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45年,中菲演绎经贸合作“亲密伙伴”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菲建交的45年中,经贸合作犹如“压舱石”和“推进器”推动着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得益于近年来中菲关系实现转圜并不断向好发展,中菲经贸合作的“蛋糕”也越做越大,呈现出比翼双飞、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双边贸易日益活络
  香蕉是菲律宾出口的明星产品,多年来出口量稳居农产品首位。而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菲律宾的首要香蕉出口地之后,中国一直是菲律宾最大的香蕉市场。据菲律宾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菲律宾香蕉出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38万吨,价值近2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香蕉出口量增长了37%,达到167万吨。
  “如果你用船的数量来判断的话,每10艘船里面有7艘是去往中国的。”菲律宾达沃国际集装箱码头副总裁博尼法西奥·立卡延表示,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使达沃的种植者获益,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菲律宾香蕉的出口。
  菲律宾香蕉涌入中国,正是中菲双边贸易日益升温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中菲关系回暖,越来越多的菲律宾特色产品走进中国市场。除了香蕉之外,椰子、芒果、虾、金枪鱼等菲律宾农产品也已成为中国各大超市里的“熟悉面孔”,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与此同时,得益于中菲双方之间互补的经济结构,中国的机车、服装、电子设备等产品也源源不断走向菲律宾市场。小米、海尔、中车株机等“中国制造”已成为当地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75年两国建交时,中菲双边贸易额只有7200万美元,而2019年,中菲雙边贸易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投资合作提档加速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宽阔的帕西格河蜿蜒穿城而过。随着城市发展需要,两岸不断架起新桥,疏解交通压力。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政府援建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和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中菲两国工匠一道修桥,为菲律宾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这两座大桥是菲律宾人民多年的梦想,马尼拉市区交通情况糟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跨帕西格河桥梁不够。中国政府援助修建两座大桥,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让普通市民受益。”菲律宾公共工程与公路部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主管卡斯蒂略说,大桥将成为两国的友谊之桥。
  中菲同为发展中国家,都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两国互信不断加深,双方的投资合作潜力也得到迅速释放。尤其是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大建特建”计划对接以来,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呈现出政府间项目和商业性项目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合作成果遍地开花。
  政府间项目方面,除了援建马尼拉两座桥梁之外,中国援菲的两所戒毒中心已经完工,赤口河灌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商业项目方面,中国企业承建的考斯瓦根燃煤电站已经投产发电,为当地民众送去稳定的电能;总投资约44亿美元的河北钢铁集团菲律宾钢铁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将帮助菲律宾实现“钢铁梦”;2020年2月14日,中国交建集团与菲律宾宏亚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还成功中标菲律宾桑格里国际机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高达2085亿比索(约合人民币289亿元),将助力桑格里国际机场打造成菲律宾国际门户。
  据菲律宾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增长了74.9%,达到887亿比索(约合17.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菲律宾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国,投资领域涉及矿业、制造业、通信和电力等方面。
  “菲律宾与中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当前菲中经贸关系为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菲律宾贸工部副部长罗伟尔·巴尔巴说,菲律宾贸工部与中国商务部已签署了在菲律宾建立以中国企业投资为主的工业园区的合作文件,菲律宾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展望未来,合作商机纷呈
  在过去45年中,虽然中菲经贸合作受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起伏变化的波及有过小曲折,但两国相似的发展历程、互补的经济结构、共同的利益诉求都在推动着双边经贸合作向前发展。如今,站在建交4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随着两国领导人把中菲双边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无论是对中国还是菲律宾来说,双方的经贸合作都迎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菲中两国领导人已多次会面,每次都会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好消息’。目前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的各种对话和合作也越来越多,这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长洛佩斯说,两国贸易、投资合作潜力巨大,相信菲中友好合作关系将再上新台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中菲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建立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的签署,让菲律宾的“大建特建”规划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也从而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商机。
  据了解,在“大建特建”计划中,菲律宾将在6年内投资8.4万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16万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涵盖道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防洪设施、新型智慧城市等各领域。这无疑会给中菲两国在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带来巨大机遇和空间。中企可以发挥自身在技术、管理、运营、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势参与这一进程,与菲律宾企业碰撞出更多合作的“火花”。
  “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菲律宾第二大旅游客源国和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与菲律宾‘大建特建’计划在具体对接过程中已经转化为在交通、水利、建筑、农业等方面的具体项目,两国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檀勍生这样说道。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其他文献
如果你住在曼谷,當你在诗叻高速上驾驶时,你一定会注意到气派的挽赐中央站。在曼谷,堵车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堵车的漫长等待中,你不妨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未来的交通枢纽。  挽赐中央站的外观与纽约大车站有几分相似。站在远处就能发现,车站的设计以华南蓬车站的设计风格为灵感,融合现代元素,特色十分鲜明。未来,这里将成为曼谷的新地标。挽赐中央站作为泰国下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有助于缓解曼谷长期以来
期刊
1874年10月21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出生在厦门集美的一个小渔村。1890年,年仅16岁的陈嘉庚辞别母亲,前往新加坡跟随父亲学习经商。到1919年时,陈嘉庚已经成为拥有400万资产的大实业家。到1925年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1200万,是名副其实的东南亚“橡胶大王”。也许有人认为,陈嘉庚那么有钱,平时一定是花钱如流水,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千万富翁,陈嘉庚从不大吃大喝,更不抽烟喝
期刊
经过8年的艰苦谈判,2020年11月15日,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签署了历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区域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东盟10个成员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将消除贸易壁垒,惠及世界1/3的人口和地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家估计,在我们面临百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际,RCEP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增加1860亿美元的收入,这一协议的签署
期刊
2020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长期从事亚洲外交工作,与菲律宾结缘颇深的外交官黄溪连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对此,黄溪连表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就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之后的第一个重大“使命”,是推动中菲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  在中菲建交4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黄溪连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谈及了中菲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以及中菲携手抗疫的故事。
期刊
从人们所穿的衣物、到所用的塑料制品,再到房子所用的建筑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化工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这样的“刚需”产业拥有广阔的国际合作的前景。  2020年11月27~29日,2020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石油化工合作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这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首个石油化工产业高层论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博会高级
期刊
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首次在网上举办,成为疫情推动中国展览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而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将于9月份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的主题被确定为“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重点服务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多方面的因素都在促使东博会加快数字化转型。  疫情加速会展业数字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刺激了电子商务、在
期刊
中国与其他14个亚太经济体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约两周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便强调必须将协定落到实处。  “作为RCEP成员国,我国要以自身行动积极推动协定落地生效,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12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个成员国组成的RCEP约占全球GDP和人口的30%。在2020年11月
期刊
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有一座名为“Chinese Garden”(以下简称中国公园)的公园,从大门到内部的亭台楼阁、长廊石刻,都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情。通过这座“中国公园”,我们看见了菲律宾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如今中菲人文交流在旅游、教育等方面多点开花,在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正在主动了解中国的菲律宾民众  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是两国领导人关心的话题,被寄予着厚
期刊
现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席卷全球,多国经济发展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在第17届东博会框架下,南宁举行了中国—东盟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深化产能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主题,话成效,提倡议,进一步肯定了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在直面当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持续加码,成果喜人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
期刊
说起东南亚旅游,相信少有人感到陌生。海岛风光、古老宫殿、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旅游资源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名片”。高性价比的旅游体验为东南亚旅游业带来好口碑,国际游客纷至沓来,而旅游收入也每年以较为突出的速度递增。  2020年将要过半,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仍不明朗。在此背景下,依靠国际客源支撑的东南亚旅游业出现颓势,暂不复当年风光局面。载不到游客的车、招不来游客的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