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提问技能与策略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常规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应注重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关键,进而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优化课堂结构,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使英语学习彰显有效性。
  1 精人设计灵活变换
  精人设计,提高提问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关注点设计提问内容提;抓住疑难点、关键处设计提问;根据思维方式特点设计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共同关注;抓住事物变化,矛盾交叉设计提问,根据文章整体感受,细节理解,变化发展设计提问。使设计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以此激活课堂教学气氛,营造学生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参与思维,培养其实际运用之能力。
  2 借助提问,创新思维
  教师应通过学生已有的表象,深入事物的本质,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培养和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类比想象训练。
  精人设计训练内容,由此及彼,诱导学生由一事物想象出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事物。做到横向发展,纵向导入,横纵结合,培养思维完整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深刻性。由b到d到p到q静观思其变,让学生类比联想,把握区别准确发音,正确使用。
  2.2 对比想象训练。
  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意境让学生由一类想到由此相反的他类如形成的对比,加速反应过程,使思维更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2.3 幅射想象训练。
  教师利用一事物作为切入点,向四方幅射,使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挖掘思维的动态性,流畅性和变通性。由一个字母构造多个词,多个短语,多个句子,也就是让一个字母开花,结出不同的果,使之硕果累累,学生记忆深刻,兴趣浓,实为学习英语的好思维方法。
  2.4 强化思维,培养创新。
  思维有定势,有方向,有范围。强化思维,强化求异思维,勇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敢想,在胆地想,敢说敢为,不迷信,不盲目,而是站在新的起点,新的角变思考新的问题。求异训练,发散思维,善于想别人所想更善于想别人未想,求别人未知,培养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创新性,求异性让学生跳出点线面体的限制,从过去,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静交替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立体性,周密性和条理性。
  2.5 展示想象,拓展空间。
  发挥性问题是指有些问题不希望学生只用一两个词来回答,而是希望学生尽量多进行一些阐述。教师在提问这样的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焦点不要过于集中,或者说要将问题问得泛一些。这样,学生就可有更多的发挥。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the evening?”就是发挥性问题,而“Do you usually do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就不是发挥性的。学生对于后者的回答很可能只说“Yes,I do”。当学生对于发挥性问题有了一些回答后,教师如果还想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就可以进一步提示,如教师可用“What about...?”来引导某方面的话题。
  课堂提问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很具科学性。教者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生活实际设计出高质量的益于启智功能的提问,使英语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充分发挥教者和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因此提问也应由教师提问面向学生提问转移,不过学生提问更要注意知识性和系统性,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而功半了。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课程是要回归幼儿的生活,应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努力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融合,这与《纲要》中“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最近有幸参加了如东县名师唐海燕的创新团队研讨活动,本次同题异构的主题是:塑料。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中班和大班两节科学活动,而我们课堂关注的切入点则是关注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下面是在我这次科学观摩活动中
期刊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开启知识的钥匙教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有把握好探究知识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更深更透的理解新知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呢?要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要注意授课语言的艺术性  初中学生接受系统的化学知识只是开端,研究物质的微观形成和性质,涉及的知识很抽象。如原子、分子知识、化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感情的作用。”好的朗读是完美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表情达意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幅生动瑰丽的图画。那么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呢?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1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
期刊
阅读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的总体方向,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1 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思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动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人才。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新事物、新思潮不断涌现,小学数学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求知,使学
期刊
【摘要】针对多年以来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从教学者这一视角探讨了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增加和拓宽所教授学科的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充满魅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魅力      多年以来,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总感觉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期刊
自从新课改推行以来,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搞好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改革,虽然也创造出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许多,但对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收效甚微。我们不禁在反思:这种“穿着新鞋走老路”;“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应试教育大道”的局面,到底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一套切实
期刊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
期刊
【案例背景】  《杠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探究杠杆的作用是重点,教科书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杠杆现象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中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期刊
很多老师或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困难是因为缺少语言环境,不像学习中文那样,随时随地有条件可以练习。如果能够像学习中文一样给英语学习者创建一个语言环境,他们肯定也能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既然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很重要,而我们英语学习者又缺乏这样得语言环境,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营造出一个语言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得兴趣。如何为学生营造英语氛围,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1 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小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