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选地整地
  红小豆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种植,尤其在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应避免选用过碱性土壤,前茬以玉米、谷子、小麦为最好,忌与豆科作物重茬,因为重茬可使病虫害加重,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杂草丛生,降低产量和品质,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采用2~3年轮作。整地可为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可消灭多年生杂草。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当土壤冻融交替时进行整地,整地包括耕地、耙地及耱地。耕深以20~30 cm为宜。耕地后及时进行耙、耱,使土壤表层细碎平整,防止土壤失墒,有利于播种,保全苗。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在小豆生产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是关键。应选用品质好、稳产、抗病、优质的红小豆新品种,播種前对种子进行精选,选择饱满、整齐、色泽好的籽粒作种子,剔除不饱满、有病虫、霉变的籽粒。选择晴天晒种2~3 d。
  3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红小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北方春红小豆播期主要受地温和土壤水分条件制约,一般当5 cm深的土温稳定在10 ℃~14 ℃时,即5月中旬至下旬播种为宜。切忌过早、过晚。可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或点播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为30~45 kg/hm2,播深3~5 cm,肥地适当少播,瘠薄地多播。播后及时镇压,播种同时施农家肥15 t/hm2左右,种肥三料或二铵100 kg/hm2左右。
  4田间管理
  4.1苗期管理
  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以2-4片真叶时间苗为宜,留苗过密易造成田间郁蔽.使红小豆花期延长、成熟期拖后。要根据地力状况选择适当株距,有利通风,一般公顷保苗15-18万株为宜,拨除病苗、弱苗,留壮苗、大苗。
  4.2中耕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4.3适量追肥
  红小豆具有固氮能力,适量追肥可提高单产。在红小豆初花期,以磷酸二氢钾3-5kg/hm2进行叶面喷雾,可促进红小豆花芽分化,提高结实率。在红小豆末花期,根据红小豆长势公顷追施尿素90-120kg或喷施金牌655等叶面肥,可促进红小豆生殖生长,使花荚数增多。多雨年份应控制追肥量,适当喷施硫酸亚铁,以防止出现缺铁黄苗症。
  4.4杂草防除
  播后苗前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① 5%普施特水剂1.5L/hm2(专用于防治龙葵,可用5%普施特1.0L/hm2)。②48%仲丁灵乳油3.00~3.75L/hm2。③72%都尔乳油2.0~2.8L/hm2或72%都尔乳油2.0~2.8L/hm2 70%赛克津0.3~0.4L/hm2(也可根据杂草基数酌情加入72%2.4一滴丁酯0.8~1.0升/公顷)进行化学除草。苗后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进行茎叶处理:①在禾本科杂草4叶期前用12.5% 拿捕净1.2~1.5L/hm2兑水300 kg/hm2(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②每公顷用5%普施特水剂2.0~3.0L。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拿大草。
  4.5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常见的病害有锈病、叶斑病、茎腐病、枯萎病和病毒病等。在防治上,应采用合理轮作、更换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等综合农业防治措施,适时进行化学防治。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用80 %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6~7 d喷1次,连喷3~4次。叶斑病主要有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斑等,发病初期可用50 %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 %多菌灵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茎腐病生长期药剂防治,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 50 %多菌灵粉剂喷雾。
  5 适时收获
  红小豆花期很长,豆荚成熟也不一致,收获过早粒色不佳,籽粒不整齐,秕粒增多,降低品质;收获过晚易裂荚落粒,因此为防止由于落粒损失而造成的减产,应在大多数植株上有80 %以上的荚变黄成熟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工程的进步,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营林造林工作能够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在林业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怎样加强营林造林生产管理进而推动林业工程发展,成为了林业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观点,就营林造林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管理方法,以推动林业工程发展。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林业工程;方法研究  人们生活质量呈逐年上升
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整地;植树;造林  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萬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
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城市和乡村社会资源化及文明成果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以来,莲都区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依托我区山区自然环境优势,遵循自然农法,大力探索“农业 旅游”新动力,而丽新乡作为莲都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始终坚持“山水丽新、休闲胜地”的发
一、选地、整地 施基肥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
一、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俗称“发瘟”,是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轻发地块死株率达5%~15%,中发年份,病田死株率达20%~40%,重发年份,病田死株率高达85%。此病一般在坐果期显症,病情发展迅速,常成片萎蔫死亡,损失严重。  1、识别与诊断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发病初期地上部分虽表现为萎垂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故名“青枯”。该病主要表现在成株期叶片
一、N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N镇现有44个党支部,其中机关事业党支部9个,农村党支部29个,企业党支部5个,流动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1205人,其中女性党员146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12.1%;农村党员956人,其中女性党员116人。  二、对N镇党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年龄结构分析   注:N镇党员年龄统计时间2018年10月31日;全国党员统计截止时间2017年12月31日。  
摘要:在24个处理中,处理3、处理7、处理14、处理19这4个处理综合来看最好,分别在同一品种或同一密度中产量最佳。  关键词:水稻 宽窄行 群体 机插效果  前言:前进农场一直以来水稻插秧主流的插秧规格都是行距30cm,株距为10cm、12cm、14cm,偶尔有行距26cm的,一般插秧5-7株。本实验为了研究我场最适插秧密度,分别改变了插秧的行距、株距和株数,并且采用三个品种,进行了24个处理试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推广方式与现有的农业结构、农业发展现状有了很多不匹配的方面。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竞争力就是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将新的农业技术转变为现实可用的、地头田间的现实生产力,就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事实表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机械推广体系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尤其是在推广初期,自上而下的部署,使得技术能较快地推广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关键词:农机推广 现状 措施  1.
金秋九月,在嘉荫县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稻田、黄澄澄的玉米和大豆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嘉荫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振兴转型发展之际,深度挖掘自身农业优势,真抓实干谋振兴,创新实践闯新路,努力走出嘉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  1 调结构、保生产,农业调整有新路  按照“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
摘要:水稻是东北地区三大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从近年来的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其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具体来说,从水稻的床土消毒、田间管理到药物使用都属于该工作范畴,下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  前言:作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水稻的产量都较大,加大水稻产业的发展速度对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