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95-01
  数学一直以来便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关,抽象,难懂,运算复杂等问题也是让众多学子望而生畏。既然问题由抽象导致,那么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就要求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那如何才使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所谓情趣,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心情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让学生在方格纸面出示意图。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2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5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处,车站在正西方向8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三、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
  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側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练习环节将原有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习题,做适当的改变,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这样进行教学,既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无穷魅力,又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促使学生以积极的、轻松的、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提高生活高度。
其他文献
  有关高等教育绿色化问题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而培育绿色人才作为建设绿色大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更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绿色人才是指具备了和谐存在意识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由于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ITP的发病机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本文将从血小板免疫、分子模拟、基因调控失衡、Fas/FasL凋亡途径缺陷、Fcγ受体、HLA遗传多态性、细胞因子多态性、Th1/Th2类细胞漂移、自身T细胞功能缺陷等多个角度,对ITP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都强调诵读,且注重诗歌的积累,每个学段都对诗文背诵做出具体的篇数要求。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读才是诗歌教学的落脚点。一、读顺诗词,初识大意  书只有读熟,意思才会领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初读环节,重点纠正易错读音,读通、读熟、读正确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比如,在教学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时,我重点让学生读准“星辰”“恐惊”“夜宿”,注意平翘舌音、前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89-01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但思想性,时代性,社会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种情况,达成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我觉得应该运用新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习,收集资料  正是
【摘要】PBL是基于拟真情景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文中讨论了外科案例教学过程中,对PBL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效果及经验体会。  【关键词】PBL教学法 ; 外科教学 ; 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6.7-4 【文献标识码】B 【
生活中的信息随时间不断变化,数据库中记录的信息大都也带有时间维,对带有时间维的数据进行挖掘逐渐成为数据挖掘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研究课题,周期模式作为时态数据库中用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