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DCC、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结直肠癌突变基因(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PCR-RFLP技术,对45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DCC、APC/MCC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CC基因LOH率为33.3%(15/45)、APC/MCC为30.0%(9/30)。LOH率在肠型及胃型胃癌中无明显差异,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DCC基因LOH率在Ⅲ、Ⅳ期胃癌组(48.0%)显著高于Ⅰ、Ⅱ期组(15.0%)(P<0.05)。APC/MCC基因LOH在早期及进展期均可见到,与DCC基因LOH无相关性。结果提示DCC、APC/MCC基因LOH对两型胃癌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作用。APC/MCC基因LOH在胃癌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起作用,而DCC基因LOH则是晚期改变,可能与临床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为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41例人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及Rb基因外显子14~16、22~23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突变16例(16/41,39%),分布于外显子5~7;Rb基因异常4例(4/41,9.8%),其中外显子14~16区域部分缺失和外显子22~23区域突变各2例;在9例小细胞肺癌标本中,7例发生p53及
为在分子水平探讨链霉素致聋的病理机理,采用PCR-SSCP及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4个链霉素致聋家系11例成员的外周血线粒体DNA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例家系成员中有9例(4例为正常母亲,5例为聋哑患儿)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上核苷酸1555位点发生了A→G突变。而2例正常父亲未发现该突变。推测该突变是人体对链霉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并对易感致聋的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在进行肺癌与p53基因关系的系列研究过程中,发现1例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1例原位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发现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织中有明显的p53蛋白阳性染色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遗传学损害。
期刊
在调查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时,采用G6PD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按WHO标准化方法进行生化变异型鉴定,再用错配碱基PCR引入酶切位点法进行DNA突变型研究,首次在傣族中发现G6PD cDNA突变型:1388G→A。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