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良知的“病毒”更可怕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疫当前,良知亦可染“病毒”。这种“病毒”,长期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一俟环境吻合,便可发作,姑且称之“新型惯状病毒”。此“病毒”可吞噬良知,击碎公德法律意识。“病毒”发作,能垢蔽心智,习惯性怀疑、习惯性逆反心理发飙——人指东,他向西;让打狗,他撵鸡。那么,何以至此?
   疫情爆发以来,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累计增加。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很猖獗,人与人的传染随时随地均可发生。凡具良知者,只要旅居过疫情中心区域,或与重疫区的同胞密切接触过,抑或有发热、干咳、憋气等症状,皆应主动报告并隔离观察。这样做,不仅为己负责,亦为他人负责,更是为社会负责,倘若良知未被“病毒”残食,仁爱心尚存,这是很自然的事儿。
   然而,有些人不仅“瘟神缠身”,痛苦自不待言,而且良知也被“病毒”吞噬,其危害,远甚于新型冠状病毒。征候一,瞒。隐瞒病史,隐瞒接触史,隐瞒行程轨迹。四处游荡,让人防不胜防,成为“明知故隐”的传染源,不仅触犯律法,而且害人不浅;征候二,假。眼红心黑,利欲熏心,制假售假,一心发国难财。
   瞒,分小瞒和大瞒;假,分小假和大假。
   四川雅安侯某,年近古稀,无论如何询问,矢口否认旅居疫情中心经历,多次外出活动毫无顾忌,致30多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其他密切接触者达百余人,多人被传染。山东潍坊张某,刻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致使某医院68名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密切接触者49人隔离观察,已导致5人感染。青海西宁苟某,于武汉长期务工,返乡后,故意隐瞒发病实情,编造虚假行程信息,多次外出活动,并密切接触众多人群。上述新冠肺炎患者,均因隐瞒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侦查法办,理所当然,然仍属个体小瞒。
   说实话,这仅为小瞒的冰山一角,择取的亦为典型案例,而相似事件,疫情期间媒体上每日均有曝光,尽管是百姓小瞒,但传染之烈、社会危害之重已不可估量。而大瞒,如雾里看花,小民实难说清,尊请细品。
   隐瞒、粉饰,似乎是社会的痼疾,某些国人对己不利总是遮遮掩掩。然而,疫情肆虐,不论谁被病毒感染,都值得同情和理解,更算不得丢人现眼。实在猜不透,是什么动机和心态让人对病情又藏又掖?故作传染源坑人?可能性不大。唯恐人避而远之?唯恐被隔离治疗?有可能。再不就是死要面子法盲外加无知无畏?抑或恐慌害怕不自由?很可能。其实,亲人也好,朋友也罢,无论谁人,心中畏惧闪避的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而与人无关。
   无疑,纸是包不住火的,欺瞒岂能瞒走病毒?一人隐瞒,众人遭殃。不仅不能利己,更给众生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扰乱了战疫的大局,制造了不该有的恐慌。无论出于何故,隐瞒疫情不容宽宥,更于法不容。
   战疫以来,防护用品成为稀缺资源。良知被“新型惯状病毒”吞噬的奸商,立马发病,两眼血红起来,心黑如墨,机不可失,两只红眼只盯利益,不见他物。良知泯灭,制假售假,将社会责任、公德心,甚或法律约束,一股脑儿抛到爪哇国去了。
   近日媒体曝光,197万只假劣口罩被卖到湖南;沈阳某良知丧尽的老板,在环境脏乱不堪的场地,加工防疫急需的口罩,伪劣货卖出8万多只;“万家康”成了“万家害”,售卖伪劣口罩两万只;丹东制售假消毒液、医用酒精的黑窝点被端……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此乃小假也。
   人命关天,以此谋利,无异于谋财害命。对良知沦丧者切不可手软,依法严惩应为治标的特效良方;最近辽宁提出针对性严打,上海、西安提出不仅严打,还列入失信黑名单,治标很硬核。但若治本,须剿灭“新型惯状病毒”才行。然其深潜心灵深处,心病尚需心药医,仅用蛮力恐难奏效。习惯性逆反,习惯性怀疑,缘于公信力危机;若根治顽症,首先须根治大瞒大假,直面问题,真真切切亮真相不隐瞒,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让公众信服。若此,人心当安。
   大瞒,瞒出了瘟疫遍地,百姓遭殃;大瞒,瞒得冷血,究竟中了何种高级“病毒”,鄙人不敢妄言,但良知定然無存。大瞒大假的根苗,发自精致利己的不担当不作为的失信土壤,其害甚于小瞒小假不知多少倍,一并依法处置当无异议吧?
其他文献
《老残游记》一书,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向以为民请命形象示人。然而,《翁同龢日记》却有刘鹗贿赂官员跑项目记载:“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帖,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竞敢托入以字画数十件话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  刘鹗正面著文抨击官场腐败,背面用金钱开道寻租权力。看似矛盾的两面,实为一个人的正面与背面。看上去很是光鲜亮丽的一个人,何以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期刊
历数古代中国帝王,人们似乎更容易记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一些雄主,而很少提及像宋仁宗这样的所谓“弱君”。其实,恰恰因为仁宗们之仁,“弱君”们之“弱”,才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当然,昏聩无能之君不在此列。  说宋仁宗文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次,仁宗宠幸了他心爱的妃子,结果引得郭皇后醋坛打翻,居然动手在仁宗颈项上抓出几道血痕。皇帝本有三宫六院,宠幸于谁都是正常事。郭皇后如此作为,显然是
期刊
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一些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越来越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有关性言行的恶意取闹。闹新娘,闹新郎,不够,再闹伴娘,闹伴郎。有的新娘、伴娘由于不堪忍受众宾客的肆意调戏侮辱,而最终选择了死,大好的喜事竟然变成了丧事。  想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倡导新风新俗,结婚习俗比较健康、朴素,也十分喜庆。那时,结婚行礼如仪后,“闹洞房”至多就是让新婚夫妇讲恋爱经过,给来宾点烟、送糖果送茶水,至多来一个
期刊
“月饼节”(正名、大号中秋节也)过后,忽然又想起那个“送月饼”故事了:某女演员初出茅庐时,年年“月饼节”给师傅送月饼。师傅呢,心安理得竞成了习惯——年年不买月饼,年年等着她送。但这年,女演员或许忘了、或许有事儿、或许……反正她师傅在家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秋节深夜,也没来。  唉,唉!这位师傅,忒不懂此一时彼一时之理儿,自寻烦恼、自找没趣儿,就怨不得别人了。  此一时,彼一时,源自《孟子》一书。现代
期刊
“某領导的成绩”等十一则
期刊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宝钗等人商议结社吟诗,大家取别号。宝钗对宝玉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其实,荣宁二府中,富贵闲人何止宝玉一人?达官贵人,公子小姐,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多了去了。富贵又有闲,难免多愁善感,疾病缠身。如王熙凤与贾琏
期刊
打开朋友圈、微博,每天充斥其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秀和晒。在这些秀和晒之中,最辣眼睛的便是各种秀恩爱,好像自己的幸福和美满人间独有,唯恐天下人不知,不晓。  只是,在这些秀恩爱的幸福的人们之中,打脸的事情却不解风情地也在常常发生——昨天还在秀恩爱,今天“幸福美满”却已经灰飞烟灭,人去楼空。  比如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称F爷的F姓女星,今夏就已经和L姓男友分手。这对影坛超级大腕情侣的分手引得瓜友们一片聒
期刊
头发的功用,有生理上的,更有审美上的,一头浓密的头发,给人健康和活力的良好印象,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着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人的头上“动土”,把个人的意志化作一纸命令,集体剪去一干人的头发。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每到开学季,都会有一大批初一或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被剪去头发。最主要的是女生,有些女孩,从出生起就留了长发,到升入初高中的时候,却被
期刊
中国人过的节日说起来多数是吃节,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盒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总之哪个节日也离不开吃。我想,不论每个节日吃什么有什么样的讲究,总之,说的好听点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中国人曾经叫穷日子逼过,平常没啥可吃,趁过节解解馋罢了。现在生活好了,但历史上就是这么过的,已形成了习惯,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了。  既然是以吃为主,那么普通百姓们送礼
期刊
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读书,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向老舍的母亲表示,明天你就把孩子送去读书;至于学费、书费等不用她操心,都由他来承担。  这位好心的刘大爷,无疑是位善人,也是老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