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的“巨人”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的特点就是“个儿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可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像水、盐、酒精等,它们的分子量却只有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低分子结构比较简单,高分子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上还有支链,有的长链与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总之,这些“分子巨人”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较难断裂,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感到不满足,他们干涉起高分子的“内政”:或者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者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怎么样?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现在,这类特种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航天材料的未来霸主
  人造卫星围绕着地球飞行,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这种高分子做成“温控涂料”涂到卫星表面,向着太阳时散发热量,背着太阳时起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源源不断地给人们收集和提供信息。
  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你想,普通钢到一千多度就会化成液体,合金钢顶多也只能耐2000℃的高温,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夏天天气太热,地上泼一点水,水蒸发吸热,屋子里就凉爽多了。现在我们也可照此办理。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当它燃烧气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边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事。另外一种烧蚀材料也很有能耐,“自我牺牲”后会变成一层致密的碳化层,既不立刻融化又能隔绝热量,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电子工业的辛勤铺路者
  今天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
  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这个领域里立下的汗马功劳。
  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这话并不过分。
  谁都知道现代电子技术正朝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最早的真空管电子计算机全部电路有30吨重。现在可以囊括在一个长宽各为4毫米的小小硅片上!
  小小的一块硅片怎么能容纳得下那么多的电子元件呢?办法之一是请我们的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来帮忙。聚酰亚胺薄膜上先蒸一层含有少量铟的硅,再蒸一层含有少量锑的硅,这样就可以在一块小片里做出好几百个晶体管。把这些带有晶体管的聚酰亚胺重叠起来,中间用薄膜绝缘,结果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体积里,竟可以容纳下10万个晶体管。
  有了极微小的晶体管,还需要有极精细的电路。制作精细电路也得依靠特种高分子,它的名字叫做“光敏抗蚀剂”或者“光刻胶”。这种高分子材料跟照相底片一样能感光,也就是说,在光的照射下,它会发生化学变化。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在一毫米长的光敏抗蚀剂上刻出1000个条纹来。数以百计的电路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高分子确实不愧为电子工业的一位辛勤铺路者。
  医务人员的得力助手
  多能的高分子材料还是医生的助手,病者的朋友。
  人们常常把心脏比作泵,它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泵上有阀门,瓣膜就是心脏的阀门,心脏瓣膜出了毛病,就像泵的阀门打不开或者漏了气一样,马上会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能不能用人造的瓣膜把病变的瓣膜换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且不说手术和制作技术上有多大困难,光是制作瓣膜的材料就很不好找:不能有毒,不能产生凝血现象,不能同血液发生化学反应,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抗疲劳能力。你想,一个人的心脏每分钟要跳动七、八十次,10年就要跳动4亿次左右;必须具有很好的曲挠强度,才能经得起血液的亿万次冲击。在这里,只有某些特种高分子材料才能满足这些要求,我国已经用它们来制成人工心脏瓣膜,给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瓣膜只是心脏的一个零件,现在用特种高分子来制造完整心脏也已经初步研制成功。国外有一头植入人工心脏的小牛,已经安全地存活了半年多。用不了多久,高分子的人工心脏就会在许多医院里使用。
  制造人工肺的也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高分子材料。比如把硅橡胶做成极细的毛细管,安置在换热器式的圆筒里,血液在毛细管外通过,氧气从毛细管里进入,通过毛细管壁到达血液,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则进入毛细管被气流带走,这样就起到了肺的呼吸作用。
  现在已经用高分子材料做成了人工肾、人工喉、人工血管、人工头盖、人工关节、人工尿道、人工皮肤等,应用范围扩大到人体的各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用高分子人工脏器代替损坏了的脏器,将会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其他文献
尼尔斯·占斯塔夫·达伦,是瑞典著名的物理学家、发明家。他的研究领域为机械工程的应用,由于发明用于灯塔和浮标的自动控制气体照明器,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世人誉为“工程界中最难得的伟大人物”“航海者的恩人”。  1869年11月30日,达伦出生于瑞典卡拉堡的斯滕斯托普。他的父亲忙于农业、园艺和牧场的工作,而达伦却倾向于工程事业。达伦通过自学,于1892年考入哥德堡的查默斯研究所学习,18
期刊
胡云飞说,自己上小学时是个“玩”童,初中时是个小说迷。到了高中后,她变了。她喜欢静静地看书,或者趴在课桌上一篇又一篇地写着自己的心思和梦想。同学们开玩笑说:“你真是个‘坐家’啊。”成为“坐家”的她,没有想到自己信手涂鸦的一些文章竟然陆陆续续在《九华晨刊》《池州广播电视报》《安徽商报》上发表了出来。由于表现突出,她还担任了校报记者站站长。有一天,老师对她说,只要努力,“坐家”也是可以成为“作家”的。
期刊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不仅是文学家问鼎“诺奖”的利器,而且也是广大中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讲故事的要旨有二:其一,你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其二,你要把故事讲得合情合理,才会有人“信”。《唐家寺的雨伞》的作者可谓深谙其中之理。  一、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  同样一个故事,讲功好的人,能让人听得拍案叫绝;而讲功差的人,
期刊
这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哲理散文。睿智的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一个人应有的生存态度:那就是追寻崇高。人生在世,一般只有几十年的光阴,我们总得给后人留下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一辈子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那我们岂不是白来这世上一遭吗?因此,人生总是需要一些高尚的东西来指引的。这些高尚的东西,就是指我们应该追寻的人生崇高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生活的信仰,一个超越自己理想的信仰。无论我们的成就有多高,对人生的理
期刊
解决力学问题,首先要建立一般问题的解决思维程式,即选择研究对象、构建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已知未知量、选择解题规律、进行数学求解七个步骤。其次要把握分析问题的三个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  中学学段中大多数的恒力运动问题,都是从受力与状态的关系人手,运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即牛顿第二定律配合运动学公式。对于变力作用或复杂曲线运动,题目中牵涉到初末状态、位移、功、能量的
期刊
她叫陈思锦,是东北育才学校的一名高中生。她性格开朗,兴趣广泛,舞蹈、演讲、小提琴等均有涉猎;不过,她最擅长的还是英语。从小学到高中,她多次参加英语竞赛,证书堆成了小山。值得一提的是,她曾两次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并代表学校去耶鲁大学进行文化交流。如今,她已被美国卡尔顿学院以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等待她的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模联”风采  2010年8月,陈思锦在北京参加了波士顿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会
期刊
张烈鹏的散文《母亲的泪水》震颤心灵,感人肺腑,真可谓一词一句总关“情”。  洋溢于整篇散文的浓烈真情,首先体现在贯穿作品始末的“母爱”线索上。母亲以流泪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尤似绵绵细雨般的泪水滋润“我”情感的土地:“我”中考“金榜题名”时,母亲喜极而泣;“我”精神萎靡时,母亲伤心痛哭;“我”生病就医动手术时,母亲痛不欲生;“我”征文获奖时,母亲自豪骄傲得落泪……母亲以泪水见证喜怒
期刊
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
期刊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高考题中的重点。然而,考生在病句题上的得分率却一直比较低,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一定的语法和逻辑知识掌握不到位之外,还在于不能把病句中的常见病例模式结合起来,做到迁移、对照、辨析和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如能关注病句的易错部位,抓住关键点,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点一:动词  一般句子都有动词作谓语,找不到动词,便是谓语中心语残缺;有动词,便再往前后寻觅主语、宾语
期刊
如同中国人名一样,英语人名也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含义。  Abigale阿比盖尔 (古希伯来语)“最初的欢乐”。在圣经撒母耳记上篇第二十五章中,讲到了一位早期名叫Abigale的人的故事。她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人,有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她后来成了以色列大卫王的妻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