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生命的绿色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0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使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找到自信,做成功的自,为激扬生命,创设绿色课堂而努力着。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生命。而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能激扬生命,使生命的活力爆发出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要做到课堂上人人充满活力,素质得以提高,教师就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走下讲台,侧耳倾听
  法国一位数学家说过,课堂上老师教了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了什么更重要千百倍。有效课堂呼唤教师转换角色,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引领讨论指导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教师做一个耐心的倾听着,参与者,朋友和共同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真诚的期盼,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协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二、学生多说,老师少说
  在课上的时间很短只有四十分钟,对于我班五十六个学生来说还不够一人一分钟。老师如果占有大量的时间,学生就很少有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久而久之,表达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减弱。所以课堂上要做到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边活动,使学生学会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会自己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先学后导,树立自信
  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通过预习他已有自己对文本的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理解不够准确或还有疑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惑,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再做具体的指导、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感悟,这样,课堂交流学习就为学生创设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生命的活力被激发出来,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绿色的生命课堂。
  为帮助学生能够自主预习,教师给学生制定出 "五自主"学习体系:
  1、目标学生自主明确
  学生能够在初读一篇课文后自主制定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这包括字词、课文内容、重点语句、写作方法、相关拓展资料。
  2、问题学生自主提出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3、过程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小组讨论、课堂生成新的问题、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一起朗读、表演等学习活动。
  4、规律学生自主发现
  能够发现学习活动中的规律,及时记录,积累。
  5、学法学生自主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能。
  四、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我们的绿色课堂在评价上采用的评价措施多种多样,目的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预习评价有对前置性作业的评价,包括了学生的朗读、勾画、查阅、思考、批注、拓展、背诵、练习、习作。每一项的评价又分为自评与互评,每个学生根据不同水平,自己预定目标达成评分,累计分值。课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给以加分。同时,课上也有一个评价方案,根据每个学生的课上表现,从小组合作、课上发言、表演、辩斗、记录的情况组内同伴互评分。两个评价表的累计分值作为这一课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依据。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找到新目标,使自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五、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命令式的教育习惯,把"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教育观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能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从内心愿意学习、研究、表达等多方面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单元和课堂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预期的目标在课上实现既定目标的学习,使其有一种成就感。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避免了教师制定过高或过低的硬性目标要求,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柔性管理观点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所以,我主张的柔性管理体现在不强制、不硬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内心独特感受,给学生最大化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他们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要创设好情境,组织好课堂秩序,就会使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为教师,我会把生本教育理念努力落实到我的每一堂课中,每一天的教育中。最后,我想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的话表达,那就是:"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也在发生这很大的变化,一些不良因素过早的让中小学生接触到,导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生了质的变化。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眼下,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笔者是黔西南州兴义市大山深处村级小学的一位教师,下面就自己所在的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一点体会。  教育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才,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所农村小学,不管是从硬件、软件方面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达到了不教育,也就是受教育者具有了高度的自觉性。所谓的不教育,指的是实现自我教育这一过程,即:通过自我内部因素,自觉按社会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质、全面发展的个性所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换言之,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接受正确观念或先进思想,纠正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思想品德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学生的自我管理
期刊
曾经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手中拿了一个待扔的矿泉水瓶,而恰巧垃圾箱旁有一位捡拾垃圾的老人,那么,把瓶扔进垃圾箱,任他去捡;或直接递给老人,如何选择?学生给我的答案是后者。其实,我知道,无论问谁,大概都会是同样的答案。为什么?这就是尊重。  尊重是个太简单的词,简单到每个人的手会写它,嘴会说它,头脑会想它,心里更惦记着它。但尊重更是件太复杂的事,因为大家写它的时候只记笔画,说它的时候只会读音,想
期刊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以人为本 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酒如侠,茶似隐,而师道正如茶,茶蕴平淡,色泽醇和,馨香内敛,恰如为师之路,平淡而又平凡于静谧中倾静绽放,其味悠远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后进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对后进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课堂教学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做到:转变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会和用好信息技术;注意发掘利用网络资源,从中吸取精华整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度过炎炎夏日,秋天来到了。不知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早晚景色的变化?没错,就是太阳!秋天最迷人的莫过于远山映着落日,天边醇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楚之美!如何成功拍下迷人的日出日落呢?下面介绍一些要领。    从日出到日落,太阳的光线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日出时的天空通常比较晴朗,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并逐渐变成橙色,当太阳离开地平线后,光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