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美工专业的素描教学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基础”“绘画的根基”。在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通过欣赏各种优秀素描作品,了解一些画家的艺术生活经历。
  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的成就,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和强烈的生命张力以及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绘画的冲动。
  教师进行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的方法,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
  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三、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
  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
  四、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教师激励性评价。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到“艺术真谛”的过程。
  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定期组织班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作品展览,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评等。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浅见,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我们把童话剧表演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园本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做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话剧  《指南》中提出,让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同时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我
期刊
音乐剧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其独特的魅力以特有的优势正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艺术生活中。音乐剧具有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汇成的独一无二的魅力使音乐剧从诞生起就显现出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我国,作为一种时代发展需要、广受欢迎的音乐艺术,音乐剧已经被收录进中学音乐课本。但是,如何在中学创编排演属于学生的作品,本人进行了实践研究,作出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实践的背景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多媒体技术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活动的使用就为幼儿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的艺术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
期刊
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
期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课程已经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与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同样有差距。如何挖掘新的美术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的实效。  美
期刊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促进体育课教学、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从而为终身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自主课余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余体育活动锻炼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习惯形成正确的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特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段话的核心意义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灵魂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求真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本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并积极有效地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形成强烈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一、学会聆听,提高音乐素养  课堂是经典音乐教学的主渠道,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
期刊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目前教育的热点问题,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更多关注与重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具有它的整体性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意味着它本
期刊
儿童眼中的世界总是多姿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绚丽、那么美好!他们常常喜欢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想,其中线描画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儿童线描画与成人线描画有所区别,以它的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为其主要特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低学段儿童进行具体的线描画指导,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创作线描画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去感受、领悟和表现线条的无限魅力呢?以下谈谈我的些许感受。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