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b1b1ccdd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提问内容的目的性、启发性以及趣味性,表述准确精练,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内容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教学任务完成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经常这样提问题:“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看到美丽的蝴蝶,或看到了可爱的小鸟,或者说白云在唱歌,也可能说兔子在跳舞,等等。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天真烂漫,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點提出合适的问题,从而得到教师想要的回答。
  教师需要明确教材安排主题图的目的。和之前的教材相比,实验版教材每个例题前都有一幅情境图,这一是为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但部分教师在处理情境图时,把情境图浓缩成一个文字题,这样的处理违背了教材编排的意图。
  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学科特有的数字符号等数学信息,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它们各是几人在一起?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两人两人或三人三人地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答案。另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在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还有长椅子,3个椅子上分别坐着1个、2个和3个人,再解答“在长椅上休息的一共有几人”等问题。

提问内容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遨游探索,让他们接受有力的思维训练。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了解是“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时,教师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设计这些问题。①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②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③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圆面积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提问内容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课堂提问内容的新颖别致,尽量使图文内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在总结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抢答题:小明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提问联系了学生的实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可以让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教师提问的语言也要顾及数学的语言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确保表述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0÷5”教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的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的数”“20是个偶数”等等。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提问的含糊不清。若教师问:“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其他文献
一、双杠教学从故事引入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双杠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双杠的发展史迹深远,而我国的双杠辉煌更是锦上添花。双杠是中国男子体操的优势项目,有着很好的传承、发展、创新,也出现了许多位世界冠军,其中有一位选手,曾以教科书般标准优美的动作,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黄力平。训练中,他右膝关节重伤后,他不退避、不服输,他坚强地从伤痛中站起来,奇跡般回到赛场,他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他的绝招
山东省潍坊市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中考改革试点市。2004年,首批进入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潍坊高密市迎来第一批毕业生。首先在高密市开始中考改革试点,2005年扩大到5个县市区,2006年在全市全面推开。体育中考一直是潍坊市中考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年来,潍坊市持续推进中考改革,形成了以“等级评价”为重要特征的中考制度,为全市中小学全面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根本的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成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由此可见,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深化幼儿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深入,为了引起了更多孩子的关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关爱生命,我园
协调性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变换的环境中,迅速改变位置、变换动作的能力,其目的是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或者主动影响环境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灵敏素质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衡量灵敏素质的因素有平衡能力及速度、力量和协调能力等。Sanja?imek?alaj(2007)指出:灵敏性与认识、感觉、神经肌肉系统和身体形态等因素有关[1]。Ioan(2016)认为对1
一、分组合作,捆绑团队共同进退  团队训练项目可以有效体现体育课的魅力。当学生融入团队中,就能真正激发他们参与“玩”的积极性。“团队”将团体的胜败与他人的胜败捆绑在一起,使学优生感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学困生感到了集体的关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团队责任。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学困生因怕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影响团队成绩而不想参与其中,笔者采用了异质分组的方法,鼓励以强带弱或规定学优生只准助攻、
2016年6月12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88期—“中小学如何开展全员运动会”在连云港市惠志东乡村体育教师培育站、吕恒莱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樊纪良中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及连云港市体育教研员李虎共同主持与引导下圆满结束。  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51人参与了研讨,其中江苏93人,发帖量突破1700条。本次研讨既有专家的引领,也有团队的协作,既有城区教师的参与,也有农村教师的鼎力加盟,
在体育运动中,当柔韧素质弱的时候,容易出现动作路线偏差,技术动作易变形,肌体的协调能力下降,导致动作完成质量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短绳进行多样化的方法牵拉肢体韧带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柔韧素质。  一、短绳牵拉上肢韧带  基本动作:预备,短绳对折左手握绳一端于头后,右手握绳另一端于背后,两手握绳距离以自我能承受为宜(见图1-1)。当右手用力握绳下拉时,左臂韧带被动受力,保持静止
福建省体育教师技能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在比赛中,各参赛教师就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展开比拼。在实践部分,除自身技能展示外,参赛教师分别在球类、健美健身类、武术类、田径类4大类的10个项目中选择1项进行微课教学展示。作为评委,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反复在思考,如何在体育技能大赛中,真实反映一名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大赛如何与现代的课程理念接轨?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需要一种扬弃?笔者认为,教师技能大赛还是
笔者学校的“全员运动会”创造性地采用“跨年级、同班级”的编队方式分成了红队(各年级的1班)、黄队(2班)、蓝队(3班),全校720名学生参加并邀请了所_--有家长到场观赛。运动会共设18个比赛项目(每年级参加3个),3场学校特色社团展示穿插其中。比赛结果以第1名得5分、第2名得3分、第3名得2分的积分形式计入总分,同时隐藏部分项目积分,增加比赛悬念。这种组织方法不但使学生时刻关注比赛,又能培养团队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教师安排活动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的知识和活动内容,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对信息技术整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进行探讨,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设置提供帮助,指出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和机会,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教育教学。幼儿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