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想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积极作用。但相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缺少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仅可以改变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还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合作探究
  想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并且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有效地、适合地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下,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就要尝试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必须要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笔者将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合作探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的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牢记所学内容适当地设置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创设情境呈献给学生们具体的教学信息,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雨来的孩子把交通员李大叔藏起来,面对敌人的逼问无所畏惧,并且成功逃脱的故事。本篇课文主要可以分为几个大点: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受教育、鬼子扫荡、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雨来脱险,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掩护李大叔和勇斗日寇,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雨来的勇敢机智,这段内容我将找学生来演绎,根据他们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演绎他们自己心中的雨来、李大叔、敌人们。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串联整个故事,这样做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也得到增强。
  二、设置悬念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悬念的设置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将设置悬念运用到教学的任何环节中,这是增加学生们主动学习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选择在适当的环节设置悬念,然后学生们就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悬念和所提出的问题增加对课本内容的注意力,把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抛开,形成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上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学习《倾斜的伞》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这样设置悬念:“今天,我来为大家出一个字谜,平字一去上盖人,大家知道这个字谜是什么吗?”通过一个字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我将引出本文的内容:“在一个下雨天,小朋友和他的外公一起走在伞下,小朋友身上一点儿也没淋湿,可外公却总是被淋湿。这可真是一把奇怪的雨伞啊!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一定能在文中找到答案。”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产生兴趣,就可以通过教师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里,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合作探究教学法
  合作探究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们在一起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一个明确目的的指引下完成的互助学习。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听着会丧失兴趣,会有着听不懂,不明白的現象,而教师又没有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去学习,去理解,而合作学习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这个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参与进来,发挥长处,弥补短处,通过对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还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语文教材。
  例如,以学习《传统节日》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为了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习俗更加了解,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我会这样给学生们讲解:“大家都知道我国拥有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传统文化,说一说你们知道哪些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以及特点、习俗你们都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时间里,我会到每个小组之中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学生梳理对于传统节日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说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能力,但教师更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听懂,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合理地运用适合内容的教学方法,能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下,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俄兰.谈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80.
  [2]谢杨英.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108-109.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文的初级阶段,由于识字量较大,汉字结构复杂多变,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汉字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汉字教学课堂。本文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从激发学习兴趣、教授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国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学。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表现在体育教学上,当然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锻炼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感化学生心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有效情境、激发
期刊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矫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生 不良行为习惯 对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把矫正小學生不良行为习惯当作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追求和责任。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目前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可以促进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有趣导入;直观情境;学科融合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的背景之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现代数学教育工作的主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采用
期刊
摘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没有方法,没有目标,读后不辨,读后不思,导致学生读的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断章取义,为接下来的写、说造成很大阻碍。那该如何去培养孩子们“读”的能力呢?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分别是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特殊性;课本;阅读价值;数学文化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我们不是要单纯对孩子们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递,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手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思维游戏课程,以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仅从幼儿园思维游戏生活化的视角展开详细探讨,以期为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思维游戏;生活化;策略  在实施思维游戏课程,构建生活化的思维游戏时,我们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
期刊
摘要:语言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幼儿通向未来的钥匙。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言教学的开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成为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未来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语言教学;开展途径;有效方法  在3至6岁的阶段,幼儿的大脑处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
期刊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和智慧,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我们知道,谈吐高雅、语言幽默、语风严谨、语调得体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品质,但是这种气质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小学语文课堂的熏陶和生活中的锻炼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提高小学口语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编讲故事;鼓励辩论;美文朗读;多元评价  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练习的基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探究、合作、自主等新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终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新颖的、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个人教学模式显得很重要。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工作的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实践  一、合理采用提问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师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作出了一
期刊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