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合鸣 共谱佳曲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鉴藏》上海特约编辑程助多次联系,笔者终于在10月16日下午在上海陈佩秋家中采访了她。陈先生精神很好,中气很足,全然不象是这个年纪的人。
  
  问:我们知道谢稚柳先生最初是画画的,是什么原因使谢先生也成了一位鉴定大家呢?
  答:最初谢稚柳是因为想把画画好,所以看了很多古代名家的作品,也做了一些像陈洪绶等名家作品的研究,慢慢的就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后来国家需要一些做鉴定方面的人才,所以谢稚柳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鉴定工作方面,画画反而是业余的了。
  问:您跟谢先生在家中经常交流关于画画及鉴定方面的心得吗?
  答:也不经常,因为他做鉴定工作嘛,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我就是在家里面,作为传统的中国妇女,家务占了我很大的时间,所以要画画就要挤时间。现在我年纪大了,杂事可以管得少了,但是朋友来往得反而多了,也占了我很多的时间,但总的来说画画比以前的时间还是多了。
  问:那您怎么评价谢老先生呀?
  


  答:现在说谢先生是大师,那都是别人说的,我觉得画院里有一些老先生也画得非常好。早期他的花卉学陈老莲,那时他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形成。谢稚柳的竹子画得非常好,那时他在重庆的家里种了很多的竹子,写生的竹子很多,他从临摹竹子变成了自己的风格。
  


  问:您觉得画画是天分重要还是勤奋重要?
  答:勤奋重要。在我看来天份只占20%到30%,勤奋占了百分之七八十。想画得好还要靠苦功,要多写多画多看古人的东西,吸取前人的精华,谢先生也是走的这条路。谢稚柳画竹子也是吸取了古代精华的东西,对他的绘画有所启发,再加上大量的写生,才能够让他的竹子自成一体。比如张大千荷花画得非常好,他起初也是学石涛跟八大,汲取了他们一些精华的东西,好的东西,把前人的东西精练概括到最终成了他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荷花。为了画好荷花,张大千在他们家附近种了很多的荷花。
  问:张大千先生成名早,那您觉得他是天分很高吧?
  答:他勤奋,画了很多的画,一有时间就画画。勤能补拙,喜欢画画,锲而不舍,一直追求画画,这个我认为就是天赋。比如说我们在重庆国立艺专时,大家画得都差不太多,即使高也就高那么一点点,但现在几十年过去,有的人就改行了,而我积累了几十年,现在再比较水平就差距很大了,那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天分。成功之路一个是勤奋,一个是执著于你所追求的,锲而不舍的去努力,最终应该能够得到成功。
  


  问:谢先生种了很多竹子,所以竹子画得非常好,张大千先生为了画荷花,种了很多的荷花,可不可以这样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答:可以这样说。因为绘画是视觉艺术,如果生下来是个瞎子,那他肯定不会画画。所以说画猫画狗难,画个鬼容易,因为没有人看过鬼。比如说画龙,它也是很多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成了龙。象是客观的,必须看到了才能表现出来。客观的东西变化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问:您怎么理解变法?
  答:变,一定是画家想变的时候才变,很自然地变。就像你老画一个东西,画久了也就烦了,或者像我们生活中吃一种菜,总吃肯定就不喜欢吃了。
  问:您觉得画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吗?
  


  答:苦是苦,但是当你画了一幅非常好的画,你会觉得精神非常愉快,那种感觉是别人很难体会到的。所以谢稚柳也是这样子,喜欢绘画并执著于此,包括他做的鉴定的工作也源于此。
  问:有时鉴定家在鉴定一些古画上面有些分歧,您怎么看呢?
  答:我认为鉴定古画要有科学性,有依据。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幅绢画,那个画断裂了,有人讲后半部分画得非常好,前半部分是后人仿的,但是后来我有幸拿到这幅画的资料,我把断裂的画放在一起用电脑一个一个地对细部,眉毛、眼睛、胡子、头发,最后我认为这幅画前后两部分是一个人画的。
  问:那您电脑也用得非常好吧!
  答:是。这得益于我原来是学理工科的,我数学、物理学得都挺好的,所以对我用电脑大有帮助。比如说用电脑比对印章,过去用肉眼很难判断的细节在电脑里就会看得非常清楚。另外,绢各个时期的织法也是不一样的。
  


  问:您现在也在搞鉴定工作吗?
  答:最近因为找得比较多,所以社会活动也较多,这七八年来就比较系统的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比如鉴定张大千的画,他所有的画册我都要看,每个时期的风格、习惯都要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最近这几年经常有人让我看谢稚柳的画,那以前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只是看看大概就可以,但是现在要你说真假就必须对他做研究,所以研究谢稚柳的画也花了我不少的时间。
  问:那您研究古代的字画也要研究艺术家各个时期的风格吗?
  答:肯定是需要,但是有些人的字画存世量很少,想研究都找不到更多的资料。
  问:您觉得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利于做古画鉴定的工作吗?
  答:肯定是这样子。现在陕西就有专门的人在研究古代不同时期绢织法的不同,等研究成果出来了可以作为鉴定古画附助的方面,另外,根据印泥在画上的着色也可以研究出出自不同的时期。另外每个人的书写是有不同的习惯的,所以研究他的笔画也是比较客观的。
  问:我知道谢稚柳先生的人品非常好,您能谈谈吗?
  


  答:是。他对待朋友非常好,甚至对待素未谋面的人也都是非常好,到他后来住院的时候还有人到医院去求画,只要他身体稍好一点就帮人把画画完。有一次他送了几幅画给别人,那个人因为经济的事情家里都被抄了,后来公安局找到谢稚柳,问他要不要把他的画收回来,他就说不用收回来了,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了。
  


  问: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有朋友买了您的画,请您帮助看一看,如果是假的您就把假画留下了,再给朋友画幅画拿回去?
  答:是。他们花了钱买了假画,到我这儿我就把假画撕掉了,免得假冒伪劣再出去害人,然后再给他画一幅就是了。
  问:为什么给撕掉了?
  答:怕他认为我把好画换掉了,所以就撕掉。但现在我可没有这个精力了,你们要买画就要当心一点,最好看清楚一点,不要大而化之的认为市场的画都是真画,要慢慢提高自己的水平,别去买市场上的假画。
  问:书画作假是历代就有吗?
  答:是。从字画可以变成商品流通就开始有了,现在我看假的这么多才想起那时我看李成的画有很多就是假的,事物就是这样子,有真就有假,有正面就有反面。
  问:那对于喜欢像谢稚柳先生的画、喜欢您的画的人来说,他们怎么样可以买到真的画呢?
  答:那就要做很多的功课了,应该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上海就有一个人,原来最早的时候就是买假的,后来可能就做了很多功课,现在基本上买的都是真的了。那天拿来一幅谢稚柳的画让我提字,我一看这幅画真的挺好的,他前几年买的,才花了几千块钱。有些人看谢稚柳的画后期的看得多,早期和中期有一些画反而看不懂,所以就能买到,还有人跟他说这幅是假的吧,他听了也不以为然。像他这样子就用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做到很好了。
  问: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担忧吗?
  答:我不担忧,绘画也好、书法也好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南宋跟北宋不一样,明清和现代的画又有很大的不同。现在靠近西方的多,线条的少,慢慢又会回到传统,这是一个过程。
  


  问:您跟谢稚柳先生生活在一起对您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吗?
  答:肯定有一些帮助,我那时跟谢稚柳出去看了不少好画,但有时候也带给我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90年代的时候,我们去香港开研讨会,上海就定了三个人,谢稚柳、程十发和我,名字已报到北京,就批了他们两个人,说谢稚柳怎么还要带家属去啊?后来他们到了香港,那边的组织者赶紧打电话叫我去,说她不是家属是代表她自己来的,后来我赶去,但开幕式已经结束了。还有一次我们到北京开学术会,在火车上碰到朱屺瞻老先生,他就跟我说,你是照顾谢稚柳去的吧,因为朱老带着他儿子,他儿子就是为了照顾他。我就笑了笑没有说话,谢稚柳就说:我还没有资格要陪同。所以在这方面我是很吃亏的。
  问:是啊,我知道您在50年代就进了上海中国画院?
  答:是。我和程老是画院里最年轻的。
  问:在鉴定《步辇图》真伪的时候,除了研究它的艺术性外,寻找参照物也是比较关键的。您将《历代帝王图》作为参照物与《步辇图》比较,两者的差别在哪里?
  


  答:我是从艺术性和艺术风格入手的。我认为,从《步辇图》艺术性来看,它是伪作,画画的决不是阎立本。我之所以怀疑它,是因为它的艺术水平不高,让我追究下去,才发现了问题。从画来看,它有很多违反常识或者讲违反规律的地方,其中包括历史真实性。再者,从画的题跋、印章以及绢地的陈旧度来看,都有不少疑点和破绽。画中女子脖子上挂一根绳子是最糟糕了。市井中,独轮车才挂一根绳子,为了有一个支点。这个步辇小得很,坐在上面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来,只要想想这些就能发现:这是阎立本画的吗?他是丞相呀,对宫里的东西熟悉,皇帝的服饰也清楚,所以《历代帝王图》在服饰方面就画得很准,而《步辇图》中的唐太宗简直就穿一件便衫。皇帝应该穿着相当考究的朝服,从《历代帝王图》就可以看出,使臣也有使臣穿的服饰和鞋。《历代帝王图》中辇的把手很长,上面有皇帝用的扶手,是活络,可以拿下来,它是用彩漆装饰过的,辇上还有装饰物。辇由六个男的抬,前后两个,中间的人是为了方便换手,四周由四名男子抬辇。而《步辇图》中前面只有一名女子用绳子挂在脖子上双手抬辇,就能把唐太宗抬走,岂不滑稽?再说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不穿朝服却穿了便装。大家都相信米芾,相信《宣和画谱》,但是都忽略了“那图非此图”。当然,为了研究的严密性,除了对绘画进行艺术性和时代风格的对比研究,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结果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更证实了《步辇图》是伪作。
其他文献
田黄的种类不少。同种田黄也因熟与不熟而存在差异,然而它们的质和色泽的趋向性是一致的。张俊勋先生打乱田黄的产地,用颜色作标准将田黄分类,无疑比以前纯以产地分类前进了一大步。然而,自然的染色绝对不等同于人工染色那样统一和规范,而且传统的命名也非一致:有的用颜色直接命名,如红田、白田、黑田;有的却以类似某物的颜色命名,如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鸡油黄……这些名,我看全部来自研究寿山石的文人和石农对田黄的
期刊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写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碑帖里只有李邕的《云麾李思训碑》最好。他家里挂着一副宋代陈抟写的对联拓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抟(下有“图南”印章)。”这联的字体是北魏《石门铭》的样子,这十个字也见于《石门铭》里。但是扩大临写的,远看去,很似康南海写的。老先生每每夸奖这副对联写得怎么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以说明这联上字的水平之高。我还看见过
期刊
耿宝昌,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他主持编写了多部陶瓷专著,其中,由他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古陶瓷研究鉴定的详尽专业论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鉴定宝典。    梅辰:中国丝绸的出口远早于瓷器的出口,为什么国际上称中国为“瓷器”(CHINA)而不是“丝绸”(SILK)?  耿宝昌: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至今
期刊
杨明义,生于江苏苏州市, 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专,198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后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居北京。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问:十多年前,就听说苏州有个杨明义,专画江南水乡,可不久就听说你去了美国,在国内也看不到你的作品了,后来又听说你已回国了,如今在北京见到你,能否谈谈您目前的情况?   杨:我回国也有一段时间了,
期刊
处于蓝天、绿草、清风、碧水、阳光之间,人顿觉无比的惬意,能悠闲的在此间游戏,自是心旷神怡。高尔夫球运动既如是,所以说再没有哪一种运动,能像高尔夫球这样优雅恬静地与大自然如此的亲近,世人青睐戏乐其间的同时,无疑也能更全面的了解天与地。  在西方体育史学界,有人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英文中GOLF音译为“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457年苏格兰议会的文件中,当时国王詹姆斯二世下令禁止民间的高尔夫
期刊
汤文选,1925年出身于湖北孝感市,早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2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艺术学院任教,历任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北美协副主席,中华炎黄画院副院长。1954年创作的新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获全国美展一等奖而成名,后主攻花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之一。  出版有《大师谈艺——汤文选谈艺录》、《中国近现代名家·汤文选》、《中国近现代名家·汤文选花鸟画精选》、《中国画名家经典·汤
期刊
2005年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嘉德秋季拍中将程十发的40幅彩墨连环画《召树屯和喃娜》拍出从未有过的历史新高1000万元人民币,加上佣金1100万人民币。从程十发历来的拍品及国内曾经拍过的连环画原稿均未达到过这一惊人的天价。  可见程十发绘画艺术在国内的崇高地位及广泛的市场基础。而且这套连环画也是程十发绘画进程转折期的代表作。程十发1941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在松江家中练习
期刊
蔡知新,1936年生于江苏盐城。受父严格家教。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其艺术成就被载入数十种辞典、名人录、美术家传等。出版有《蔡知新画集》、《蔡知新中国画新作》、《蔡知新人物画集》等。    现为大学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江苏画坛上被人们誉为独步艺坛、享誉中外的江苏水印木刻版画,蔡知新可谓是开拓发展的元
期刊
李平野,浙江绍兴人,1931年生,17岁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  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办个人画展,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也有好评,曾荣获“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等诸展金奖、荣誉奖,并在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国内多家报纸有评论文章及刊登作品。  作品被刘海粟纪念馆、中国电影基金会、桂林博物馆、泰国曼谷中国书画
期刊
陈雄立,1939年生于北京,1956年参加以齐白石为会长的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为李苦禅大师入室弟子,1980~1989年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任教,1987年赴澳大利亚举办个展,1989年赴美国,参与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国际文化遗产节,获赠孟市荣誉公民证书。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社画会名誉会长、北京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美国中国书画史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