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践课的施教原则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编制探究实践课题和教案,开展探究活动,可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特长,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实践课 科学素质 创新能力 课题
  
  开展探究性的实践课,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因此,教师在编制实践课题、教案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实践课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简称《生物学》教材)包罗着数、理、化各种知识,渗透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各种理念,这为教师通过探究实践课,培养学生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教学依据。教师可充分利用《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资料分析”、“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编制教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根据资料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1],“探究河蚌贝壳的组成”。实施该种探究实践课,能使学生活学活用各种知识,激发探究兴趣,从而体验各学科间相互合作、交叉渗透破解科学难题的乐趣。
  二、实践性原则。动手动脑、心灵手巧。根据《生物学》教材中“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编制探究教案,使学生通过实践课,学会制作技术,养成归纳、总结、撰写小论文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调查“沂河两岸因修筑橡皮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活动时,指导学生将采来的陆生软体动物“制作标本”,填补了学校空白。制作时,受天气影响,蜗牛常常缩入壳内,很难观察到标本的全貌,为了制作完整的标本,师生经过摩擦贝壳、阳光照射、温水浸泡等多次实验探索后,归纳总结探究经验⑵并撰写小论文。蜗牛标本能否制作成功的关键是在适宜的温度下(70℃左右)让蜗牛快速出壳,并在软体完全伸展时迅速窒息死亡,这样制作的蜗牛标本可一目了然,煞是好看。
  该种实践课,使文字论述的科学技术方法,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鲜活的活动,将实践经验撰写成小论文,可使感性认识浓缩成精华,上升为理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科学性原则。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因此,探究实践课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例如,针对《生物学》教材中“生物防治”栏目,编制课题——养蛙治虫,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根据青蛙生活习性做预案,预测青蛙适应能力,捕食害虫能力及防逃方案,再经过答辩会选出最佳预案,然后选择适宜的地块,投放5—10只青蛙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并写出可行性报告,证明“青蛙是真正的田园卫士”后⑶,再将青蛙投放到稻田,麦田或菜畦等潮湿农田中实施“养娃治虫”活动。学生经过做预案—预测—答辩—实验—实践活动的科学训练,切身体验了科学研究方法论,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科学素质,为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探究实践课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探究实践课是开放性的,国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不受课时限制,多数课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题,这种特点非常有利于全方位、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指导学生设计“有机垃圾处理池”。学生受端午节民俗房前屋后撒草木灰的启示,选用草木灰、熟石灰、水泥加砂砌成围墙防止蚯蚓逃走。在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中使用三个月,防逃效果良好。再如为验证“蚯蚓的前、中、后端对光的反应”【4】,将废弃的粉笔盒制成10cm×8cm×5cm的无底暗盒,并在暗盒两端边缘上各剪一个三角缺口,盒顶中央挖成直径约2cm的有盖圆孔,暗盒内壁涂成黑色。使用时,只要将蚯蚓放在湿润的纸上,用纸盒罩住蚯蚓,待蚯蚓稳定后,移动暗盒,分别露出前端或后端或打开盒顶圆盖,用手电光照射,现象特别明显。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根据上述原则开展生物综合实践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自我、表达自我、展示创意的空间和舞台。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探究实践课上变成创新成果,满足了好奇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世全 杜明亭 王桂秀 生物与化学综合实践课.中国教学与研究,2010,3,3,94。
  2.李世全 观察蜗牛实验的改进.生物学通报,1995,3,43。
  3.王春龙 王峰 李世全 田元卫士——青蛙.中学生物教学,1996,1,48。
  4.李世全 蚯蚓对光反应实验的改进.生物学通报,1996,3,41。
其他文献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于语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如何让幼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呢?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区域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认为,美术区域活动能够给予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关键词:幼儿美术 区域活动 实验研究    一、确立美术区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感官,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摆正教师的位置,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
期刊
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初级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的国际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为此,实施素质教育,即是全面提搞未来劳动者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片面性给少年带来的危害,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习惯 课外阅读 培养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时代的潮流,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本人谈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1.我们对合作
期刊
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东风,创建有效课堂的号角再度吹响,它吹散了长期笼罩在教育战线上的浓重阴云,迎来了一个繁花争妍、异彩纷呈的教改新天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应声而起,积极响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并获益匪浅。如今笔者将其梳理成文,并期盼抛砖引玉,得到各位方家的赐教。  一、师生平等交流,共创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作者创新应用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并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率,进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探究提高 教学效果    常言道:“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那么,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语言怎样才能“美”起来呢?  一、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美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科学之美。而科学知识必须用科学语言来表述。教师的课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中小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视。随着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推广,农村中小学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制作适合农村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一、确定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环境  我认为这
期刊
高中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试卷评讲。通过讲评,把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通过讲评,使学生和教师明确在学与教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目前,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从试卷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形成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的评卷方式。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未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呢?下面简单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