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北朝期的石窟造像与外来影响(下)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交脚菩萨;阙形龛;倚坐像;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4—0001—06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的月令观萌芽发展于先秦,成熟于两汉。渗透在其中的尊重自然、保护物种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生态观的主要内涵。后世封建王朝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吸取其合理之处,并将这种月令观和生态观法治化,从而使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进而铸就了封建时代高度的农业文明。本文拟以领悟我国古代月令生态观的真谛为旨归,进而为新世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史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生态观;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舞蹈学的视角,尝试分析敦煌壁画舞蹈“S”形肢体符号、运动形态及形成动因,进而探讨“S”形舞蹈的空间制约性及敦煌壁画舞蹈语言的衍化与融合。  关键词:敦煌壁画;舞蹈;S;肢体符号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32-03    一 敦煌壁画舞蹈之魂——“S”肢体符号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场面形象直观,却不易解读,如:
期刊
大洞龙明 著 丁淑君 译  内容摘要:本文叙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以及对佛教的贡献和对日本佛教的重大影响。并结合考古材料,考察了鸠摩罗什的母亲的人种问题。  关键词:鸠摩罗什;佛教;龟兹;日本  中图分类号:B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62-03    对日本文化史的最大影响力      玄奘三藏法师的事迹,通过《西游记》等的传播,在日本连孩子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就榆林窟第20窟新发现的供养人身份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认为其身份为瓜州归义军曹氏后期的节度使曹延禄夫妇供养像。  关键词:榆林窟第20窟;新发现;供养人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2—0019—04
期刊
内容摘要: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黑水城藏品中有12幅表现星神的作品。本文第一次全面披露这批珍藏,并从文化、宗教、造像和风格等角度出发,对这些作品进行排比、考察分析其布局和图像的演变,从而揭示出11世纪至14世纪中亚与汉地流行的星宿崇拜的真实面貌。它们以汉式为主体,同时结合了希腊、印度与中亚的创造,呈现为一种“十字交汇文化”。  关键词:西夏绘画;黑水城;星宿崇拜;
期刊
内容摘要:关于敦煌莫高窟创建的原始动机,大多数专家公认与石碑记载中的乐傅“忽见金光,状有千佛”有关,但对所述的“金光”的认识与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所谓“金光”实为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即宝光,并对“状有千佛”等描写给出了较为确凿的证据。  关键词:莫高窟;创建理念;“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金光”;“佛光”;宝光  中图分类号:P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
期刊
内容摘要: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前第2层遗址非西夏遗址,为公元9s6年曹元忠夫妇主持重修北大像前殿堂楼阁的“二期工程”所留,唐、宋时代的的殿堂内西壁窟门两边原有与大像同时建造的四大天王塑像。  关键词:北大像;窟前遗址;宋初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3)05—0001—02
期刊
内容摘要: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目前有吐蕃窟、蒙元窟、西夏窟等三种说法,本文介绍和分析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关键词: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综述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3)05—0003—06
期刊
内容摘要: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的确定为泾河中上游汉代其他城址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地理坐标,对于研究汉代城镇的布局以及丝绸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查阅考古资料、利用居延汉简做出判断,带着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确定了以上三个城址。  关键词: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  中图分类号:K8775,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
期刊
内容摘要:对我国河西地区汉魏墓出土的多幅六博砖画和木俑博戏,作者以图像和文献相参照,重新确认砖画表现的形态应该是樗蒲和博塞而非六博。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人们研究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和古人的游艺活动方式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博戏;樗蒲;博塞;体育  中图分类号:K8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74—04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