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仪器的改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顿第二定律主要验证外力F和质量m与物体加速度a的关系,在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单车纸带打点法通过斜面来平衡摩擦力。此次可以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来减少误差,还可以通过对实验进行整体的改进。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单车纸带打点法;平衡摩擦力;实验器具改进;整体改进
  一、 引言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提到了使用单车纸带打点法,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学校没有气垫导轨,所以只能通过斜面来平衡摩擦力,然后用单车纸带打点法。此做法平衡摩擦力误差较多并且花费时间较多。
  改进方案一:实验仪器的改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中心,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中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是十分关键的。在验证a=fm的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对于单车纸带打点法,许多同学在实验中都是通过将带有刻度和定滑轮的木板和打点计时器以及一块木板临时拼装在一起,实验图如图1所示。
  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如下:
  用手推动木块前后移动使木板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使得小车的重力在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小车在斜面上所受到的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进一步使得小车在斜面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具体表现为当斜面达到一定的角度时,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力让小车拖动紙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一系列的点,当纸带上两个点的距离近似相等时,我们可以认为此时该小车所受合外力为零,改进以后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二、 改进后模型的设计
  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
  通过旋钮旋转,带动螺杆转动使得木板的前后移动,以此来增加或减少斜面的倾斜度使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
  此实验器具的优点:通过旋钮的调节使木块前后移动来代替用手前后移动木块,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也可以更加快速地达到平衡摩擦力的目的。
  改进方案二:
  (一) 平衡摩擦力
  以上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快的平衡摩擦力,那我们也可以用挂的钩码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当达到平衡以后我们再增加钩码来充当合外力。对下图中的变量解释如下:m为物块的质量、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μ为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M为钩码的质量、a为物块的加速度、f为物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FN为物块所受到的支持力,m′为探究质量与加速度关系时改变物块质量所需的质量,M为提供合外力的质量,则摩擦力平衡的实质就是μmg=Mg,对放在实验平台上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第一步,不挂任何钩码,将打点计时器和小车连接好并打开打点计时器,给小车一个初速度使小车拖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由此计算出此时的加速度a,a=ΔxΔt,当不挂任何钩码时F合=ma=μmg,其中a我们可以通过纸带打点法a=ΔvΔc,则μ=ag。
  当我们求得μ后即可得到由②式变形可得当F合=0(Mg和μmg等大反向相互抵消)时M=μm,但是由于实验室中的砝码都是提前制好的,那么我们加砝码时就不会使M连续的变化,如果连续变化的话我们就不能使M成为我们计算出的值,因此我们在这儿可以先通过计算得到M的值,然后找一个容器在里面加入沙子,设容器的质量为ma、加入沙子的质量为mb,则当M=ma mb时我们就可以得到平衡摩擦力所需要的力了。
  当我们平衡了摩擦力以后就可以继续验证外力F与物体加速度a的关系了。
  (二) 合外力F和加速度a
  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当摩擦力被平衡以后由图可得:F合=ma=Mg
  由上式我们可以得到当m一定时a∝Mg,也就是说a∝F。
  (三) 物块的质量m和加速度a
  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
  由于摩擦力f∝FM,在水平的实验台面上FN=mg,因此F∝mg。当物块的质量从m变成m m′需要重新来计算物块与平台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则需要重复平衡摩擦力的步骤。
  有力才有加速度,力发生变化,加速度也发生变化,力和加速度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即时、正比、同向,因此平衡以后还需要一个M0g来为这个物块提供外力来提供加速度,这个M0g在探究物块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时是不可以发生变化的。
  三、 结束语
  通过第一个改进方案我们可以更快的通过斜面来平衡摩擦力,但是这个方案的弊端在于需要改装实验装置。通过第二个改进方案我们先通过计算,得到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以及平衡这个摩擦力需要的外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个摩擦力平衡后进行后续的实验了。这个方案的弊端在于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随着质量的变化来不断地计算平衡摩擦力需要的外力,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将摩擦力平衡,来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
  作者简介:
  白华藏闹吾,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周公之琴舞》“啓+亂”的樂章結構,暗示了各遂在意義表達、歌唱形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通過對《詩經》“亂”的分析,可知“亂”有標識歌者視角轉换的功能,簡文之“亂”正
摘 要:地理演变规律是关于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时空上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地理演变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具有抽象性、宏观性、节律性等特点。根据地理演变规律的主要特征,提出三点教学策略:借助多种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形象;活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地理事物或现象;利用纲要信号法,展示地理过程。  关键词:自然地理;地理演变规律;教学策略  褚亚平教授在《地理学科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地理规律是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关联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学的改革深入也在不断推进。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保证教学效果。在本文中对当前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旨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一、 引言  新课改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正在逐渐推进,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的重
魯有郊祭是魯用天子禮樂的典型代表.關於魯郊之起源,宋儒之前經學家的基本共識是成王因周公而賜魯郊.宋代起,産生了從“惠公請郊”到“僖公始郊”再到“成公用郊”等一系列新
明代賦役黃册以往多見於南方徽州等地區,北方地區的黃册文書長期未能發現.上圖藏《樂府詩集》和《梁昭明太子集》紙背文獻中保存有45葉山西黃册,爲我們探討明代官府戶籍管控
摘 要:随着课业改革的推进,各学校都在积极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教师也在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改革,不仅使学生能接受基础性教育,而且获得全方位的个性发展,塑造健康的人生目标,高中教育是每个人求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整合性应用,也是为大学综合教育打好基础,所以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提升高中教师的教学素养。高中政治因为背诵性的知识很多,“灌输式”教育的使用范围很广,但是他所具有
“管理决策过程的比较研究”基金项目是从1991年开始的,前三年主要是同英国的兰卡斯特、曼彻斯特、剑桥等大学合作,进行中英企业决策过程的比较研究。在项目执行中还得到了
本单位一台原子分光光度计(化验室多元素分析使用,用于化验砷、铜、铅等化学元素),使用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助燃,进行加热等工艺。空气压缩机允许工作压力范围为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探索性实验,进行研究性课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创新  一、 立足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综合,其核心为发散性,心理学家一般把创新思维看作是发散思维,世界各国把培养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 要:在对初中地理学科进行观察之后,发现此门学科其实兼具文理学科的特点,其综合性极强。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以注重。为了使学生的此种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开展地理活动、引入实际生活知识以及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来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教师在教学初中地理知识的时候,会选择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