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同伴教育”轻松做“老班”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指一挥间,我这个当初常被学生气得掉眼泪的黄毛丫头已有了十年的班主任任职史。学生们都亲切地叫我“老班”,这种类似老爸、老妈的称呼使我很受用。可是,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我这个被家里人戏称为“全球官职最小最辛苦也最伟大的主任”,虽然苦教苦管,付出很多,收效却没有预期的大,班上也常常透出苦学苦挨的沉闷压抑气氛。到底怎样才能激起学生们的热情来呢?我苦苦地思索着、探究着。
  经验和挫折使我愈来愈深刻地理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的,只有真正触动受教育者的内心,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后来,我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读到这样一段话:“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所以,在班级教育中,可以利用‘同伴教育’这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我眼前一亮:也许这是个突破口?我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想点办法?
  新学期伊始,望着像雨后春笋节节拔高的学生们,我很是高兴。第一节班会课就将自己酝酿了许久的计划和盘托出:“同学们,本学期你们的‘老班’林老师决定改变形象,不再做严肃唠叨的老太婆,而要实行学习小组自主管理,我的新职务是每个学习小组的服务员……”当天,我公布了9个学习小组组长名单(本可以民主选举,因为试行,心里没底,就专制一回了,这9个同学都是根据我上学期的观察选拔出来的)。接着,我就公布“双向选择计划”,即组长可选组员,组员可选组长,一般五人一组。若有意外,我来协调。
  气氛好像有点异常!每节课下课后,我刻意到班上走一走,同学们三五一群叽叽喳喳在议论。好,有点戏!隔天上午,有三个组长把名单交给我了,搭配均衡。下午,名单全部交齐。嗯,有戏,有一个性格暴烈、喜欢打架、学习较差的同学被拒入组,我心头暗喜,这是一个机会!我把他叫进办公室,他垂头丧气,讷讷无言,平时的“威风”荡然无存。我一番批评加鼓励后,让他自己想办法。我把9个组长叫来,他低着头,向组长们保证他不再打架,不再拖欠作业等,样子很真诚,一个组长向他伸出了手。这个学生上学期最让我费心,政教处批评他几次也效果平平,但愿这样特别的入学教育对他有作用。
  下一步是重中之重,我和组长们讨论了两节课,最后形成学习小组奖惩方案。大致以学习、纪律、卫生三块为主要考核内容,满分100分。以组为单位,以月为周期,表现最好的小组有奖,最差的小组受罚(他们一致认为,开家长会是比较严厉的处罚)。以卫生为例,每组打扫并监督教室卫生一个星期,期间各组互相监督,若发现这一组打扫不到位或别组有破坏卫生的行为,可以向监督员反映,监督员核实后扣违纪组的考核分一分。哈,这一招比我以前用的罚扫有用多啦!运行一星期后,作业不做的同学少了,上课说话的同学少了。与班干部严督严查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是每个同学都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而且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全组,同学都有所顾忌。可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组与组之间互相盯着固然好,怎样才能加强每个学习小组自身的凝聚力呢?我决定再从班会课下手。
  我宣布:“以后的班会课,林老师不再独占讲台,学校布置的工作将在小黑板上书面通知,班会课让给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唱歌、演讲、读美文、小品……只要内容健康,什么形式都可以,活动结束后将由其他小组打分,一轮后最好的小组有奖……”学生们一片欢呼,估计他们早听烦了我苦口婆心的训导,我又失落又高兴。
  第二个星期的班会课,第一小组负责。活动开始了,5个组员均拿出看家本事,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讨论热烈,最后由其他组的组长上台打分评点,点评精彩之极,让我没想到。有的从现场气氛评点,有的从主持方面评点,有的从成员配合方面评点,最后第一小组得6分(满分10分),第一小组组长当场就哭了。课后,这一组召开了组员会。我轻松上了一节班会课,还看到5双真诚的手握到一起,那成就感,别提了!
  第二组,第三组……活动越来越精彩,点评越来越到位。受此影响,班上所有活动,例如墙报、读书活动、各项比赛,均以小组形式展开,组际竞争激烈,组员之间合作互助,配合默契。
  一个月后,我对第一次月考成绩以小组为个体计算出平均分,按名次以9分到1分的奖励分分别加入各小组的奖惩总分中,及时对优胜组进行奖励,后进小组召开了家长会。现在,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明显加强了。
  而我,却越来越轻松了。不必突击准备,班上随时可以接受卫生、墙报等各类检查;某某同学违纪了,我不必动声色,组长会先找他谈话;月考后,我还没来得及长篇大论,各组的考后分析、互助提高计划已工整地放在我的桌面上;放学后到教室里走走,准能看到几颗凑到一起的脑袋……
  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如果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经历相似并且关切相同,面临共同的问题,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同伴之间的这种共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同伴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手上所拥有的最大的资源就是学生集体,在课改提倡“合作互助探究”的大前提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型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被新型媒体融合并的发展趋势和新媒体所带来的压力,是传统媒体当前的面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是指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并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流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延不仅是外显的物质文化,更包括内隐性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外在直观形象,那么非物质文化表现的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气质。二者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了,才能形成完整的学
地球存在磁场,人也不例外,不仅存在生理磁场,还存在心理磁场。心理磁场犹如围绕在人体周围的一个气泡,如果磁场之间相互吸引,气泡就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心理磁场,有利于使分散的学生个体融合在一起,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班干角色轮换换得平等与公平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方波,高中入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报名那一天,他表现得尊敬师长,待人热
目前,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比如农村中学较普遍存在的辍学问题,不乏家庭生活困难、家长难以承受等原因,但绝大多数辍学现象的成因都与学生缺乏意志力、盲目趋同等心理问题有关。农村初中特殊的环境与条件,产生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求。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适合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所谓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由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
建设和谐校园的决定因素是人。和谐校园中“人”的组合主要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其中“和谐型”校长是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一、“和谐型”校长必须有老老实实的工作作风    在汶川大地震中,出现了一栋“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这栋“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是怎样建成的呢?当初的督建者说:“我们只是按图施工,老老实实地盖了这个学校。”正是督建者“老老实实”的坚持,使这栋楼房建筑符合规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