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汉族人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03例浙江汉族人载脂蛋白(Apo)B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研究表明:(1)冠心病组中少见X2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为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2(P<0.01);(2)X2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无明显关联;(3)冠心病组中具X1X2基因型者与具X1X1基因型者比较,HDL-C及SOD水平明显降低(P分别<0.01,<0.05)。本研究结果表明,ApoB基因XbaⅠ酶切点的RFLPs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对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结直肠癌突变基因(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PCR-RFLP技术,对45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DCC、APC/MCC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CC基因LOH率为33.3%(15/45)、APC/MCC为30.0%(9/30)。LOH率在肠型及胃型胃癌中无明显差异,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
为了对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学进行研究,运用分子遗传学技术,首次将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及家系中传递情况分析。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缺乏关联和连锁,但是,在2个高发家系中首次发现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40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遗传不稳定现象,该现象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为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 mRNA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RT-PCR定量技术,对36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nm23-H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Dukas D期中其表达显著低于Dukes A、B、C期;有远处转移者其表达亦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者。提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大肠癌的恶性进展,其表达程度与大肠癌远处
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血小板无力症的发病机理,对一例Ⅰ型血小板无力症进行了系列研究。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SZ-22,21)作免疫印迹分析发现患者GPⅡb,Ⅲa明显减少;完整血小板膜表面Ⅱb,Ⅲa和αvβ3结合试验显示患者几乎缺乏GPⅡb,Ⅲa复合物,而αvβ3复合物数量增加,提示原发缺陷位于GPⅡb;提取患者DNA对GPⅡb全部30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序列进行PCR-单
为研究中国汉族群体D4S95和DXS52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应用改进的D4S95和DXS52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技术,检测了中国汉族个体共222名。结果分别为,(1)D4S95位点:在108名无关个体中发现了7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910~1150bp),18种基因型,杂合性为0.76,个人鉴别力为0.87;(2)DXS52位点:在114名无关个体中(男性70人,女性44人
为提高检测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应用digoxigenin-11-dUTP通过缺口平移法标记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Cosmid)DNA克隆,将标记后的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双探针与正常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Q显带方法将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于21q22;用柯斯质粒DNA克隆探针与两个已知的平衡易位细胞系GM95
期刊
期刊
为了对4例先经染色体R显带检查,初步诊断为少见Ph易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染色体异常,又采用染色体涂染技术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2例为简单变异易位,核型分别是46,XX,t(5;22)(q34;q11)和46,XX,t(19;22)(q13;q11);1例为隐匿易位,核型是46,XY,t(1;22)(q41;q11);另1例为涉及3条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易位,核型是46,X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