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黑要落雨》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简介:
  阿公在地里挖芋头时,发现一只小泥鳅,将泥鳅捉回家中,准备烹食。小泥鳅的家人小龙发现它的险境,带着乌云,尾随而至。阿公与阿婆商量烹煮方式,两人发生争执,在打闹中,装着小泥鳅的瓦罐被打碎,小龙携带的乌云也顺势降落……那么,小泥鳅会顺利得救吗?
  閱读心得
  阅读推广人
  李琳瑛
  仁爱玖悦国际幼儿园园长
  说到中国的画,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水墨画,浓墨重彩中把中国人对艺术创作朦胧美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本水墨画,几行生动绝妙的文字,一幅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图景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本书的故事围绕《天黑黑要落雨》的民间童谣展开,童谣的文字很简单,充满了孩子们喜爱的拟声词,故事背后却是根植于每个中国家庭背后的大智慧。本书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阿公一家,暗线是小泥鳅一家,两个家庭,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体现的是相同的亲情。阿公一家为了泥鳅的吃法争吵,看似是吵架,实则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家庭生活正是在一次次争吵中不断磨合,求得一个平衡,最后孩子们也表明自己不爱吃泥鳅,想吃山芋,阿公阿婆也没有再争吵,可以看出这一家人本就是相亲相爱的,生活中或大或小的摩擦不过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不会真的为了一条泥鳅决裂。天上的泥鳅一家面对的是孩子即将被吃掉的危机,他们忧心忡忡,时刻关注,在关键时刻敲锣打鼓,让小泥鳅成功脱逃,这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其实不论是相互包容,还是相互帮助,都是家庭成员之间常见的相处模式,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体现。由小泥鳅的故事也可以提醒每一位读者,心怀慈悲,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你看来无关紧要的人或者事情,可能是他人千方百计要留住的那一个。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为他人思考,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本书对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价值观养成也有很大的意义。家长和孩子阅读时可以接收到作者传达的生活气息,更好地理解家庭内部的摩擦和争执,在自己家庭发生时可以平静面对,亲人之间有什么是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不能化解的呢?生活中免不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需要的也不过是每个人云淡风轻的态度罢了。相信看过本书的家长更能懂得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争吵,更好地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手法,由浅入深,传达了深奥的道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质朴、善良,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展现的乡村风情也可以让每一位阅读的孩子明白,中国人是来自土地的民族,脚踏实地地奋斗、耕耘,才会硕果累累。
  阅读推广人
  范文秀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威凯幼儿园园长
  在第一次看到《天黑黑要落雨》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了孙燕姿的一首歌《天黑黑》,在这首歌里,有一句:“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天黑黑。”是用家乡的小调闽南语演唱的,一首歌里,加了几句闽南小调,就好像是一道美食里,加了一味出挑的调料,美味极了,好听极了。而这首歌也让说粤语的受众群非常喜欢,因为这几句词唱出了家的味道,唱出了家的思念。这就是方言文化的魅力。
  方言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之一,而现在对于方言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说起闽南语,其实早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华夏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东南福建,闽南语就这样在福建泉州发祥起来。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部分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文化就在这种农耕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的碰撞中逐渐形成。
  闽南语主要分布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
  刘半农先生说,方言是一个“地域的神味”。虽然我们现在推广普通话,但是方言同样需要保护。这一本带着方言的绘本,可以带着孩子们了解除了普通话以外的美妙语言,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了解我们的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
  方言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文化的传承!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听、辨、对、造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妙的音响。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学生读诗、品诗、写诗的兴趣。  3.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象声词、用摹声法写出各种不同的诗。  【教学设计】  一、“诗”维激发  1.口腔操练  (1)出示一组词串,让学生自由读一读。  嘻嘻 哈哈 滴滴  哧溜 叮当 咔嚓  咚咚锵 扑通通 吱咕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读书的乐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2.学习作者通过心理、动作描写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两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主题精读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窃读记。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了吗?  生:就是悄悄地看书。  师:非常好。“窃”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结合这个语境,你认
【教学内容】  乡土儿歌创编(四年级上  学期)  【设计理念】  一方山水,独有一方风情。乡土儿歌教学就是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并结合儿童的乡土生活实践,进行快乐的习作,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写作成为儿童快乐的表白和交流,为儿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底子。  【习作目标】  1.感受家乡水果的丰富,激发儿歌创作之情。  2.初步运用儿歌创编方法,尝试创编儿歌
【主题阐述】  小学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有感情的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语言文字,在朗读的时候经常添字、漏字、读破词语,很难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有感情地朗读成为“小和尚念经”似的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會光影
1989年师范毕业后,我放弃留校机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李楼。如今,我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29年了。29年前,很多人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男老师。我也犹豫过,最终还是认为,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职业,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呢?做教师虽然清贫,但是你完全可以拥有丰富的思想。教学没有那么复杂,读书学习时间便富裕许多。或许,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做一名平凡但不平庸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识字量的多少决定着其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各种识字教学法纷纷兴起,“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字族识字”“字理识字”“集优识字”等。不管哪种识字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根治识字教学中“少慢差费”的顽疾,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不管哪种识字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学习的趣味,那么,快速
2010年4月,范锦飘在东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那时的范老师还很年轻,略显青涩。他的课如他的人一般,温文儒雅,课堂上是书声琅琅。在他的巧妙点拨下,学生兴致盎然,情动而辞发。此后,在每一年的省、市级论文比赛中都会看到他的作品获奖,他的科研成果也屡屡获省、市大奖,直至他的专著《小学语文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版。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先后成为市学科带头
【教学实录】  一、走进那片林子  师:(出示:“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华贵的绒地毯”。指名读。)老师把“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和“华贵的绒地毯”放  在一起,你们能找出二者的联  系吗?  生:它们都是含有“的”字的词组。  生:在文中它们都是用来描写树的。  师:“华贵的绒地毯”是写树的吗?  生:不是。但是文章把“水杉落叶”比作“绒地毯”。  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生:文章第二自然段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徐俊就是值得骄傲的证明。  徐俊是我从事教育25年来,学员中学历最高的——北师大教育哲学博士。  2005年,徐俊因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的推荐到了杭州,根据文件,我有幸做了他的老师。  徐俊“甚聪惠”,是奇才;琴棋书画茶,我无出其右。他心高志远,希望构建“生命语文”,让学生自由快乐成长,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他独立灵动开朗,个性大胆张扬。培训听课爱坐前面,敢于发表己见,乐于和老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