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杂交中籼稻华优广抗占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以期为华优广抗占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华优广抗占;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99-01
华优广抗占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9年用优质不育系华丰A与宁恢广抗占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09);2007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特(红河)审稻200601号);2006年通过湖南省认定;2007年通过河南省认定;2008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2002年底申请品种保护,2005年3月1日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云南、河南等地试验示范推广,均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和较好的适应性等特点,而且在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双季稻区还能作后季稻种植。
1产量表现
该品种在各试验和种植地均表现为产量高。2001~2002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2001年平均产量9.47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增产极显著;2002年平均产量9.42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6%,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9.4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虽然遇到极端高温年份,平均产量仍然达6.8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83%。
近年在省内外各地示范推广,均表现为高产、优质、抗性好和熟期适合。2004年参加云南省红河洲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11.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米质优,抗性好。2004年在安徽省安庆市种子公司中稻新品种示范中,平均产量9.42t/hm2。2004年在湖北孝感示范3.3hm2,平均产量达11.10t/hm2,名列示范品种的第1位。在荆州、襄樊等地试种产量都在9.0t/hm2以上。2004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作为双晚种植,平均产量8.2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6%。2004年在福建省闽清县作单季晚种植,平均产量9.0t/hm2。2004年在常德牛鼻滩试种1.34hm2,平均产量9.9t/hm2。2005年在湖北省桃源双溪口乡作一晚示范13.34hm2,平均产量10.2 t/hm2;在湖南益阳南县三仙湖示范26.67hm2,平均产量9.9 t/hm2;在澧县农科所示范6.67hm2,平均产量9.75t/hm2;安乡县示范种植平均产量10.2t/hm2;河南省固始县种子管理站引种试验,产量9.43t/hm2,名列26个参试组合之首。2006年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引种试验中,比对照II优838增产9.4%,居引种试验第1位。
2特征特性
2.1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江苏省全生育期142d左右,与汕优63长度相同,总叶片数17叶左右,株高115~120cm,叶色淡绿,叶片较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后期株型集散适中,生长繁茂、清秀,叶色正常,后期熟相好。一般有效穗255~270万穗/hm2,穗较大,每穗总粒数170~200粒,穗长24cm左右,千粒重26~27g。
2.2品质性状
该品种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0.8%,精米率72.9%,长宽比3.4∶1,垩白率13%,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85mm,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9%。稻米品质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指标。稻米有香味,稻米谷粒细长,外观品质优。米饭柔软、可口、有香味。2005年9月湖南省农林厅组织专家现场评议30个水稻品种,专家一致认为,华优广抗占是高产与优质结合综合抗性最完美的品种,现场评议名列第 1。
2.3抗病性
该品种生长清秀、清爽,抗性强。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对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097、JS49-6鉴定为1~3级(按9级制分级),表现为抗。6个稻瘟病小种中,B5、中C15、中E3、中D1、中F1和中G1苗期鉴定为0级,穗颈瘟鉴定为0级,表现为高抗。纹枯病鉴定表现为中抗。稻曲病轻。对稻飞虱具有田间抗性。
3栽培要点
3.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气候和栽培习惯,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在江苏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1.25kg/hm2,秧龄30~35d。
3.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在江苏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株行距为13.33~16.67cm×25.00~30.00cm,栽24~27万穴/hm2,最高苗控制在375万株/hm2以内,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3.3加强肥水运筹,优化群体结构
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倒力。大田施纯氮225~255kg/hm2,以基肥为主,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移栽后5~7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50kg/hm2加除草剂撒施。中后期可根据田间情况适时增施磷钾肥。叶色绿或浓绿的田块,要控制烤田质量,要轻搁田、重搁田。
水浆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时进行重搁田,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防止因发过头或不利气候导致倒伏现象发生。后期干干湿湿灌浆,收割前1周断水。
3.4防虫治病,确保丰收
生育期间注意做好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使用强氯精、浸种灵等药剂浸种。二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测报,指导对症下药,搞好病虫防治。重点抓秧田期的稻蓟马,本田期的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各防治水稻纹枯病1次。
4参考文献
[1] 包祖达,丁杨东.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7(7):38-39.
[2] 胡培松,唐绍清,魏兴林.泰国香米事件及启示[J].中国香米,2006(4):1-2.
[3] 徐勇,徐福海,刘金波,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II优98[J].中国种业,2006(1):60-61.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华优广抗占;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99-01
华优广抗占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9年用优质不育系华丰A与宁恢广抗占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09);2007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特(红河)审稻200601号);2006年通过湖南省认定;2007年通过河南省认定;2008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2002年底申请品种保护,2005年3月1日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云南、河南等地试验示范推广,均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和较好的适应性等特点,而且在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双季稻区还能作后季稻种植。
1产量表现
该品种在各试验和种植地均表现为产量高。2001~2002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2001年平均产量9.47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增产极显著;2002年平均产量9.42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6%,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9.4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虽然遇到极端高温年份,平均产量仍然达6.8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83%。
近年在省内外各地示范推广,均表现为高产、优质、抗性好和熟期适合。2004年参加云南省红河洲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11.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米质优,抗性好。2004年在安徽省安庆市种子公司中稻新品种示范中,平均产量9.42t/hm2。2004年在湖北孝感示范3.3hm2,平均产量达11.10t/hm2,名列示范品种的第1位。在荆州、襄樊等地试种产量都在9.0t/hm2以上。2004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作为双晚种植,平均产量8.2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6%。2004年在福建省闽清县作单季晚种植,平均产量9.0t/hm2。2004年在常德牛鼻滩试种1.34hm2,平均产量9.9t/hm2。2005年在湖北省桃源双溪口乡作一晚示范13.34hm2,平均产量10.2 t/hm2;在湖南益阳南县三仙湖示范26.67hm2,平均产量9.9 t/hm2;在澧县农科所示范6.67hm2,平均产量9.75t/hm2;安乡县示范种植平均产量10.2t/hm2;河南省固始县种子管理站引种试验,产量9.43t/hm2,名列26个参试组合之首。2006年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引种试验中,比对照II优838增产9.4%,居引种试验第1位。
2特征特性
2.1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江苏省全生育期142d左右,与汕优63长度相同,总叶片数17叶左右,株高115~120cm,叶色淡绿,叶片较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后期株型集散适中,生长繁茂、清秀,叶色正常,后期熟相好。一般有效穗255~270万穗/hm2,穗较大,每穗总粒数170~200粒,穗长24cm左右,千粒重26~27g。
2.2品质性状
该品种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0.8%,精米率72.9%,长宽比3.4∶1,垩白率13%,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85mm,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9%。稻米品质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指标。稻米有香味,稻米谷粒细长,外观品质优。米饭柔软、可口、有香味。2005年9月湖南省农林厅组织专家现场评议30个水稻品种,专家一致认为,华优广抗占是高产与优质结合综合抗性最完美的品种,现场评议名列第 1。
2.3抗病性
该品种生长清秀、清爽,抗性强。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对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097、JS49-6鉴定为1~3级(按9级制分级),表现为抗。6个稻瘟病小种中,B5、中C15、中E3、中D1、中F1和中G1苗期鉴定为0级,穗颈瘟鉴定为0级,表现为高抗。纹枯病鉴定表现为中抗。稻曲病轻。对稻飞虱具有田间抗性。
3栽培要点
3.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气候和栽培习惯,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在江苏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1.25kg/hm2,秧龄30~35d。
3.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在江苏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株行距为13.33~16.67cm×25.00~30.00cm,栽24~27万穴/hm2,最高苗控制在375万株/hm2以内,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3.3加强肥水运筹,优化群体结构
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倒力。大田施纯氮225~255kg/hm2,以基肥为主,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移栽后5~7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50kg/hm2加除草剂撒施。中后期可根据田间情况适时增施磷钾肥。叶色绿或浓绿的田块,要控制烤田质量,要轻搁田、重搁田。
水浆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时进行重搁田,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防止因发过头或不利气候导致倒伏现象发生。后期干干湿湿灌浆,收割前1周断水。
3.4防虫治病,确保丰收
生育期间注意做好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使用强氯精、浸种灵等药剂浸种。二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测报,指导对症下药,搞好病虫防治。重点抓秧田期的稻蓟马,本田期的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各防治水稻纹枯病1次。
4参考文献
[1] 包祖达,丁杨东.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7(7):38-39.
[2] 胡培松,唐绍清,魏兴林.泰国香米事件及启示[J].中国香米,2006(4):1-2.
[3] 徐勇,徐福海,刘金波,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II优98[J].中国种业,200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