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句总关“情”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烈鹏的散文《母亲的泪水》震颤心灵,感人肺腑,真可谓一词一句总关“情”。
  洋溢于整篇散文的浓烈真情,首先体现在贯穿作品始末的“母爱”线索上。母亲以流泪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尤似绵绵细雨般的泪水滋润“我”情感的土地:“我”中考“金榜题名”时,母亲喜极而泣;“我”精神萎靡时,母亲伤心痛哭;“我”生病就医动手术时,母亲痛不欲生;“我”征文获奖时,母亲自豪骄傲得落泪……母亲以泪水见证喜怒哀乐,母亲的泪水饱含苦辣酸甜。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把它们汇集起来,足以形成我心中最长的河流——这条河流淌的全是‘母爱’,河流的名字叫做‘母亲河”’。作者就是以柔指拨响这“母爱”的琴弦,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品动人心魄的真情,更体现在细节描写的铺陈渲染上。作者以文学的审美眼光,捕捉了最具情感张力的触动点和宣泄点——“泪水”,并极力用慢镜头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绘其形,传其神。例如:正在围沟沿洗衣的母亲得知“我”考取师范的喜讯时,先是身子“颤抖”,“抓紧”手中的棒槌,继而脸上“荡漾天真的笑”,眼睛“放出兴奋的光亮”,同时嘴唇“上下翕动”,泪水“汹涌而出”,接着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一个劲地亲我”。又如:在对一度精神萎靡、不思进取的“我”劝说无效时,母亲怒极而骂,伴以哭诉,之后“和衣躺到床上,脊背对着房门,脸对着土墙,独自哭个不停”,以致把眼泡哭得“像桃一样肿大”。这些真实的生活细节,合乎事理,近乎人情,将抽象无形的“情”具象化,动态化,无疑增強了情感的震撼力。
  作品摇撼心旌的真情,还体现在用情感浸泡的语言上。张烈鹏是善调丹青的能手,他在文中四次写母亲流泪,因情境不同、心境各异而状态有别,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各不相同,表现出情感的变化与差异。作品开篇写“母亲的泪水就像绵绵细雨,时时滋润着我感情的土地;又如滚滚春潮,深情拍打着我记忆的长堤”,文末又说母亲的泪水“足以形成我心中最长的河流——这条河流淌的全是‘母爱’,河流的名字叫做‘母亲河”’。这些语句发乎内心,真挚动人,将作者的情感与母亲的情感汇成了一条爱的河流。
  唐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张烈鹏的这篇美文便是很好的印证。
其他文献
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类试题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命题规律】  1 体会词句含意型。一般情况下,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词句含意的考查,重在对那些包含在文中具有指代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词语的含意深奥的句子的考查。常见
期刊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一定是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湖》这篇散文能以灵动飘逸的语言将“湖”描绘得神奇美妙、秀色可餐,是因为作者对其有着发自内心的深挚的情感。王蒙笔下的任何一个湖泊,都是那样的可爱可亲,令人向往。  文章开头直抒胸臆——“我喜爱湖”,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个“爱”字,表明了作者对湖的无比钟情。我们仿佛看到,与湖的每一次对接,作者那深邃的双眼里都饱含着满满的
期刊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达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
期刊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直是高考的考点,其中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此部分内容既可单独命题,也可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命题,命题形式多样。需要说明的是,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是考查同学们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考查范围主要有:生长素的发现、运输、生理作用和应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常以实验探究形式命题。
期刊
尼尔斯·占斯塔夫·达伦,是瑞典著名的物理学家、发明家。他的研究领域为机械工程的应用,由于发明用于灯塔和浮标的自动控制气体照明器,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世人誉为“工程界中最难得的伟大人物”“航海者的恩人”。  1869年11月30日,达伦出生于瑞典卡拉堡的斯滕斯托普。他的父亲忙于农业、园艺和牧场的工作,而达伦却倾向于工程事业。达伦通过自学,于1892年考入哥德堡的查默斯研究所学习,18
期刊
胡云飞说,自己上小学时是个“玩”童,初中时是个小说迷。到了高中后,她变了。她喜欢静静地看书,或者趴在课桌上一篇又一篇地写着自己的心思和梦想。同学们开玩笑说:“你真是个‘坐家’啊。”成为“坐家”的她,没有想到自己信手涂鸦的一些文章竟然陆陆续续在《九华晨刊》《池州广播电视报》《安徽商报》上发表了出来。由于表现突出,她还担任了校报记者站站长。有一天,老师对她说,只要努力,“坐家”也是可以成为“作家”的。
期刊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不仅是文学家问鼎“诺奖”的利器,而且也是广大中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讲故事的要旨有二:其一,你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其二,你要把故事讲得合情合理,才会有人“信”。《唐家寺的雨伞》的作者可谓深谙其中之理。  一、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  同样一个故事,讲功好的人,能让人听得拍案叫绝;而讲功差的人,
期刊
这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哲理散文。睿智的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一个人应有的生存态度:那就是追寻崇高。人生在世,一般只有几十年的光阴,我们总得给后人留下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一辈子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那我们岂不是白来这世上一遭吗?因此,人生总是需要一些高尚的东西来指引的。这些高尚的东西,就是指我们应该追寻的人生崇高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生活的信仰,一个超越自己理想的信仰。无论我们的成就有多高,对人生的理
期刊
解决力学问题,首先要建立一般问题的解决思维程式,即选择研究对象、构建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已知未知量、选择解题规律、进行数学求解七个步骤。其次要把握分析问题的三个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  中学学段中大多数的恒力运动问题,都是从受力与状态的关系人手,运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即牛顿第二定律配合运动学公式。对于变力作用或复杂曲线运动,题目中牵涉到初末状态、位移、功、能量的
期刊
她叫陈思锦,是东北育才学校的一名高中生。她性格开朗,兴趣广泛,舞蹈、演讲、小提琴等均有涉猎;不过,她最擅长的还是英语。从小学到高中,她多次参加英语竞赛,证书堆成了小山。值得一提的是,她曾两次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并代表学校去耶鲁大学进行文化交流。如今,她已被美国卡尔顿学院以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等待她的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模联”风采  2010年8月,陈思锦在北京参加了波士顿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