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kit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为GIST恶性变判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82例GIST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测序的方法筛选c-kit基因突变病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c-kit癌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复发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c-kit基因突变阳性组与c-kit基因突变阴性组间肿瘤大小(χ2=16.795, 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χ2=17.099, P<0.01)、有丝分裂计数(χ2=11.233, P<0.01)、坏死(χ2=4.404, P<0.05)、浸润(χ2=22.391,P<0.01)、复发(χ2=16.333,P<0.01)、转移(χ2=12.965, P<0.01)、死亡(χ2=11.646, 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年龄(χ2=0.000 2, P>0.05)、性别(χ2=0.141,P>0.05)、肿瘤的部位(χ2=7.524, P>0.05)、细胞类型(χ2=0.827, P>0.05)、囊性变(χ2=1.608, P>0.05)、出血(χ2=0.633, P>0.05)、c-kit蛋白表达(χ2=0.000, 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GIST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意义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对骨骼肌细胞膜上成人型乙酰胆碱受体(ε-Nachr)和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γ-nAChR)的作用.方法先在HEK293细胞膜上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表达ε-Nachr和γ-nAChR,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与这两种受体作用引起峰电流的变化.结果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均能竞争性抑制ε-Nachr和γ-nAChR.抑制ε-Nachr两药的IC50依次为 8.3
目的 观察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22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包括死亡病例)、20例细菌性肺炎和2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SARS患者血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6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细胞核表面出现鼓槌样结构,156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质中非特异性颗粒粗大,121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其他
目的 探讨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治疗的必要性,并分析术前全身化疗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Ⅲ、Ⅳ期肾母细胞瘤分为2组:①未术前治疗组11例;②术前治疗组19例(又分为全身化疗亚组6例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亚组13例).结果未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18.2%(2/11),肿瘤完整切除率9.1%(1/11),2年无瘤生存率9.1%(1/11).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0%(0/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炎症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动物试验证明,不稳定斑块是局部炎症反应过度活跃的结果,急性炎症反应物质,如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sICAM-1)、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纤维蛋白原(Fbg)在ACS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
目的 探讨近5年间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结果和经验.方法对1998~2002年的668例婴幼儿VSD修补术进行总结.年龄1~36个月(平均15.8个月),体重3.0~15.5 kg(平均8.1 kg).膜周部VSD562例,干下型VSD102例,膜周部并肌部VSD 4例.术前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386例(57.8%).因难治性肺炎或心衰而急诊手术89例(13.3%).采用中度低温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中C-erbB2基因扩增和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差异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HCC中C-erbB2基因扩增和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erbB2扩增和表达与HBsAg、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临床分期、肝硬化、肝外转移和复发有关,而与年龄、性别、AFP值、丙肝病毒感染、肿瘤结节数和肿瘤包膜无关.结论 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