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让学生认识美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sw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目前教育的热点问题,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更多关注与重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具有它的整体性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结合我这几年工作的经历,谈谈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些感想。
  一、激发兴趣是美术教育的第一步
  如今很多中学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有兴趣。在实际教育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并没有很深的认识,很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是看着日本漫画建立起来的。漫画里绚丽的色彩、人物形象和多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没有兴趣,只是没有针对性的开发。究其原因有:学校、家长从小学起对美术课不够重视;一些中学美术教育缺乏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学生们不喜欢,导致其不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美育活动之中,因而不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现今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或者是为了升学率只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发展,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先要抓学生的兴趣点。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成功的美术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美术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可以举行定期的绘画比赛活动,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以获奖发奖品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特别踊跃参加,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参展或者是得奖时,得到了认可感而非常兴奋。
  二、让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创作力
  美来源于生活,美的东西可以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增加生活的情趣和热情。因此美术老师就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绘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机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其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限定地点,没有开放性。学生们只在教室内练习绘画,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应该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如户外写生,用速写本记录身边的情景作为素材。在画一些带有创作性命题式速写时,学生能用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很有想法和深刻的含义。
  三、美术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欣赏力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师的作品,分析大师的精神世界,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四、从美术高考风向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现今美术院校越发强调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挖掘学生创造力,要求学生的作品有思想有内涵。如“命题创作”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悟性的考生来说,优势很大,而对于那些只靠平时死记硬背的考生来说,平庸、肤浅、墨守成规的作品,只能做到“命题准确”,而“创意有限”。两者一比,这些只为“应试”而来的考生,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平常人难以发现的美,还要关注国事民生,留意身边大事小情。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有思想有内涵,才能挖掘学生们的才华和悟性。这就对美术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之,美术教育是使受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受主客观诸多因素影响,如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系列问题,必须作出具体分析。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
期刊
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在具体实施途径与方法上与其他教育层次有所区别,这主要是由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小学体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既要实现学生运动与健身的基本目标,又要积极创新体育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让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选材施教,新颖多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源于学生对运动的美
期刊
2011年9月,我们把童话剧表演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园本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做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话剧  《指南》中提出,让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同时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我
期刊
音乐剧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其独特的魅力以特有的优势正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艺术生活中。音乐剧具有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汇成的独一无二的魅力使音乐剧从诞生起就显现出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我国,作为一种时代发展需要、广受欢迎的音乐艺术,音乐剧已经被收录进中学音乐课本。但是,如何在中学创编排演属于学生的作品,本人进行了实践研究,作出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实践的背景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多媒体技术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活动的使用就为幼儿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的艺术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
期刊
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
期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课程已经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与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同样有差距。如何挖掘新的美术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的实效。  美
期刊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促进体育课教学、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从而为终身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自主课余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余体育活动锻炼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习惯形成正确的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特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段话的核心意义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灵魂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求真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本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并积极有效地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形成强烈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一、学会聆听,提高音乐素养  课堂是经典音乐教学的主渠道,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