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效果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但一些城市电视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出现了民生新闻不健康的低俗、媚俗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规避或减少负面效果,达到民生新闻传播正面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民生新闻 社会效果 危害 对策
  
  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按效果社会作用分: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闻报道的正面效果,即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然而,新闻信息从采集、发布到致效的过程,其间出现负面效果是事实的必然。这里,负面效果是指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的与传播者初衷相违背甚至产生消极作用的效果。负面效果的产生与扩大对新闻宣传、社会舆论的形成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民生新闻也不例外,如果采制、传播得当,社会效果中的正面效果比较明显,就会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并为受众提供积极有效信息与帮助。如果在采制、传播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带来不良的社会效果。在当前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当前民生新闻报道中误区及不良效果
  
  (一)大肆渲染暴力、凶殺、灾难现场
  在一些新闻中,特别是针对灾难性新闻的现场报道,把某些血淋淋的事实或是画面无遮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些血腥的画面,会让部分观众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最轻的是会产生恶心、恐惧等不适心理;特别是未成年人观看后,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污染,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麻木和冷漠。
  在对于个别地方出现的矿难、车祸等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有些电视媒体过分渲染死难者家属失去亲人后的悲痛心情,故意大量展示死难者家属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的画面与同期声,这种传播内容虽然强力刺激了受众的视觉器官,给受众以深深的震撼;但这种报道的结果,不但对死难者家属来讲不公平、不公正、不被尊重,而且部分观众观看新闻后,会不自觉地对政府,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埋怨心理等负效应。
  (二)过于娱乐化、色情镜头泛滥
  有些民生新闻为满足受众简单的娱乐心理,刻意展示难登大雅之堂的“花边新闻”和“市井新闻”,美其名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亮点”。殊不知,这种方式降低了节目的品质和格调。如在2006年5月,一家省级卫视,在民生新闻栏目中,播出南京一商家大搞人体彩绘的新闻。记者在采制这则新闻中,大肆渲染人体彩绘的现场,对女模特的隐私部位给予过多的特写镜头。节目播出后,被国家广播电视管理部门黄牌警告。这种毫无节制的娱乐化,其直接结果是使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品味低下,真正的平民文化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严重匮乏。
  (三)对案件的某些部分报道过细
  现在很多地方的民生新闻栏目大都采用了纪实手法,或跟踪拍摄、或模拟现场、或对案件介绍过细。殊不知这样的节目,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有作案动机者,提供了学习犯罪的机会和条件。更可怕的是,片子大量展示公安人员侦破案件的技侦手段、方法,无意中为一些有违法犯罪动机的人提供了反侦查的经验。另外,记者不适当地出现在案件现场,或多或少地干扰了执法人员的办案过程。
  (四)对弱势群体报道不当
  电视节目无休止地原生态地报道弱势群体的贫困落后状态,多少让人感到社会的无助和悲凉。近几年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通过对社会的呼吁,为一些急需帮助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题材重复,报道过滥,导致人们认为社会现象就是如此,对此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媒体反而失去了应有的功效。
  (五)一味追求奇闻怪趣
  目前,很多地方城市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竞争激烈,为争夺观众收视份额,一些电视台过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态,居然采用猎奇报道来“制胜”。某一家省级卫视的晚间新闻节目,开辟专门的时段,播报奇闻怪事以吸引视听,大肆渲染奇人怪事,如上刀山、下火海、吃铁钉等等,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同时,由于电视各个频道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从刺激受众的角度说,栏目又非常需要具有爆炸性的社会新闻。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个别素质较差的记者,为了完成任务,绞尽脑汁,使出了歪点子,于是出现了哗众取宠、夸张失实的报道,甚至是完全杜撰的假新闻,如“纸馅包子”的出笼等。
  (六)过多报道平庸琐事
  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为了创高收视率,增加经济效益,都将有趣味性的社会新闻作为栏目的“主打”内容,并且一再“扩版”,诸如醉汉醉酒、路人吵架、居民家中漏水等也被纳入报道的行列,导致该类新闻平庸化。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观众审美视角的疲劳,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二、如何让民生新闻传播产生最佳效果
  
  作为传播者,在规避或者减少新闻报道的负面效果时,要充分考虑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规律。
  (一)民生新闻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要把握好“尺度”
  所谓正面报道就是表扬性报道,负面报道就是批评性报道,但正面效果是指新闻传播所引起的社会反应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效果。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不是与正效果、负效果相对应的概念。一个是讲的新闻事实的性质,一个是讲的新闻事实传播后社会反响的性质。正面报道不当会带来负效果,负面报道得当会带来正效果。
  凡事“过犹不及”,民生新闻编排也是如此。大量重复的同类题材的正面报道,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反面题材报道过于密集,会误导受众和社会舆论,滋生消极思想,破坏社会心理结构。例如:前段时间偶然看了某台的一段民生新闻,仅十分钟时间的报道有两起车祸,两起斗殴,三起事故,看后不禁让人胆寒。因此,在负报道选题上要有所创新,在数量上有所节制,注意典型性、准确性、生动性相结合。
  (二)注重新闻价值的同时,追求民生新闻正面效果
  民生新闻的取材范围其实相当广泛,新闻工作者必须放开眼界,努力观察,善于选点,尽可能多地发现有价值的内容。
  在《南京零距离》中经常播出这样的新闻:“一只可爱的小猫遭人遗弃,爬到高树上彻夜哀号,消防官兵用云梯将其救下;自来水总水管破裂,水流成河,居民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位民警向自寻短见的老太下跪,请她回家……”这些强调现场感、具有相当可视性的民生新闻,或促人振奋,或催人泪下,肯定了普通人的生活信念与生存价值,产生了正面的宣传效果。正是由于这种正面的宣传效果的存在,民生新闻才不会仅停留在市井趣闻,它的内容优势才能更完整地凸显出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生新闻应始终坚持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定、弘扬公平和正气,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凸显社会关怀,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念的目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民生新闻突破就事说事的层面,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
  (三)自觉抵制猎奇的庸俗化
  民生新闻需要趣味性,但是我们倡导的是健康的、高尚的趣味,绝非庸俗、低级的趣味。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它对受众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一味地迎合,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满足受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民生新闻要尽力做到有趣而不俗,有益而无害。目前这类作品比比皆是,如《清明网上祭奠亲人成风尚》《“花车”出“花样”,公交车上接新娘》《四胞胎命悬一线,热心人真情相助》《申城花季少年患血癌,热心的哥千里捐骨髓》等,采访制作的主题思想凸显新气象、新风尚,又具有趣味性,令人回味。
  (四)把握民生新闻的主流,做“大”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采制传播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放在鸡毛蒜皮、街谈巷议的平庸琐事上,仅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要学会找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收到的社会效果将不同凡响。■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麦恩:《联邦德国大众传播媒介》,2004年中文版
  2.何富麟:《正确处理舆论导向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视听天地》,2006年第2期
  3.赖浩锋:《警惕新闻报道的负面效果》,《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4期
  4.罗永雄:《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与差异化趋势》,传媒学术网
  5.王贵平:《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
  6. 刘丽虹:《民生新闻选题如何避免走入误区》,声屏网 ,2007年9月
  7. 尧弘:《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记者》,2007,年第6期
  8. 项立新、 江 虹、 徐 瑗:《电视新闻娱乐化评析》,《新闻战线》,第9期
  9. 姜依文:《电视传播的人文精神》《现代传播》,2005年 第11期
  10. 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373页、373页
  (作者单位:原旅游卫视首席记者、安徽淮北电视台栏目主编)
其他文献
狐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犬、狐、貉患该病以外,多种肉食性毛皮动物几乎都可感染。其主要特点为发热,眼结膜炎、鼻炎及消化道炎症,幼龄动物易感染
Datadriven intelligence,or data intelligence,is a new form of AI technologies that leverages the power of big data.It is becoming an extremely active research a
This paper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algorith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being developed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fir
High performance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is an essential factor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In order to address the issue on the lifetime and the consum
摘 要 目的: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和探讨HAART治疗AIDS的临床特点、效果。结果:抗病毒药物治疗AIDS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结论:HARRT对AIDS疗效显著,明显延缓疾病进程,提高CD4水平,降低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To deliver three-dimension(3D) videos through the current two-dimension(2D) broadcasting systems, the frame-compatible packing formats properly including one te
期刊
【关键词】“瘦报” 改版    近年来,党报“瘦身”不断成为“热词”,不少地市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瘦报”的形式。  所谓“瘦报”,也称瘦型报或720 mm(对开宽度)报型,是在传统的对开基础上缩窄(或在四开基础上加长)。由于其在长宽比例上更接近“黄金分割率”,因此又被称为“黄金报型”,是一种国际流行的报型。  国外的“瘦报”起源于美国。1976年9月,为了便于阅读和降低成本,美国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
【摘要】2009年对于从事广告业的人们来说,不是个好年头。因为几乎所有的业内专家、广告公司乃至华尔街都认为,2009年广告支出将呈现负增长。在金融危机下,不少企业的CEO们觉得,现金为王,应该缩减营销和广告费用来度过“寒冬”。但到底是否减、怎么减,在经济低迷期如何制定品牌战略及营销策略,成了各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 广告营销策略    相当一部分广告专家认为,在经济衰退期一味
本文以马尔科夫链理论为工具,研究PLN(概率逻辑神经元)网络的定量性质.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一给定网络中,给出各状态收敛到稳定状态的概率,平均收敛步数和方差以及一般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