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感恩教育;心理课堂;实践探索
  记得有首歌中这样唱到:“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女一定要学会感恩,而不要等到父母离去的那一天才后悔当初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
  当前一些学生的感恩意识令人担忧。面对父母的辛勤付出,很多学生并不领情,反而认为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应当的,享受着父母给自己创造的舒适家庭环境、优越学习条件以及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等。这当然与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容易溺爱孩子有一定的关系,但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唯升学率、唯分数而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值得每所学校认真思考。
  我们认为,学校在教会学生做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意义深远。我校多年来积极秉承“求学先做人,成才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将感恩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强化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行动的落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心理课为主要阵地,开展感恩专题辅导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我校多年的做法。我们在心理课中专门开设了感恩专题,主要包括发现母亲、两代人一代心、我爱我家、感恩回报等不同主题的辅导,通过母亲最令你感动和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分享、生命中最珍爱的五项事物的艰难取舍、何为家与何为爱的探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回忆、感悟这些年来父母对自己的辛勤付出,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以前与他们发生的冲突,思考究竟该如何为这个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将心中的真实感受勇敢地表达出来。
  有学生在心理课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的这些启发,我相信我将会永远记住心理课上的那些活动,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恩情。”还有学生在专题辅导结束后写下了以下感悟:“爸爸妈妈,你们的爱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请你们原谅我曾经的那些无理要求,原谅那曾经的争吵,请相信你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在学习怎样表达爱,怎样爱你们,我会用今后的每一天来回报你们。以前我不知道好好学习,但今天我终于领悟到了,我还有梦想,我不会再放弃自己,我会努力直到成功……”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感恩意识的培养
  1.开展“算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活动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算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活动,学生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在心中算出一笔亲情帐,更直观地感受到父母这些年对自己的付出,牢记父母恩情,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按照要求,每位学生还要趁热打铁,结合自己算出的亲情账完成“给父母的一封信”,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从一些学生写的信中我们不难看出此项活动给他们内心带来的触动。例如,有位学生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当别人帮助你一次的时候,你会感激他;当一个人在你贫困时给了你10元钱,你会感激他;但是当想一想父母到底给了我多少时,心中不禁一震,原来我欠父母这么多!我生活在甜蜜的家庭中,在我看来,我得到的比别的孩子多很多,不是条件好,而是父母想要把世界都给我,未来我一定会以情相报,这笔账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能用我的方法,以真情相换,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另一位学生则写到:“从小学到高中,父母为我们斥下‘巨资’,巨资下成长的我们,应像花儿一样回报父母一句问候、一片温暖、一份成功。常怀感恩之心,为夜下独等我们归来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陪辛劳工作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常怀感恩之心,为心事繁多的父母分担一点压力,给工作不顺的父母一个甜甜的吻;常怀感恩之心,忍受无可奈何的父母常挂嘴边的小唠叨,听取历经沧桑的父母一些经验教训;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给父母一份满意的成绩,一个欣慰的回报;常怀感恩之心,爱父母,就做给他们看,用行动表达心情,用话语传递爱意。”
  活动结束后,我们统一对学生的信进行了评比,并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刊登在我校的学生心理报刊《心灵之约》上。同时我们还将每位学生的信邮寄给其父母,让父母亲自感受孩子内心的变化,并请家长观察孩子在此活动后发生的变化,拓展活动的教育效果。
  2.开展感恩主题心理健康月活动
  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对生命、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乐起来。我校将“感恩他人,快乐自我”确定为“5·25”心理健康月的活动主题,活动口号为“我感恩,我快乐!”我校专门举行了心理健康月启动仪式,郑重向全体学生发出以下倡议:让我们相约心理健康月,学会感恩,善待他人,珍爱自我,快乐成长!
  在心理健康月中,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洞穴之光》与《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亲自动手,围绕感恩主题设计黑板报、编辑手抄报;利用心理课组织了心理拓展训练“盲人之旅”活动,开展了“学会感恩,善待他人,珍爱自我,快乐成长!”签名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父母、师长、朋友、同学等所有给过自己帮助的人,并郑重作出承诺,今后一定将感恩化作具体行动。
  3.举办具有特色的成人仪式
  18岁成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五月,我校都要为年满18岁的学生举行隆重的成人仪式。为了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我们专门向即将迈入成人行列学生的家长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到学校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成人仪式上,通过设置家长为孩子佩戴成人徽章、互换家书、大型互动演讲等环节来创设情境,增进亲子沟通,将感恩、责任植入学生心中,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换家书环节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过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学生与家长分别围绕“今天我18岁”“孩子今天18岁”认真撰写给对方的一封信,并装入信封封好,等到成人仪式互换家书环节时交给对方。成人仪式上,在音乐的渲染下,不少学生与家长读着对方用心写给自己的信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据了解,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写给孩子的家书,本来学校只要求由父母中的一人给孩子写封信祝贺他长大成人,提出期望,但很多学生都同时收到了爸爸、妈妈分别写给自己的信。有的学生说,平日里其实很少和父母谈心,看到父母在信中的真情,除了感动还有内疚,觉得自己平时做的很多事都比较任性,不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了。
其他文献
〔摘要〕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结合被证实为是辅导强迫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案例中,一位来自中职一年级的女同学受到强迫清洁行为的困扰,心理辅导老师采用认知行为理念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来访者也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下到医院进行医学方面的药物治疗,辅导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强迫症;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
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游历或支教,成为“慢就业”一族。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項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大学生,62. 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73.9%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规划,57.8%的受访者期待学校为在校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渠道。  “慢
〔摘要〕对一例由于适应不良而致学业挫折的学生,采用行为训练,帮助其增加适应性行为,结合认知矫正,使其获得对自己对学业的新的合理观念,通过辅助活动锻炼其心理耐挫力,配合亲子会晤,调整家庭气氛。经过六次咨询,来访学生能够明确内心真实的心理动机,逐步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适应不良;高中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
〔摘要〕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由于受体外刺激,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的情绪,包括热情、有活力、精力充沛、兴趣、快乐和决心等。就小学生而言,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抗挫折力。班里的男生J,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伴哮喘,情绪消极。老师多方努力,开始了一场积极情绪培养之旅。  〔关键词〕积极情绪培养;消极情绪;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扬名休斯敦休斯敦的丰田中心是中国球迷最为熟悉的球馆,2002年,姚明踏上这块场地,开始了自己的NBA征途,随后是周琦。第三位在这里扬威的中国人是拳手徐灿,有些出乎人们意料,赛前没有人看好他。在职业拳击的殿堂美国。赛前的发布会上,徐灿被国外的媒体误当成日本拳手。大幕拉开,主持人宣布徐灿入场,现场传来的竟然是主场观众的阵阵嘘声。19家博彩网站为他的对手获胜开出了1赔1.12的赔率,换句话说,没人觉得这
〔摘要〕目前,部分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出现 “高比率、高工作量”的兼职情况,主要原因是岗位职责不明确。只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岗位职责,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才有实际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根据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行政服务的要求,落实岗位工作职责。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提到考试焦虑,我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较不稳定,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而一些众人眼里的优秀学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焦虑情况。似乎好成绩掩盖了一切,其实不然,他们的焦虑程度不一定会比学习不良的学生少,甚至更多。一些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往往存在“优秀学生综合症”。它以过分追求完美、好胜心强为个性特征,以关注消极面为认知特征,以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评价为人际特征
2010年1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中期成果报告及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于长学、副处长朱东斌出席了会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郑日昌教授、俞国良教授、陈午晴教授、教育部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杂志社主编陈海东博士担任此次课题报告的论证专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08A
这是一个善良的故事,善良至极,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你们知道,看到心里面的东西总想拿出来与人分享,就好像尝到美食,听到趣事那般。这本书是我这几个月来看的所有书中的一本,我花了两三天看完了它。可是照在我内心的阳光远不止我花在它身上的时间那么多,我敢肯定,在给你们介绍它的时候,它的阳光又出来了。  很多时候,快乐和痛苦是并存的,就如悲伤有的时候,也难免能反衬出一丝丝的温暖来。《偷书贼》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在
一壮汉身着长袍,头戴斗笠,右手握住木杖,左手捋衣,风尘仆仆向前疾行。这是“海上画派”代表作家任伯年(一八四0至一八九六)笔下的范湖居士形象。范湖居士为浙江秀水人周闲(一八二0至一八七五)。他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范湖草堂遗稿》行世,擅长画花鸟。这件被定名为《范湖居士四十八岁小像》(图见本期封三)的作品创作于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画像上并无任伯年本款和钤印。在画像完成的次年,吴俊在画幅右上侧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