过脸颊,泪水是那么清纯,又是那么苦涩。
(1)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补写文章结尾,描写老师见“信”后的表情,同学们了解情况之后的态度,以及场上气氛的转变。以和开头形式对比。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答案:霎时,老师像一尊雕像似的立在那儿,手上的纸飘落到地上。
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静得使人窒息,原先那鄙夷的目光,一下子暗了下去,大家只是呆呆地望着张章。)
四、实地演练,学以致用
以《我家的老照片》为题,选取一张老照片,风景照或者人物照,和现在对比描写,表现家居环境或者人物的相貌变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横市中学
教学设想:
(1)通过从课文实例的分析,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
(2)提供作文实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对比的写法并分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用粉笔拖出一条长线,然后询问学生:“这条线是长还是短?”在学生无措的时候,再拖出一条更长的线(因为有了两条线的比较,学生定能很快作答)。不错,这就是对比,在写作中,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板书:对比在写作中的运用!
二、援引课例,诠释作用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过运用对比的课例。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为例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所在,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故乡》中的对比技巧:
《故乡》中描写了“回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两方面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主题,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包括: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上的对比;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的对比;少年闰土跟“我”的友谊与中年闰土跟“我”的隔膜的对比;“我”跟闰土的隔膜与宏儿想念水生的对比;以及苍黄的天底下萧瑟的荒村与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对比……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悲凉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我的叔叔于勒》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参考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写了于勒身份、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亲人对他的态度对比,突出主题。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包括:海面景色的变化描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在称呼、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上的对比,于勒年轻、老年境况的对比等,这些变化都随着于勒有钱没钱而展开,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师小结:对比就是指把两个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目的是强调对比对象意义上的相对,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分发资料,试作分析
(一)智者无言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是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聘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言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乙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时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一种语言叫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着去看春天里开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解。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不声不吭只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尤为深刻,而且对他有了探询的欲望——因为那不语带给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为那不语带给男人的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很小的时候,母亲跟我说:你看大街上两个吵架的人,那个声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词穷的,因为真理不在他一边,他要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心里一团正气,自然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最大的蔑视呀!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和积聚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于此理。
智者无言。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应聘的厨师,一个是( ),另一个则是();女人不语显得(),男人不语则显得(),而说得太多则显得();吵嘴的人,一个是(),一个则是(),这种对比手法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天花乱坠,一言不发,典雅矜持,深邃练达,索然无味,声嘶力竭,不动声色,在对比中突出智者无言这一观点。)
(二)报 秋
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地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被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学生读文,找出文中对比写法。
(2)教师带领导学生作第一组分析。
示例: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叙)这是第一比。这层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析)
(3)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其他的对比,仿例写作分格文字。
[参考答案:报秋的玉簪花不择环境,具的极强的生命力,总是保持洁净,秋季来临,花开灿烂,芳香浓烈,坦然“报秋”;而“我”却总处在“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中,在人生的“收获”之秋“两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虑”。(叙)这是第二比。这一层对比既是对时光易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惋惜,又是对人生该有所作为的期待。(析)
朱敦儒对生活的态度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析)而作者却从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要主动地“领取生活”,(叙)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析)这是第三比。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指出了处在完全不同于朱敦儒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人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析)
以上三层对比,层层推进。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结构文章,彰显主旨。(评)]
(三)贼!贼!贼!
“不,不是我,我没偷!我不是贼!”一声声的叫喊打破了往日教室的宁静。
教室里,几双眼睛似乎凝聚成了一盏灯,照射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那光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但却没有一丝热量。
同学们紧盯着的,老师追查着的是一个绰号叫“老迟到”的男同学,他的名字叫张章。
“你还说不是贼?!你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刚才教室里只有你一个,钱也是从你身上找到的,你非但不认错,还敢嘴硬,真不害臊!”老师严厉地训斥着张章。
张章抬起头,木然地望着大家。见同学们正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顿时,脸涨得通红。
“说!几回了?一共多少钱?老实交代!嗯?”老师像审讯囚犯似的继续追问着。
张章那红彤彤的脸渐渐变成了暗灰色,他垂下头,紧咬双唇,痛苦地闭起双眼。
“你……你给我把书包拿起来!快离开这个班,班中容不了你这个贼!” 老师双唇颤抖着,发出了“驱逐令”。
沉默!一阵可怕的沉默,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住了。
“怎么?还想赖在这儿?好吧,那我帮你收拾。”说罢,老师真的动手将张章课桌内的书本取出,一脑古地往书包里塞。
忽然,她的手停住了,目光落在两张“信纸”上,像发现什么绝密文件似的,睁大了眼。老师愣了片刻,便小声地读了起来:
“张章,爸对不住你和爷爷,还有你死去的妈。我有罪,自从你妈妈死后,我没让你过一天好日子,却……却把钱,把一切都花在酒上,现在我醒了,可已经后悔莫及了,酒后行凶使我要在铁窗中度过下半辈子,病床上的爷爷,还有这个家,全落在你的身上。儿子,你今年已十四岁了,可千万别学我的样,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再看另一张,“兹由张章到我店做夜工三个月,每月工资一百元整。打工期间如果在本店发生意外,本店概不负责。福来酒家经理朱笑丽,打工者张章。”
( )
张章的嘴唇在颤抖,两行热泪流过脸颊,泪水是那么清纯,又是那么苦涩。
(1)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补写文章结尾,描写老师见“信”后的表情,同学们了解情况之后的态度,以及场上气氛的转变。以和开头形式对比。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答案:霎时,老师像一尊雕像似的立在那儿,手上的纸飘落到地上。
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静得使人窒息,原先那鄙夷的目光,一下子暗了下去,大家只是呆呆地望着张章。)
四、实地演练,学以致用
以《我家的老照片》为题,选取一张老照片,风景照或者人物照,和现在对比描写,表现家居环境或者人物的相貌变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横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