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情况及管理机制,针对当前大学生生活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构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机制新对策。
关键词:高校 生活园区 管理 机制
一、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特点与管理机制
1.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住宿,基本是同年级、同专业集中安排,除了极少数大学还留有六人间、七人间宿舍外,其余高校的本科生均为四人间。近九成被调查者的室友与其为同一专业,94.9%的被调查者与室友是同一年级的。
有76.7%的学生反映,除了上课和团学工作外,其余时间都在寝室。由此可见,生活园区是学生学习之余主要的活动场所,从管理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况便于物业及相关部门集中管理,也便于园区活动开展。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特点主要有:
(1)园区活动多,学生参与少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不乏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涵盖文明寝室评比、读书交流活动、电影展播、体育赛事、英语角、假期留校学生活动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学校可以较为便利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行组织管理。但是,学生对生活园区举办的各类活动的参与度明显不高,这对园区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统计了一年内学生参与园区活动的数量。近半数(46.4%)同学一次都没参加过园区活动,积极参与园区活动的学生仅占二成(20.4%)。
(2)园区管理严,学生能认可
从园区的管理角度来看,“严格”是毋庸置疑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可以促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园区安全隐患、遏制意外事故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园区安全。调查显示,目前宿舍物业管理人员检查寝室卫生、检查违章电器和院系辅导员老师走访寝室是较为常用的园区管理方法。学生基本认可园区目前的管理方式,6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宿舍楼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
(3)集中问题多,解决方案少
整体来看,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正沿着稳定、安全、和谐的大路不断迈进,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有不少,譬如,违章电器或其他易燃危险品(包括热得快、电饭煲、吹风机、电熨斗、电磁炉、电火锅、电热毯、蜡烛、蚊香等)的使用情况比比皆是,仅四成学生从未使用违章电器或其他易燃危险品。
2.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机制
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模式仍以宿舍管理人员单一管理,以及宿舍管理员和住楼辅导员双重管理为主。采用“居委会”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高校不多。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呈现如下特点:
(1)学生工作队伍进园区
辅导员队伍进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不仅便于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利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园区内的全面渗透。
(2)加强园区党团建设
园区党团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为例,他们坚持“抓党建、促成才、构和谐、保稳定”的工作思路,通过“四抓四强”即抓制度建设,强管理能力;抓思想引领,强爱国情怀;抓品牌活动,强文化渲染;抓人才培养,强素质提升等方法不断推进园区党建创新。
(3)搭建一支成熟过硬的学生队伍
当前高校普遍都有类似“学生生活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以发挥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服务的功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生组织受不同职能部门指导管理,有的受学工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有的挂靠于校团委或后勤等职能部门。
(4)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园区活动涵盖文艺体育、素质拓展等各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品牌项目。复旦大学的“园区人节”、华东理工大学每学期开展的“比比谁家美”以及“文明社区”“汇贤之家”创建活动、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星级寝室”评比等活动。
二、 当前国外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情况与管理机制
1.管理方面
美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住宿形式多样,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集体宿舍(供居住学习之用,有共用厕所浴室,每间两人,主要给低年级学生和临时居住的学生入住);旅馆型宿舍(每间都设有卫生间,卧室与自习室一般分开,给低年级学生入住);公寓型宿舍(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和厨房,主要安排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入住)和住宅型宿舍(每套两室房或三室房,学生生活完全家庭化,这类住宅一般给已婚学生、研究生或访问学者使用)。在生活园区管理方面,国外高校的特点有:
(1)依托网络平台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http://www.policy.ucsb.edu/policies/ specialty/student/index.php)、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http://www.housing.colostate.edu/apartments/global_community.htm)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http://www.housing.osu.edu/)都有生活园区的专题网站,既便于活动信息发布,又便于规章制度查询。
(2)管理制度健全
国外主要采取社会化管理方式,为保证宿舍有良好的秩序,美国高校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主要内容有申请与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客人留宿制度、清洁制度、家具及使用电器规定、吸烟制度、四禁制度(严禁赌博严禁吸毒、严禁将动物和枪支弹药带进集体宿舍)、安全撤离制度、饮酒制度和安全制度等,涵盖园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签订协议,一旦学生违反规定,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3)学生参与管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没有专职的宿舍管理人员,实质上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每个楼宇的每栋层面均有“上岗”学生持证管理,这些学生一般大二以上,自己通过网上申请获得这份工作,工作有可观的报酬,相当于勤工俭学。
(4)服务项目齐全
宿舍大都设有会客室、休息室、洗衣房、文体活动室、计算机终端室和自动售货机等,并提供清洁卫生安全等初级服务、支持教学过程的中级服务(提供桌椅、照明设备齐全的自习室、课程辅导)以及鼓励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级服务(个人培训、社会的文化教育活动安排等)。
2.活动方面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各个国家特定节日的时候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比如针对中国的中秋节会有月饼发放、印度的国庆会有舞蹈表演……这可以使得“邻居”之间相互熟悉,既是帮助社交,也便于在彼此需要的时候做到相互照应。在每周五的晚上,学校的国际生公寓会有Friday Afternoon Club,针对国际学生推出有各国特色的晚餐,这已成为国外许多学校的一个传统,是当地学生和外国学生相识的一个极好的平台。
三、 思考与展望
1.当前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的难点
(1)从生活园区管理的领导者来看,目前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组织及其挂靠单位各不相同,对高校之间经验交流、生活园区事务管理带来不便。不同职能部门在管理生活园区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差异。总体来看,学工部侧重安全稳定工作,团委侧重园区活动,而后勤则以提供完善服务为主。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组织挂靠部门不同或不一容易导致工作开展目标不同、重点不明。
(2)从生活园区管理的辅助者——辅导员来看,住楼辅导员大都没有与自己所带年级学生或自己院系学生住在同一楼宇,对日常活动的开展和平日的管理与交流带来一定不便。
(3)从生活园区管理的实施者——物业来看,不同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各物业公司虽然基本遵循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的宿舍管理条例办事,但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参差不齐。宿管阿姨缺少培训,服务规范不一,警惕性与敬业心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活园区盗窃事件频发,与学生存在矛盾。
(4)从生活园区管理的对象——学生来看,作为在生活园区学习生活的主体——广大在校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仍亟待加强。学生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的并不多,宿舍的安全隐患、寝室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之个性突出、自我意识浓厚的“90后”进入高校,更是对生活园区的管理带来严峻考验。
2.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机制的创新
(1)依托学生社团,实现自我管理,倡导管理育人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开,班级的概念必然逐渐弱化,以往以“班级—年级—院系”为主要平台开展的高校思政工作必然会受到挑战。学生以“类”或“群”区分为相对固定归属的一个是生活园区(即居住在宿舍),另一个则是学生社团。
通过学生社团进园区、进楼宇,既符合当前不少高校党团建设进园区的做法,又迎合中央文件“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打造精品活动,凝聚培养学生,倡导环境育人
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有效的实效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特点,而社团活动又是在学校的监管与主导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只需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载体,使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融入与渗透“三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定能有效起到凝聚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与此同时,大量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团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易于形成积极和谐大气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3)推行一站服务,呼吁多管齐下,倡导服务育人
随着学生生活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高校学生园区的一些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浙江工程学院把工作阵地如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建在学生公寓;宁波大学把帮困助学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搬进了学生社区,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些做法提示我们,不妨在学生生活园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由不同职能部门委派分管学生工作的专员合署办公,或培训一批熟识各项学生工作的专人入住生活园区办公,便于学生办理事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服务育人。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信息化”做法,大力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强短信平台功能。一方面,便于辅导员联络学生,通知事宜;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将每项温馨提示、每项活动信息通知到人,以弥补宣传力度不足的遗憾,或最大程度减小由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
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事关多部门、各口子,只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游灵通
关键词:高校 生活园区 管理 机制
一、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特点与管理机制
1.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住宿,基本是同年级、同专业集中安排,除了极少数大学还留有六人间、七人间宿舍外,其余高校的本科生均为四人间。近九成被调查者的室友与其为同一专业,94.9%的被调查者与室友是同一年级的。
有76.7%的学生反映,除了上课和团学工作外,其余时间都在寝室。由此可见,生活园区是学生学习之余主要的活动场所,从管理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况便于物业及相关部门集中管理,也便于园区活动开展。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特点主要有:
(1)园区活动多,学生参与少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不乏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涵盖文明寝室评比、读书交流活动、电影展播、体育赛事、英语角、假期留校学生活动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学校可以较为便利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行组织管理。但是,学生对生活园区举办的各类活动的参与度明显不高,这对园区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统计了一年内学生参与园区活动的数量。近半数(46.4%)同学一次都没参加过园区活动,积极参与园区活动的学生仅占二成(20.4%)。
(2)园区管理严,学生能认可
从园区的管理角度来看,“严格”是毋庸置疑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可以促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园区安全隐患、遏制意外事故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园区安全。调查显示,目前宿舍物业管理人员检查寝室卫生、检查违章电器和院系辅导员老师走访寝室是较为常用的园区管理方法。学生基本认可园区目前的管理方式,6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宿舍楼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
(3)集中问题多,解决方案少
整体来看,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正沿着稳定、安全、和谐的大路不断迈进,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有不少,譬如,违章电器或其他易燃危险品(包括热得快、电饭煲、吹风机、电熨斗、电磁炉、电火锅、电热毯、蜡烛、蚊香等)的使用情况比比皆是,仅四成学生从未使用违章电器或其他易燃危险品。
2.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机制
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模式仍以宿舍管理人员单一管理,以及宿舍管理员和住楼辅导员双重管理为主。采用“居委会”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高校不多。当前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呈现如下特点:
(1)学生工作队伍进园区
辅导员队伍进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不仅便于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利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园区内的全面渗透。
(2)加强园区党团建设
园区党团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生活园区的管理。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活园区为例,他们坚持“抓党建、促成才、构和谐、保稳定”的工作思路,通过“四抓四强”即抓制度建设,强管理能力;抓思想引领,强爱国情怀;抓品牌活动,强文化渲染;抓人才培养,强素质提升等方法不断推进园区党建创新。
(3)搭建一支成熟过硬的学生队伍
当前高校普遍都有类似“学生生活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以发挥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服务的功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生组织受不同职能部门指导管理,有的受学工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有的挂靠于校团委或后勤等职能部门。
(4)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园区活动涵盖文艺体育、素质拓展等各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品牌项目。复旦大学的“园区人节”、华东理工大学每学期开展的“比比谁家美”以及“文明社区”“汇贤之家”创建活动、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星级寝室”评比等活动。
二、 当前国外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基本情况与管理机制
1.管理方面
美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住宿形式多样,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集体宿舍(供居住学习之用,有共用厕所浴室,每间两人,主要给低年级学生和临时居住的学生入住);旅馆型宿舍(每间都设有卫生间,卧室与自习室一般分开,给低年级学生入住);公寓型宿舍(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和厨房,主要安排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入住)和住宅型宿舍(每套两室房或三室房,学生生活完全家庭化,这类住宅一般给已婚学生、研究生或访问学者使用)。在生活园区管理方面,国外高校的特点有:
(1)依托网络平台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http://www.policy.ucsb.edu/policies/ specialty/student/index.php)、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http://www.housing.colostate.edu/apartments/global_community.htm)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http://www.housing.osu.edu/)都有生活园区的专题网站,既便于活动信息发布,又便于规章制度查询。
(2)管理制度健全
国外主要采取社会化管理方式,为保证宿舍有良好的秩序,美国高校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主要内容有申请与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客人留宿制度、清洁制度、家具及使用电器规定、吸烟制度、四禁制度(严禁赌博严禁吸毒、严禁将动物和枪支弹药带进集体宿舍)、安全撤离制度、饮酒制度和安全制度等,涵盖园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签订协议,一旦学生违反规定,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3)学生参与管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没有专职的宿舍管理人员,实质上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每个楼宇的每栋层面均有“上岗”学生持证管理,这些学生一般大二以上,自己通过网上申请获得这份工作,工作有可观的报酬,相当于勤工俭学。
(4)服务项目齐全
宿舍大都设有会客室、休息室、洗衣房、文体活动室、计算机终端室和自动售货机等,并提供清洁卫生安全等初级服务、支持教学过程的中级服务(提供桌椅、照明设备齐全的自习室、课程辅导)以及鼓励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级服务(个人培训、社会的文化教育活动安排等)。
2.活动方面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各个国家特定节日的时候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比如针对中国的中秋节会有月饼发放、印度的国庆会有舞蹈表演……这可以使得“邻居”之间相互熟悉,既是帮助社交,也便于在彼此需要的时候做到相互照应。在每周五的晚上,学校的国际生公寓会有Friday Afternoon Club,针对国际学生推出有各国特色的晚餐,这已成为国外许多学校的一个传统,是当地学生和外国学生相识的一个极好的平台。
三、 思考与展望
1.当前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的难点
(1)从生活园区管理的领导者来看,目前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组织及其挂靠单位各不相同,对高校之间经验交流、生活园区事务管理带来不便。不同职能部门在管理生活园区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差异。总体来看,学工部侧重安全稳定工作,团委侧重园区活动,而后勤则以提供完善服务为主。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组织挂靠部门不同或不一容易导致工作开展目标不同、重点不明。
(2)从生活园区管理的辅助者——辅导员来看,住楼辅导员大都没有与自己所带年级学生或自己院系学生住在同一楼宇,对日常活动的开展和平日的管理与交流带来一定不便。
(3)从生活园区管理的实施者——物业来看,不同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各物业公司虽然基本遵循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的宿舍管理条例办事,但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参差不齐。宿管阿姨缺少培训,服务规范不一,警惕性与敬业心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活园区盗窃事件频发,与学生存在矛盾。
(4)从生活园区管理的对象——学生来看,作为在生活园区学习生活的主体——广大在校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仍亟待加强。学生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的并不多,宿舍的安全隐患、寝室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之个性突出、自我意识浓厚的“90后”进入高校,更是对生活园区的管理带来严峻考验。
2.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机制的创新
(1)依托学生社团,实现自我管理,倡导管理育人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开,班级的概念必然逐渐弱化,以往以“班级—年级—院系”为主要平台开展的高校思政工作必然会受到挑战。学生以“类”或“群”区分为相对固定归属的一个是生活园区(即居住在宿舍),另一个则是学生社团。
通过学生社团进园区、进楼宇,既符合当前不少高校党团建设进园区的做法,又迎合中央文件“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打造精品活动,凝聚培养学生,倡导环境育人
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有效的实效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特点,而社团活动又是在学校的监管与主导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只需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载体,使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融入与渗透“三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定能有效起到凝聚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与此同时,大量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团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易于形成积极和谐大气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3)推行一站服务,呼吁多管齐下,倡导服务育人
随着学生生活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高校学生园区的一些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浙江工程学院把工作阵地如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建在学生公寓;宁波大学把帮困助学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搬进了学生社区,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些做法提示我们,不妨在学生生活园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由不同职能部门委派分管学生工作的专员合署办公,或培训一批熟识各项学生工作的专人入住生活园区办公,便于学生办理事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服务育人。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信息化”做法,大力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强短信平台功能。一方面,便于辅导员联络学生,通知事宜;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将每项温馨提示、每项活动信息通知到人,以弥补宣传力度不足的遗憾,或最大程度减小由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
学生生活园区的建设,事关多部门、各口子,只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游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