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作者创新应用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并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率,进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探究提高 教学效果
  
  常言道:“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那么,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语言怎样才能“美”起来呢?
  一、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美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科学之美。而科学知识必须用科学语言来表述。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否具有凝聚力,关键在于语言是否具有科学之美,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的时候,必须用语言准确、清晰、规范、精辟、透彻、深刻地将其科学之美表现出来。描摹事物,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分析义理,见微知著,深入浅出;发表观点,旗帜鲜明,简洁明快。切忌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甚至歪曲事实,主观臆造。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例如:“一国两制”中的“两制”的设立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特指性的。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能说“有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而不是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要中肯,并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从而使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比如对党内腐败现象的认识、对失业下岗的分析、对分配不公的认识等都要讲究度,语言要准确且有美感。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逻辑美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按一定的逻辑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内涵,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自身也要符合逻辑,具有一定的逻辑形式、规则和规律。语言有了逻辑美,才会生动,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思路,将知识联成“网”形成“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逻辑学知识,提高语言和说理的逻辑修养,强化语言的逻辑力量,使语言具有逻辑之美。如课文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线索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一条逻辑主线。这条逻辑主线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课本是按这逻辑编排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这样才能上好课。
  三、突出教学语言的激情美
  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鼓舞和激励作用。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否具有精神感召力,能否有激励作用,除必须具备科学性和逻辑性外,关键就在于是否具有激情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教学与学生情绪密切相关。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介绍她教学成功的经验时曾说:“首先,一个教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再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班上数十颗心灵情感之火。”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深含感情的内容,要“入境”,要把科学和真理融入自己的心灵和血液中,这样才能讲得有信心、有力量、有激情,才能触动心灵,感动肺腑,振奋精神。
  四、追求教学语言的含蓄美
  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强调:“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己去品味一种“不言之美”。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运用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写的一首小诗进行教学:“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住处。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学生很感兴趣,知道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五、挖掘教学语言的启迪美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富有启迪美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激情,拥有持久的兴趣,在愉悦中接受教师所要传播的知识,让学生在通过努力后尝到知识的甜头,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增加了高中知识来讲授,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姿色出众,才气过人。这样的美人在当时招人喜爱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可是,鲁迅的《二心集》里却说,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焦大何许人也,竟不爱林妹妹?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出,这时候老师告诉学生,你们到了高中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听后,兴趣来了,马上要老师说说,教师解释说: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才能回答这一问题。
  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品位,让思想品德课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工具,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一门课,有的教师讲,学生听起来如乘轻舟,一帆风顺,听课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有的教师讲,学生听起来如入迷宫,左回右转,方向难辨,听课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可见,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是取得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精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传以真理,授以其知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再次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数学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
期刊
摘 要:我国外警培训工作作为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国际间警务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建设外警培训管理队伍及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外警培训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外警培训 质量    外国警察来华培训(即外警培训)是中国为促进全球执法水平和加强国际间警务交流与合作提高,保障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有效打击国际犯罪,对国外执法人员进行的警务技能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于语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如何让幼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呢?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区域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认为,美术区域活动能够给予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关键词:幼儿美术 区域活动 实验研究    一、确立美术区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感官,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摆正教师的位置,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
期刊
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初级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的国际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为此,实施素质教育,即是全面提搞未来劳动者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片面性给少年带来的危害,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习惯 课外阅读 培养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时代的潮流,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本人谈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1.我们对合作
期刊
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东风,创建有效课堂的号角再度吹响,它吹散了长期笼罩在教育战线上的浓重阴云,迎来了一个繁花争妍、异彩纷呈的教改新天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应声而起,积极响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并获益匪浅。如今笔者将其梳理成文,并期盼抛砖引玉,得到各位方家的赐教。  一、师生平等交流,共创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