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读书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沈从文在一篇散文中说,自己儿时有“逃学本能”。人塾半年起,就几乎无一日不逃学。因为在书塾逃学挨打,不逃学也挨打。哪个合算呢?小小的沈从文觉得,玩一整天所换来的代价是打二十板屁股,这是合算的。“每日那种死读书,我真不能发现一丝一厘是一个健全活泼孩子所需要的事。我要玩,却比吃饭睡觉似乎还重要。”
  鲁迅小时候,差不多是以同样的不解来看待入塾读书这件事。他觉得自己被送进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是一种惩罚,挨罚的原因,无非是拔何首乌弄坏了泥墙根之类。
  为什么要挨打?因为先生要检查背书,背不出,就要打。其实,儿时的沈从文,记忆力特别好,他背书的功夫常常能得到塾师的夸奖。一面逃学,一面却被人誉为神童,沈从文终究还是不愿做这“神童的事业”,为逃学编出各种谎话,就算父亲用砍掉一个手指来恐吓他,依然没能阻止他逃学去看世界。
  儿童厌恶入塾读书的心理,多半与被剥夺了玩耍的权利相关;若书塾的先生再是个凶面孔的“老顽固”,动辄打板子,则儿童难有爱读书的。更严重者,简直是“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
  暂且不管塾师的严厉和打板子,私塾里的读书到底是怎样的安排呢?沈从文记载的每日读书的秩序如下:
  早上——背温书,写字,读生书,背生书,点生书——散学
  吃早饭后——写大小字,读书,背全读过的温书,点生书——过午
  过午后——读生书,背生书,点生书,讲书,发字带认字——散学
  “温书”指的是学过的旧书,“生书”指的是还没有学的新书,一般都以句数计算。学生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所读的书也略有不同。这样看来,孩子在私塾一天的功课,不过是读书背书,先背学过的,再读新学的,背了读,读了背,循环往复,好像永无尽头。看似机械枯燥的读书方式,对于生性贪玩的儿童似乎真是让人避之不及。然而,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效率而言,这延续千年的读书法里头,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以明清两代的教学为例,私塾里的读书法基本上只有一条,那就是熟读成诵。古人的教育理念认为,十五岁以前多记性,少悟性,应读之书均需在十五岁之前读完。基于儿童记性好而悟性差的特点,私塾里的读书格外重视记忆力的训练。清代学者陈宏谋说“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也”。记忆是一切学问的前提,而且是只要下苦功夫,“中材皆能熟记”。当然,这种重记忆的教学方法,也造就了不少“两脚书橱”式的死读书的人,至于塾师的严厉,读经的枯燥无味、远离儿童生活现实等,这些书塾教学中不合理的成分,有待另文专述,这里只讲其发挥儿童记忆力、重视诵读的教学法。为了帮助儿童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目的,古人用的是一套“温故知新”的读书法。
  首先,强调遍数。朱子读书法说,古人读书亦记遍数,即荀子所说的“诵数以贯之”,“贯”的意思就是“熟”,读到一定遍数才能达到贯通的地步。“书需熟读,……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时又自不同也”。为了记录读背书的遍数,塾师往往要设筹计算。用数珠或者计数板子计数,每小段读满二百遍,“以墨点销朱点”,对背诵遍数的要求极其严格,“宁剩段数,不可省遍数”。只有用此“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的“百遍之功”,方可终身不忘。
  其次,连日重复读背。学童在书塾所读之书,一般以五日为限,五日以内所读皆是生书。沈从文所谓的“背生书”,就是每天要将前五日内所学之书背诵到一定遍数才开始读背新书。比如《论语》中的一章,每天要熟读百遍,再背诵百遍,一章书起码要在口中习熟十天左右。既有遍数保证,又有天数保证,最终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永久不忘的地步。
  最后,规定每天读背的字数。优秀的塾师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确定每天读多少字。天资好一点的,每天读二三百字,甚至四五百;差一点的,每天几十字。定时定量,因材施教。
  现在人们提起“死记硬背”,往往视其为扼杀儿童天性的罪魁。笔者认为这里面是有误解的。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是一种强学强记的读书方法,而非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批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周正逵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学语文的初级阶段就是靠死记硬背才能打好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后续的训练如解析、鉴赏、研读等能力的培养都会落空。”学语文,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词汇量的积累,周先生认为,积累词汇不是从词典上学的,也不是听老师讲的,而是主要靠背书,把一部分好文章吃到肚子里,变成自己的营养才不知不觉掌握的。
  从六岁到十岁,沈从文上了三年多私塾,背诵了几万字的古书,其所读过的书有《包句杂志》《幼学琼林》《论语》《尚书》《孟子》和三本《诗经》,这三年枯燥的读书生活,尽管不断逃学,但仍足以奠定沈从文的读写基础。时代处在新旧更替的边界线上,五四时期激进的新文化干将,无论是怨恨读经还是欢喜读经,都从中受益。鲁迅更不必说,他是中过秀才的,旧学功底非常人可比。所以他的一支笔能在文言和白话之间自由穿梭,游刃有余,他文中丰富的词汇量,以及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若不是来自诵读的积累,又是来自哪里呢?
  二
  与视人塾为受惩罚的怨恨一派不同,学者的文章大都从理性角度回忆儿时读书。这些回忆对私塾的诵读教学法的态度大都是肯定的,比如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写道:
  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只是《书》《诗》《左传》。《诗经》我没有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我因此想到韵文入人之深,同时读书用目有时不如用耳。私塾的讀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这早年读经的教育我也曾跟着旁人咒骂过,平心而论,其中也不完全无道理。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_9’   用耳读书,拉一点腔调熟读成诵的快乐,要是没有亲身实践过,恐怕还真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和乐趣。朱光潜所谓“韵文人人之深”,正是中国文章最突出的特点——讲究韵律、声调和谐、朗朗上口。并不单单是韵文讲究韵律,无韵的文章,如散文,在声调上也是十分讲究的。唐翼修《父师善诱法》中说:“人知四六之文,重在平仄,而不知散体古文、八股制义,亦重之也。音韵铿锵,便觉朗朗可诵。平仄不调,词句必不顺适。意虽甚佳,无益矣。”有的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让学生写完后自己出声读一读,读起来感觉不顺的地方,多半是字句需要修改的地方,这种似乎说不清楚道理的教学方法,其背后的道理则是,好文章必然声调韵律和谐有力,读起来气势贯通,文意与文辞俱佳。
  邓云乡在《清代八股文》中则是这样回忆自己读私塾的情形:
  据我幼年小学挂名,在家读私塾的记忆,老师虽是师范毕业生,但教读老书,还用老办法。读《论语》时,我一般每天读四十到六十句,都能背诵如流。而有的小同学,读三十句,背诵时还结结巴巴。而另外一名聪明记忆力特好的同学,每天读百句以上,也能背诵如流,在四五个读同样书的学生中,就有三四种不同的差别,不同的进度,如果人多了,自然差别更大。而这样按照学生不同智力的实际,不同数量、不同进度的教读办法,却是十分科学的。这样既不限制聪明学生的读书速度,又保证了智力较差的学生能踏实地慢慢掌握其学习内容。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保证了不同智力的同样教学内容。在教学效果上,比学校班级教育、留级生制度科学得多。
  邓云乡对私塾的认可包括两方面,一是读老书得用老办法,那就是熟读成诵的办法——满遍数、定时、定量;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必锟先生儿时也在曾受教于塾师,每日反复读背,熟读了几万字的古文。他说“这是名副其实的‘教读’,塾师什么也不讲,只逐句领读几遍,接着就练习背诵,背熟一章再‘教读’下一章”。“(塾师)教我们读出语气,通过语气来品味话的意思”。文言是一种脱离了日常口语的书面语言,只有通过熟读成诵,儿童才能熟悉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才能建立文言的语感,进而熟练掌握。这是老办法中的科学之处。
  三
  现在的语文教师怎么教文言文?大多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讲字词,讲语法,逐字逐句地落实翻译,用力在诵读上的很少,整个全是诵读的恐怕几乎没有。这样教文言的效果怎么样呢?学生到高中毕业,大多数还是读不懂文言文。原因何在?恐怕还是因为读老书没有用老办法的缘故。张必锟先生说:“词性的辨析、虚词的用法、一些特殊句型的模式等,都属于必要的积累,但这些积累若不以诵读为基础,便有落空的危险。”“我教文言的基本方式是一边疏通文意,一边让学生练习背誦,课堂上总是书声琅琅,用口诵耳听的办法来增强学生的语感”,因为“只有诵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地重视传统、没有正确地对待传统”。我的导师饶杰腾先生,也曾经给我们反复说过这个观点:“语文教学是最具有民族性的,不能全跟外国学。”语言文字是最具有民族性的,它的教学法也必然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有源远流长的传统。
  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方面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这四个核心,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或功能角度而言,规定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我所赞同的观点是,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学术研究,语文教学都不能忽视一个核心,那就是民族性这个核心。语言文字是固有的,不是外来的;语文的历史也从来不是割断的,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本来就没有断然分明的界限。因此,无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多么花样翻新的说法,语文教学总有一条筋脉不断,那就是从古至今的语言文字的筋脉,守住这条“正路”之后,读古人的书,多借鉴一下古人的读书法,这里面的道理也就并不深奥了。
  昔日的读书,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的启示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慎重选材,要优中选精。只有那些语言文雅,声调优美,内容格调不俗的文章才适合作为学习的范本。文言文经过时间的淘洗,选择百儿八十篇经典文章不难;而现代文教材则相对难以取舍,更加需要研讨。温儒敏先生说,统编本教材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以后,第一篇就是识字课文,“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写的楷体字扑面而来,“很传统,也很有趣”;而教材课文选篇则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把经典性放在第一位,可见向来强调守正创新的温先生对传统的重视。其二,把熟读成诵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给诵读以应有的地位。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基于Struts框架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系统遵循J2EE规范和MVC设计模式,并且采用了可重用的设计思想和一些组件技术。实现跨平台、低成本、开发高效快捷,可裁剪和移植性强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电子政务系统推广普及的一些瓶颈问题,适用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政务;框架;Strut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
摘要: InDesign是专业设计排版软件,广泛应用于“卡片、宣传单、海报招贴、企业画册、杂志设计、书籍设计、报纸设计”等版式编排和平面设计领域。该文主要从“杂志的前期版式设计、杂志排版、打包和输出杂志”三个方面阐述InDesign制作杂志出版物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 InDesign;制作;杂志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1
摘 要: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藏书、服务提出了新概念、新要求,提出要体验读者需求,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优势,合理充分地利用SQLServerIntegrationServices(SSIS),与计算机老师共同开发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建设图书馆网站,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网络;藏书;服务;SSIS;DT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神话为主题,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与《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第四单元神话的学习,自主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进一步感受神话永久的魅力是本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要点。笔者以《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整本书概览  《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共选编了二十四篇神话与传说故事,按地域
摘要:随着便携式智能化终端的逐渐普及,基于平板电脑电子教材的研究再一次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交互设计是电子教材设计的核心,学习内容的交互设计是交互设计的重要方面。因此该文以语文学科为例,以交互设计的视角对一本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总结出语文学科内容交互设计的共性需求以及针对不同类型课文交互设计的特殊需求,以期为电子教材的开发者提供具体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教材;学习内容;语文学科;交互设计;
摘要:随着信息化工程的推进,校园网建设日渐成熟。与之相应的Web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校园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提供了一个较系统、较科学的分析和解决Web安全问题的思路,为目前高校校园网的Web安全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防火墙;用户验证;安全扫描器;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微课作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资源。微课的教学设计关系其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微课的概念和意义,重点分析了微课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剖析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微课设计过程。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C#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6-0169-02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化技
我的书桌上有一盆铜钱草,圆圆的叶子像一枚枚铜钱,可爱极了!  铜钱草的叶子翠绿翠绿的,摸上去又软又滑,它的茎细细长长的,而且一根茎只长一片叶子。它的花朵是淡绿淡绿的,看了令人赏心悦目,远远看去,像一群小姑娘撑着绿色的伞在翩翩起舞。铜钱草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个是爱喝水,我昨天上午才给它加了满满一杯水,今天早上一看,只剩下小半杯了,真是个“喝水大王”。第二个特点,就是它非常喜欢阳光,每天早上我看它的整
摘要:动漫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直以来,国内高校动漫教学和动画公司岗位需求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每年数十万计的动漫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一方面是动画公司用人单位的大数目招聘缺口。这一最直观的事实向我们高校动漫教育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面向市场培养人才,那就直接否定了我们的高校动漫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动漫教学改革;面向市场;教学方向细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变压器损耗在电力系统能量损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电力系统可靠供电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可以优化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实现降损节能。首先分析了变压器功率损耗和运行效率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的负载情况,计算变压器并列与分列运行的临界条件,最后讨论了实际运行中选择变压器运行方式应该考虑的因素,来实现变压器可靠、经济、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效率;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T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