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空一缕天香魂 人去几番女儿诔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楼人物中,秦可卿的形象是最模糊的,也最耐人寻味,这一艺术典型意义重大。作者通过她展示社会生活的图景,突出贵族家庭的煊赫;透视贵族腐朽的本质,揭示盛极必衰的规律;搭建凤姐表演的平台,暗示宝玉出家的结局;展开情淫关系的讨论,引领红颜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 《红楼梦》 秦可卿 艺术形象 意义
  
  贾元春曾制作一个灯谜,末一句是“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以之为讖语而悲伤。我看这一句用在秦可卿身上很合适,她就像节日的烟火,绚丽灿烂一时,可惜昙花一现,瞬间的惊艳,迅即香销玉殒。诸联说:“人至于死,无不一矣。如可卿之死也使人思。”[1]红楼人物中,秦可卿的形象最模糊,本文尝试从如下几方面来把握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
  一、展示社会生活图景,突出贵族家庭的煊赫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反映了十分广泛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幅图景组成广阔的时代画卷。其中人物众多,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反映了在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新兴的知识阶层追求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对于贾府内部环境,作者分别在第三回和第六回通过林黛玉、刘姥姥的眼睛描写贾府的气派。而对贾府的外部生活环境,作者在第二回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四回由葫芦僧介绍四大家族,在第十三回记秦可卿的丧事之盛,在第十八回叙贾元春归省之奢。尤其是秦可卿丧事之隆重,真让读者叹为观止。
  秦氏丧仪耗时长,“停灵七七四十九日”。礼仪繁:“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花费巨:棺材“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为丧礼上风光些”,“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与贾蓉捐个前程”。排场大:“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甲戌侧批:是有服亲朋并家下人丁之盛),花簇簇官去官来(甲戌侧批:是来往祭吊之盛。)”。“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级别高:王公候伯、文臣武将或亲自来,或差家人前来,就连北静王也“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来上祭,如今又设路祭。”“秦可卿之丧,在《红楼梦》中铺张之盛,较之元妃省亲的行例,尤为阔大”。[2]
  曹雪芹花了三回的篇幅记叙秦可卿的丧事,涉及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元春省亲。贾府内部的结构、秩序,贾府外部与王公、太监、官吏、僧、道、百姓的联系,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贪婪、勾结、暴虐等社会矛盾、乡间风土人情,都展现了出来,构成了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写尽了贾府一时的煊赫。罗盘认为:“作者之所以要着力一写秦氏之死,以及极尽铺张地为其治丧,乃是藉以显示当时贾家的家势也。”[3]
  二、透视贵族腐朽本质,揭示盛极必衰的规律
  秦氏闺房近处一上房内间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正是秦氏聪明机巧的写照,难怪她会成为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第十三回秦氏临死托梦凤姐,集中展示了她的远见卓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猕散”等几个俗语预示了贾府的命运。第五回宁荣二公告警幻仙子:“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贾府里的儿孙可谓一代不如一代,从焦大醉骂和尤氏的话可见一斑:“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以宁国府为例,尤国公当年创家业九死一生,备尝艰辛。没指望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一个家族尽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这家业必然败亡。夏志清评秦可卿:“她在其他方面仍是一个最关心贾府生计的有德行的女子,甚至在她死后也经常出现在她最好的朋友凤姐的梦中,向她发出厄运将至的警告。”[4]
  在宁国府尴尬的处境和悲惨的经历使秦可卿清醒地认识到:“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她亲历大家族的侈靡、荒淫行为,很想致力于拯救风雨飘摇的贾家,把遗愿托付给王熙凤:“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蒙双行夹批:幻情文字中忽入此等警句,提醒多少热心人),祭祀又可永继。”她从祭祀钱粮和家塾供给两个方面为贾家谋划,物质的储备和教育的构想兼备,可谓深谋远虑。“秦氏托梦,笼罩全部兴衰。且以一衰便难再盛,须早为后日活计,是作者借以规劝贾府”。[5]
  可是在这个连自己命运都无法把握的封建牢笼里,她也知道,纵有齐家之才,也难有回天之术,她警告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蒙侧批:“‘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办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扶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好人倾险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人于其间,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已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甲戌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丁广惠说:“聪明乖巧而又重于心计,安富尊荣却能考虑后事,在烈火烹油之盛时却看出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是改稿后秦可卿形象的核心。这个改变是紧紧围绕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来反映封建社会和地主阶级必然没落和崩溃的历史命运这个主题进行的。”[6]
  三、搭建凤姐表演的平台,暗示宝玉出家的结局
  秦可卿和王熙凤都是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及的“脂粉队里的英雄”,婆媳两个关系甚好,情同姐妹。在秦氏病重的时候,凤姐多有关照;秦氏死后托梦,警以后事,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氏比凤姐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秦氏善良的本性与凤姐的毒辣性格真是天壤之别。为了展示凤姐的管理才能,为了揭露贾府的悲剧性腐朽,秦可卿必须死。“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秦可卿之死为凤姐的表演搭建了平台。
  凤姐也确实不负秦氏厚望。协理宁国府,她调查研究,查出问题;订立制度,明确纪律;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加强监督,奖惩分明;严格作息,以身作则;先急后缓,果决严厉。第十四回写道:“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也有惧贵怯官的,越显得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脂批:“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都知爱慕此生才”,是对凤姐管理才能的充分肯定,宁国府临时大总管确有值得称道之处。
  可让人难过的是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机变权谋,残忍阴毒,贪婪虚伪,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计赚尤二姐,终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的判词首句很值得品味:“凡鸟偏从末世来。”繁体凤字,拆为凡鸟,讽刺王熙凤脱掉了华丽的外装,就是个普通人了。譬如她的女儿巧姐后来就成为纺线的村姑。“偏从末世来”颇有责怪意,来的不是时候。作者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一个人岂能选择出生?其实作者是在控诉这罪恶的世界,在诅咒它消亡。秦氏殁后,凤姐的命意在于:这个家族的罪恶仍在继续且变本加厉,没有谁能够挽救将倾的大厦。
  总之,“十三回写秦氏之丧,贾珍锐意穷奢极欲,然作者欲借此以写凤姐之才”。[7]
  秦氏和宝玉风流冤孽深重,二者齐入香闺一梦,同赴太虚幻境,共领儿女之事,暗结珠玉之胎。“秦可卿,艳丽如桃花夫人,品行反在其下,虽享年不久,劣迹未著,然《红楼梦曲》中明明指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宝玉之试云雨情,是从她开始的”。[8]
  石兄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宝玉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警幻仙子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谁知他就想在太虚幻境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深陷迷津,堕落其中。尽管得尝富贵之愿,却“枉入红尘若许年”。石兄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宝玉也该由木居士、灰侍者渡出苦海。宝玉的人间风情由秦氏开启,宝玉的红尘罪孽也该由秦氏救赎。在作者笔下,秦可卿依然摆脱不了红颜祸水的偏见,她是道德沦丧的罪魁。有一首诗讽刺得好:“貌兼钗黛意何安?情惑玉珍责如山。家破国亡种种罪,从来只让女人担!”[9]
  作者通过秦可卿这个艺术典型的塑造,意在说明在道德全面崩溃的豪门,即使是贾宝玉也是病入膏肓,难以幸免。摆在宝玉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出家。
  四、展开情淫关系的讨论,引领红颜悲剧的命运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在贾宝玉身上作者做了很多爱情的大胆的尝试。第五回曹公通过太虚幻境的平台,通过警幻仙子对宝玉的警示,展开了情淫关系讨论。
  一般说来,情欲包括肉欲和心欲。肉欲是指肉体的欲爱,是性行为,是简单的动物性本能的欲爱;心欲是指内心欲爱的渴求,即柏拉图式的爱情。单纯的肉欲,放纵的肉欲称之为淫欲。曹雪芹创造性地推出了“意淫”二字:“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甲戌侧批:二字新雅。)‘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从甲戌侧批“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可见,曹公所谓“意淫”有别于一般的心欲。“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甚至在“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的宝玉为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操碎了心,他的“意淫”只不过是关爱、体贴的代名词。他的“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宝玉好色而不淫,被警幻仙子视为“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而贾珍、贾琏、贾瑞、贾蓉之流“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而更可恨者,他们“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他们扛着“情”的鲜艳旗帜,干着违背天地良心的罪恶勾当,他们都是口是心非、文过饰非的伪君子。
  曹公创造的“淫论”是他对社会、人生、性爱、情爱的深入剖析,是他一生实践的总结,是他悲天悯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可谓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从情欲到淫欲,仅一步之遥,作为社会人切莫荒唐地放出心魔。
  在动物世界里,弱小者往往借助群族的掩护以保全性命,但是,庞大的群体也有遭受集体围捕和杀戮的时候,那些小小的个体在徒然的惊恐万状的逃躲之后,最终惨烈地走向祭坛。《红楼梦》里的女性就有沙丁鱼似的命运。千红纵然一窟,万艳必定同悲。庞大的贾府看似参天巨树,却不能庇护枝上猢狲;看似广厦万间,却难容区区寒女。勇晴雯寿夭因毁谤,呆香菱魂归返故乡,贾元妃宫廷逢虎兕,贾迎春中山偏遇狼,林潇湘泪尽葬花魂,凤辣子途穷哭金陵——最可悲者,“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最美的,她必须最先死去,因为她肩负着引领红颜悲剧命运之重任。她不幸被命运抛进了宁国府这个大淫缸。秦可卿是来自养生堂的弃儿,她连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都无从知道,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她的婚嫁当然不能自主,稀里糊涂就来到了贾家。她不得不面对几个人物:粗鄙懦弱的贾蓉、羽翼未丰的宝玉、平庸无能的张友士、糊涂苟且的尤氏、无耻淫乱的贾珍。贾珍是宁国府掌门,一手遮天,翻云覆雨,为所欲为,无人敢管。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双管齐下,秦氏都只能就范。她只能含羞忍垢地活着,成为贾珍的玩偶;她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如履薄冰、命悬一线。一旦东窗事发,只好引身自挂,香魂绕梁。
  秦氏的耻辱是封建家族的耻辱,秦氏的罪过也该由贾家来背负。周颀曾感慨良深:“作者把她列在十二钗的最后一名,但又让她最先死去,这不正预示我们书中所有的美丽人物都将因繁华掩盖下的种种罪恶而最终毁灭吗?”[10]
  
  参考文献:
  [1]诸联.红楼评梦.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1963.
  [2]湛卢.红楼梦发微.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
  [3]罗盘.台湾红学论文选,1981.
  [4]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2001.
  [5]刘履芬.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1987.
  [6]丁广惠.秦可卿是什么人.红楼梦研究集刊,1981,第六辑.
  [7]徐凤仪.《红楼梦》偶得.
  [8]木村.红楼梦读后记.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
  [9]徐乃为.大旨谈情 红楼梦的情恋世界.
  [10]周颀.惜哉!可卿,冤哉可卿!可卿——秦可卿形象小议.红楼,2003,3.
其他文献
影片《嘉年华》的“嘉年华”意为“美好年华”,导演文晏的解释是:我们身处一个像嘉年华似的时代,光鲜而喧嚣。大家没有办法停下来去思考背后的人与事情。因此,《嘉年华》想要讲述的正是这背后的人与事。《嘉年华》摘得7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和54界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多项奖项之后,2017年11月24日于国内放映,恰与引起热议的“三色”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段,引起了双重的关注和热议。影片带给人的思考是强
摘 要: 作者从主导—主体、教材—学材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进行了反思,希望与关心语文教育的工作者们一起探讨、研究,共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体 主导 教材 学材    几年来,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新风貌的教材系列,这些教材的编撰者虽然走的路子不尽相同,但都在努力寻找语文教材的“主线”。但是,教材的“主线”到底是什么,“主体”的含义是什么,“主线”和“主体”又怎样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以体验者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    一、 关于体验式教学  1.体验。  “体验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还是会有大量的经典书作流传下来,并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这些书作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自古以来的书法名作,必定是“形神兼备”之作,既展现出优美的外在形式,又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故而流芳百世。  赵孟烦言:“学书
【教学背景】  《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文章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读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篇幅较长,而且因为时代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很难理解,学生读到鲁迅的文章就
摘 要: “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们不论在内涵、原则,还是实施方略上,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
一、模糊的边界  (一)时空纵向的扩散(传统、历史)  将历史的时间轴推移来看,无论是文化运动或是工业革命,每一个重大的节点都是时空轴上的一个小点,星罗棋布,每一个节点发生时间的不同,让这些点的疏密关系产生着变化。有的聚集在一起连成一片,比如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助推力;有的虽相对分散,但却又如黏合剂一般使分散的点黏接一起,比如起源于墨西哥的
摘要: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真实观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就事论事的写作模式,从而在更广阔的方面揭示生活的本质。它以内心的真实来回应20世纪人类生活状况的转变。在小说的气质表现上,这种真实观就是用一种荒诞的诗意来超越生活的苦难,从而深刻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  关键词:真实观 内心真实 荒诞    20世纪小说的主要潮流是现代主义,它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认识,它以反叛性、先锋性、实验
摘 要: 当下高校油画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即在油画教学中片面地重视对技法层面的训练,漠视对学生表达绘画艺术思想及审美的引导。本文立足教学方式的层面提出几点打破这一“瓶颈”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油画教学 “瓶颈” 策略    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在《致青年美术家的信》中曾言:“美术家应该深刻地认识大自然,应当和它节律合拍,这就要努力来使自己掌握技巧,有了技巧,往后就可以用独特的语
摘要:塞万提斯以不朽的神笔堆砌了一座丰碑,堂·吉诃德这一文学形象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小说以戏谑的文笔在笑料百出的故事中引人深思,而堂·吉诃德性格的复杂与多面正越来越被人津津乐道。堂·吉诃德诗人般的执着近乎疯狂,锄强扶弱的信仰,无处不显露着他陌路骑士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堂·吉诃德 疯狂 信仰 人文关怀    一个信仰。毁灭了人;  一个信仰,铸造了人。  堂·吉诃德,挥霍了一个信仰,却丰富了无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