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重创的东盟国家旅游业,如何重启?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东南亚旅游,相信少有人感到陌生。海岛风光、古老宫殿、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旅游资源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名片”。高性价比的旅游体验为东南亚旅游业带来好口碑,国际游客纷至沓来,而旅游收入也每年以较为突出的速度递增。
  2020年将要过半,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仍不明朗。在此背景下,依靠国际客源支撑的东南亚旅游业出现颓势,暂不复当年风光局面。载不到游客的车、招不来游客的景点和酒店、卖不出货的旅行用品店比比皆是。
  昔日旅游胜地,今日业绩惨淡
  最近,越南胡志明市最热闹的范五老街内,酒店员工因无客上门,聚在一起打牌;泰国象园里,曾经是“明星”的大象乏人问津,一些驯象师和饲养员面临失业;柬埔寨吴哥窟门可罗雀……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各国政府严格把关防疫措施,旅游业的萧条景象遍及东南亚。
  泰国曼谷的突突车司机Amonchai Laodoungdee称:“现在没什么外国人来泰国玩了。”他的收入因此急剧下滑,加上泰国于2020年3月26日实施《紧急状态法》,并将宵禁延长至5月30日,他愈发为生计担忧,他形容目前的生意“非常艰难”。
  芭堤雅的暹罗大象园业主南达功透露,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2月中旬,他已经损失近6.5万美元(约46.1万元人民币)。其他以动物为卖点的旅游景点,如鳄鱼园、老虎园等,也呈现一副冷冷清清的局面。
  据泰国旅游局公布的预测数据,受疫情影响,2020年赴泰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可能会减少60%,预计只有1600万人左右。而中国作为泰国主要客源地,今年的中国游客预计会从去年的1100万人次,减少至900万人次。这将造成约500亿泰铢的损失,相当于GDP的0.3%。
  新加坡因其繁华的都市景象和就近的地理位置,曾是中国游客心中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但目前当地旅游业也遭遇困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称,除了酒店、航空这类旅游相关领域会受到严重冲击外,餐厅、零售商店和陆路交通受到的影响亦不容小觑,甚至是金融服务都无法幸免于难。新加坡皇朝旅游公司传媒总监阿莉西亚·谢说:“跟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前半年预定量的减少幅度可高达50%。”
  旅游行业体系庞大,从景区到酒店、餐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做支撑。但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景区限流或关闭,相关场所生意惨淡成为常态。印度尼西亚酒店餐馆协会会长Hariyadi Sukamdani称,夏季原本是巴厘岛旅游旺季,但受疫情影响,人们不敢出门,目前已有2万多个订单被取消。希尔顿集团CEO克里斯·纳瑟塔指出,疫情之下,旅游业不仅面临停摆,疫情后还需要3~6个月度过恢复期。
  坐以待毙不可行,各国出招将挽颓势
  在东南亚,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产业。为抗击疫情和做好旅游业复苏的准备,东盟各国将启动多项措施挽回目前的颓势。2020年4月29日,东盟10国旅游部长以视频方式召开了会议,讨论恢复东盟旅游业的合作事宜。东盟各国旅游部长发布了联合声明,表示东盟各国将通过东盟旅游危机联络小组分享信息,同时寻求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机遇,致力于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恢复东盟旅游业。
  在会上,东盟各国旅游部长同意制订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为旅游从业者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此作为重建游客信心的突破口。他们认为制订微观和宏观经济政策,并为旅游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财政刺激,也是一个帮助旅游业复苏的好方法。
  除了合作,各国也因地制宜,各自发布了重振旅游业的计划。马来西亚旅游局称其将于2020年9月展开国际推广工作,通过强化“Malaysia Truly Asia”品牌形象,巩固该国旅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马来西亚旅游局还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旅游相关活动,如组织实物和虚拟旅行展销会、组织KOL(关键意见领袖)和媒体旅游体验团,包括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和健康旅游等。
  为在旅游相关环节中阻断疫情传播的路径,菲律宾将研发在线系统,以数字化促进认证、培训、零售等与旅游业务相关的交易。此外,菲律宾旅游部还提出具体的防疫措施,如建立非接触式酒店入住系统、以发放便当盒代替自助餐、擴大餐厅里餐桌椅的间距等。
  宣传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因此新加坡旅游局在启动2000万新元(约9987.8万元人民币)营销合作计划之余,设立内容基金,旨在鼓励本地和国际内容创作者为新加坡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新加坡旅游局还致力于以技术带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研发了一套数字工具,来帮助企业评估当前运营状况,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另外,又推出了一项智能服务,企业可通过分析共享数据(如新加坡旅游分析网络),进行业务决策和创新。
  截至发稿日,专家仍无法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到底何时结束,对世界经济走向的猜测也众说纷纭。但只要休闲经济依然存在,旅游业的前景就多一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不仅是游客的愿望,更是旅游从业者和依赖旅游业为经济增速的国家的愿望。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
其他文献
1975年6月9日这一天,时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华,中国与菲律宾正式建交,中菲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签署,同一天,还签署了中菲贸易协定。此后,每年这一天便成为“中菲友谊日”。  从1975年到2020年,中菲建交走过了45载春秋。45年来,中菲关系可以说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双边关系之一。从最初延续历史友好往来,到早些年因南海议题而陷入低谷,再到2016年杜特尔特上任后中菲友好关系迅速升温,2018年升格
期刊
如果你住在曼谷,當你在诗叻高速上驾驶时,你一定会注意到气派的挽赐中央站。在曼谷,堵车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堵车的漫长等待中,你不妨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未来的交通枢纽。  挽赐中央站的外观与纽约大车站有几分相似。站在远处就能发现,车站的设计以华南蓬车站的设计风格为灵感,融合现代元素,特色十分鲜明。未来,这里将成为曼谷的新地标。挽赐中央站作为泰国下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有助于缓解曼谷长期以来
期刊
1874年10月21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出生在厦门集美的一个小渔村。1890年,年仅16岁的陈嘉庚辞别母亲,前往新加坡跟随父亲学习经商。到1919年时,陈嘉庚已经成为拥有400万资产的大实业家。到1925年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1200万,是名副其实的东南亚“橡胶大王”。也许有人认为,陈嘉庚那么有钱,平时一定是花钱如流水,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千万富翁,陈嘉庚从不大吃大喝,更不抽烟喝
期刊
经过8年的艰苦谈判,2020年11月15日,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签署了历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区域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东盟10个成员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将消除贸易壁垒,惠及世界1/3的人口和地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家估计,在我们面临百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际,RCEP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增加1860亿美元的收入,这一协议的签署
期刊
2020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长期从事亚洲外交工作,与菲律宾结缘颇深的外交官黄溪连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对此,黄溪连表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就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之后的第一个重大“使命”,是推动中菲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  在中菲建交4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黄溪连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谈及了中菲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以及中菲携手抗疫的故事。
期刊
从人们所穿的衣物、到所用的塑料制品,再到房子所用的建筑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化工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这样的“刚需”产业拥有广阔的国际合作的前景。  2020年11月27~29日,2020中国—东盟石油和化工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石油化工合作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这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首个石油化工产业高层论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博会高级
期刊
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首次在网上举办,成为疫情推动中国展览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而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将于9月份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的主题被确定为“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重点服务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多方面的因素都在促使东博会加快数字化转型。  疫情加速会展业数字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刺激了电子商务、在
期刊
中国与其他14个亚太经济体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约两周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便强调必须将协定落到实处。  “作为RCEP成员国,我国要以自身行动积极推动协定落地生效,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12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个成员国组成的RCEP约占全球GDP和人口的30%。在2020年11月
期刊
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有一座名为“Chinese Garden”(以下简称中国公园)的公园,从大门到内部的亭台楼阁、长廊石刻,都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情。通过这座“中国公园”,我们看见了菲律宾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如今中菲人文交流在旅游、教育等方面多点开花,在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正在主动了解中国的菲律宾民众  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是两国领导人关心的话题,被寄予着厚
期刊
现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席卷全球,多国经济发展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在第17届东博会框架下,南宁举行了中国—东盟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深化产能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主题,话成效,提倡议,进一步肯定了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在直面当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持续加码,成果喜人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