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蕈出漳州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福建粮仓”的美称。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产的食用菌被国际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健康、时尚食品”,漳州赢得了又一美誉——“中国食用菌名城”。
  漳州食用菌商业生产始于1966年,历经40个春秋,发展蓬勃。2006年,食用菌鲜干品年产量29.2万吨,总产值12.86亿元,生产总量占福建省16%;食用菌罐头、盐渍蘑菇、速冻蘑菇出口总量为34.31万吨,创汇3.39亿美元。
  漳州食用菌产业创造了惊人的历史:
  全国有60-80%的蘑菇罐头出自漳州,漳州蘑菇产量全国第一,白背木耳、大杯蕈菇产量世界第一。漳州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和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被誉为“蕈菌名城”、“中国蕈都”。
  殊荣的背后总是一段不断攀越的历程。
  
  
  天下熙熙,皆为蕈来
  
  漳州食用菌生产,经历从遍地开花到相对集中,从家庭种植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漳州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蘑菇生产比较集中。据统计资料,漳州市龙海角美镇靠西部的14个行政村,蘑菇和草菇种植面积达754万平方米,产量6.5万吨,产值2.68亿元,产量占全市食用菌总量的28%。而珍稀菇类生产主要集中在龙海市九湖镇、南靖县靖城镇和龙文、芗城两区的城郊。规模种植正发展迅速。以龙海为例,蘑菇种植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有2020户,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户有111户。就珍稀菇类而言,全市年产珍稀食用菌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2家,500—1000吨的有8家,100—500吨的有25家。基地化生产方式,更彰显漳州大规模生产食用菌的能力。
  食用菌产业链亦日渐显现。全市现有蘑菇罐头厂52家、速冻蘑菇厂26家、烘干10家、盐渍厂218家。服务配套成龙,生产食用菌所需原料有专门公司营销,搭建菇房大棚有专门施工队伍,食用菌机械有专门厂家生产,产品销售有一支营销队伍。漳州一些食用菌机械厂所生产的机械设备,产品远销欧美,成为全国闻名的食用菌机械厂。
  
  漳州已经形成世界性的蘑菇罐头、盐渍、烘干产品和白背木耳干品市场及物流集散地。珍稀菇类菌包已经销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初步达成菌包供销意向。漳州食用菌鲜品及加工品,市场走势愈发看好,销往海内外,已初步形成食用菌“货销天下”的良好市场局面。
  
  食用菌界的“黄埔军校”
  
  经过40年的摸爬滚打,漳州的食用菌生产锤炼出一支专家队伍,为产业发展提升准备了技术力量。他们中既有吴淑珍、林光华等学院派专家,也有杨加金、涂改临等一批自学成才的民间专家,以及市农科所的技术骨干。
  
  
  漳州,可谓食用菌界的“黄埔军校”,只要有蘑菇生产的地方,就有漳州技术员的身影。“南菇北移”的成功,其中最浓墨重彩的华章乃漳州的薪火流传。漳州现有1000多名技术人员被聘请到山东、河南、四川等15个省市当技术专家,还有的技术员被台商聘请到越南当专家。
  漳州享誉中国食用菌界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有五项:蘑菇二次发酵技术、蘑菇覆土技术、白背木耳生产技术、利用草菇废料生产蘑菇技术,以及利用珍稀菇类废包作为生产蘑菇、平菇的原料技术等。国际蘑菇学会主席西蒙曾专程到漳州考察食用菌产业,当他看到漳州杏鲍菇标准化生产设施和产品,称赞漳州杏鲍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铸就品牌的黄金期
  
  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漳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
  漳州地理位置独特,温、光、水、气诸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种植,是块不可多得的发展食用菌的宝地。食用菌生产品种有双孢蘑菇、白背木耳、草菇、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大杯蕈菇、猴头菇、白灵菇等20多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立足气候、技术优势,引进台湾墙体式栽培模式,坚持以绿色、生态、无公害生产为原则,积极稳妥发展双孢蘑菇、白背木耳、草菇生产,大力发展珍稀和反季节菇类,并带动罐头食品、机械、菌料、包装、交通运输、棚屋建筑等相关行业发展。
  2006年初,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食用菌从蔬菜产业中剥离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产业,与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畜牧并列为漳州农业七大产业,并专门成立了市食用菌产业协调工作小组,随后成立“漳州闽台农业合作食用菌产业园区”和以食用菌企业、菇农为主体的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协会,这一系列动作,开同类产业之先河;食用菌成为漳州一个新的独立产业的举措,之于漳州发展史而言,亦是历史性的突破与飞跃。
  立足优势,铸就品牌。在漳州珍稀食用菌和蘑菇罐头中,目前已有嘉田木耳开发公司的白背木耳和紫山集团的蘑菇罐头被省政府授予名牌产品。嘉田公司的白背木耳、袖珍菇、杏鲍菇、大杯蕈等6个产品获得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其他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现已处于前景看好的品牌萌芽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漳州食用菌迈入一个创名牌的黄金时期。
  如今,漳州的食用菌产业已确立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带动为突破,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食用菌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壮大食用菌产业经济规模,转变食用菌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蕈都”,将以更为熠熠生辉的形象屹立于海峡西岸。
其他文献
两会之后公布万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而医改方案最关键部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至关重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如果都用收支两条线去统筹公立医院改革,那意味着改革走回头路了”。黄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意味着即使是在卫生部内部亦有对“收支两条线”的商榷。    退回计划体制?    “收支两条线”有两种:一是全额的,二是差额的。“全额收支两条线”,是指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全部上缴政府,其支出全部由政
期刊
编者按:长期以来,我国面粉生产行业使用增白剂,提高面粉的白度,而增白剂是强氧化剂而不是食品。有关专家认为,添加于面粉中只是让面粉的颜色越来越白,而长期食用,对人体的累积损害无法估量。多年来尽管专家、业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时至今日面粉增白剂仍然“我‘加’我素”。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家粮食局再次致函卫生部《关于建议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期刊
时下,冰红茶、冰绿茶、冰爽茶、冰极茶、麦香茶……形形色色的茶饮料,逐渐成为中国内地消费者的新选择。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内地市场上茶饮料的原料有七成来自福建漳州,来自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下简称“大闽食品”)始创于1995年,主要生产速溶茶粉、浓缩液、植物提取物等,是目前中国境内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速成溶茶生产基地,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典型高新技术型企业,年产
期刊
山西太原河西农产品市场  河西农产品市场建于1992年,前身即桥西综合批发市场。2002年,市场进行整体改扩建设,新建市场总占地335亩,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总投资5.61亿元。新市场建有电子结算中心、电子监控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贮藏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目前已成为带动全省,影响华北,辐射全国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着龙头示范作用。  市场2007年商品交易量10.1亿公斤,交易额16.
期刊
农业部3月15日启动以“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公布一批农资抽检结果、曝光一批坑农害农案件或失信企业名单。这些措施对于保障当前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很有必要,但要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还要抓紧建立健全赔偿机制。   “农资打假”工作近年来持续加强,但用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仍然经常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外,对行为人惩罚不
期刊
今年“3·15”,“食”仍是一个有声有“色”的话题。   去年以来,食品安全多次成为舆论焦点。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添加剂”改变了食物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心态。   食品添加物泛滥的背后,是利益的蠢动;而要拯救食品安全,先要斩断不法逐利之手。     我们本不必见“色”色变     如今,似乎已找不到不加任何添加剂的食品了。   《法制日报》的文章举例说,记者从超市购
期刊
世界70%的蘑菇来自中国,其中有超过10%来自福建,食用菌罐头、盐渍蘑菇和速冻蘑菇将近90%来自漳州。如今,仅漳州在工商局登记的蘑菇企业就有100 多家,还有300 多家与蘑菇生产相关的企业。支撑起这组数据的,正是漳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神话。    地处海峡西岸的漳州市有优良的农业传统,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强市。在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13项指标中,漳州有12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平和琯溪蜜柚、云霄枇杷、
期刊
日前,到大兴区采育镇进伟草莓专业合作社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据游客介绍:这里的草莓颜色鲜亮、红润,芳香四溢,随手摘一颗放在嘴里,牛奶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据了解,采育镇进伟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采育镇大皮营二村,聘请北京市农科院林研所专家亲临指导。于2007年6月兴建,占地面积30亩,共有日光温室8栋,种植三种草莓,分别为章姬、红颜、天香,全部为北京市农科院的优质品种。生产的草莓无公害、
期刊
食用菌产业是福建省的支柱农业,福建省目前至少有18万人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生产具有产量高、周期短、投资小、收益大的特点。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不占或少占农田,达到以菇养粮、以粮促菇的双丰收效果。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全省开发山区治穷、致富的一项拳头商品,已被称为“播金种银”的事业。  2002年8月,左茂保等10户45名奉节县三峡移民来到了福建省龙海市苍坂农场。在老家,他们从事农作物生产经营和外出打工谋生,
期刊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列为上等佳肴,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人们一般认为,肉类和豆类食品中才分别含有较高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实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