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书斋啸晚风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平野,浙江绍兴人,1931年生,17岁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
  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办个人画展,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也有好评,曾荣获“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等诸展金奖、荣誉奖,并在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国内多家报纸有评论文章及刊登作品。
  作品被刘海粟纪念馆、中国电影基金会、桂林博物馆、泰国曼谷中国书画院以及公司、个人等收藏。
  
  虎,王者之象也。把虎作为威猛、雄健的象征和审美对象,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虎也是历代画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老虎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昔日的山中之王,濒临灭绝,成了保护对象。但人们对虎的审美意趣不会因之而淡化,而且会越来越强烈,物以稀为贵是也。
  时下,画虎的人不少,然可观者寥寥,照抄前人虎皮者居多。蛰居于广州珠影厂一陋室的李平野先生,应是当世画虎名家中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一位。在其笔下,画虎这古老的题材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李平野1931年生,祖籍浙江绍兴。1947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校长刘海粟大师的器重。刘海粟大师10上黄山写生,其中第九次就点名让李平野陪伴。解放之初,李平野由于对当时美术界流行的一些观点,如全盘学苏和传统虚无主义持不同意见,并为之据理力争,一下子成了批判的对象,从此厄运一直尾随着他,甚至在“文革”中锒铛入狱,整整坐了11年的班房。坎坷的命运使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铸成了他宠辱不惊,耐得寂寞的坚强品格。
  


  李平野对老虎有独特的认识,他的虎没有“帝王之气”,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张牙舞爪、虎虎生风的威势,故不压人,不吃人,也不落猛虎下山那类俗套。他把虎当作有七情六欲的人来画,倾尽心血,掷尽肝胆,把守护丹田的那一团阳刚之气,全都在毫端泻尽,甚至把老虎当作了自己的化身。在他笔下,虎有爱子亲情,虎有恋母情结,虎有思乡之梦,虎有醉酒之眠,虎有天伦之乐,虎有清寂哀伤……孤独清寂,威而不露,就像先生其人,有傲骨而无狂态,把尊严和抱负含蓄起来,深藏起来,灌注于其画作之中。
  


  李平野画虎,摒弃了前人画虎沿习已久的披毛法和撕毛法。而是采用焦墨枯笔,以狂草的笔法恣意挥写,直抒胸臆,线条老辣简洁,痛快沉着,有如刀切斧削,造型生动活泼,无论跳、跃、扑、伏,皆栩栩如生。尤其是其所写之虎犊,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惟妙惟肖,憨厚可爱;构图简洁奇逸,匠心独运,意远情深。他的画简极生神,着笔极少,却从不“玩”艺术。每有所作皆强力弥满,真气内充。他不尚逸笔草草,却强调意匠经营,表现的是凝重和深沉。从其画中不难看出,他得到了刘海粟大师的重、大、力、拙的精神,浑厚质朴,不坠流俗。这是师承。然而他又不为师门所囿,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追求形式的美,变型的美。使作品更具时代气息,着力表现作者真诚坦荡的深刻内涵。
  


  李平野的虎,看不出是百兽之王,而是笼中之物,那悲怆的神情,那种无奈、凄然的心态,隐约透出作者饱经沧桑和看破世尘的内心世界。这也许是李平野对自己半世坎坷,沦落江湖,历尽风波,饱尝辛酸,深切体验到人世间的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吧。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被人喻为奴隶的牛、马,在李平野的笔下,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他笔下的牛和马,解脱了枷锁,回归自然,自由驰骋于广原,正如人性的解脱。仔细品味,从那浅淡的画面中,可以感悟到人性的呐喊,强大生命力的涌动和倾泻,画面寥寥数笔,空灵广袤,引人遐思。一幅李平野的画悬于室内,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观之如品醇酒,品香茗,令人神往,令人陶醉,更像是一位无言的知音相伴,为你驱散尘世的烦恼,充实寂寞的心灵。
  


  时下,“大师”满街走。报纸为之粉墨,电台为之鼓噪,市场为之哄抬。而李平野不是大师,只是一个不求闻达,不计功利,默默耕耘的艺术赤子。他画得很苦,苦得不堪为外人道;他画得很甜,甜得无法为外人道。
其他文献
西汉末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其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奉孝老母,养寡嫂、护兄子,以孝悌德行著称。但而后其所为,才让历史看明白,巨奸常以善面示人,“画皮”此说既可为之写照。新朝夹与两汉之间,存世仅14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王莽在政治上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其将辽阔广袤的汉国土上的经济搞得一团糟。改官制、改区划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
期刊
随着耀州窑黄堡窑场及上店、立地坡等窑区发掘,加之有蓝田县南寨、耀县柳林、三原县西秦砖窑、铜川红土镇东王村等地金代耀州瓷窖藏先后面世,耀州窑毁于金元兵火的传统文献记载已得到纠正。金代耀州窑可分为前后两期,金代前期延续了北宋青瓷的风采,既有偏青绿色、玻璃质感强的青釉品种,也有月白釉新品种,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又尝见北客言,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反映耀州瓷在金国统治的北方
期刊
田黄的种类不少。同种田黄也因熟与不熟而存在差异,然而它们的质和色泽的趋向性是一致的。张俊勋先生打乱田黄的产地,用颜色作标准将田黄分类,无疑比以前纯以产地分类前进了一大步。然而,自然的染色绝对不等同于人工染色那样统一和规范,而且传统的命名也非一致:有的用颜色直接命名,如红田、白田、黑田;有的却以类似某物的颜色命名,如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鸡油黄……这些名,我看全部来自研究寿山石的文人和石农对田黄的
期刊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写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碑帖里只有李邕的《云麾李思训碑》最好。他家里挂着一副宋代陈抟写的对联拓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抟(下有“图南”印章)。”这联的字体是北魏《石门铭》的样子,这十个字也见于《石门铭》里。但是扩大临写的,远看去,很似康南海写的。老先生每每夸奖这副对联写得怎么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以说明这联上字的水平之高。我还看见过
期刊
耿宝昌,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他主持编写了多部陶瓷专著,其中,由他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古陶瓷研究鉴定的详尽专业论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鉴定宝典。    梅辰:中国丝绸的出口远早于瓷器的出口,为什么国际上称中国为“瓷器”(CHINA)而不是“丝绸”(SILK)?  耿宝昌:瓷器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至今
期刊
杨明义,生于江苏苏州市, 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专,198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后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居北京。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问:十多年前,就听说苏州有个杨明义,专画江南水乡,可不久就听说你去了美国,在国内也看不到你的作品了,后来又听说你已回国了,如今在北京见到你,能否谈谈您目前的情况?   杨:我回国也有一段时间了,
期刊
处于蓝天、绿草、清风、碧水、阳光之间,人顿觉无比的惬意,能悠闲的在此间游戏,自是心旷神怡。高尔夫球运动既如是,所以说再没有哪一种运动,能像高尔夫球这样优雅恬静地与大自然如此的亲近,世人青睐戏乐其间的同时,无疑也能更全面的了解天与地。  在西方体育史学界,有人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英文中GOLF音译为“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457年苏格兰议会的文件中,当时国王詹姆斯二世下令禁止民间的高尔夫
期刊
汤文选,1925年出身于湖北孝感市,早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2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艺术学院任教,历任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北美协副主席,中华炎黄画院副院长。1954年创作的新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获全国美展一等奖而成名,后主攻花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之一。  出版有《大师谈艺——汤文选谈艺录》、《中国近现代名家·汤文选》、《中国近现代名家·汤文选花鸟画精选》、《中国画名家经典·汤
期刊
2005年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嘉德秋季拍中将程十发的40幅彩墨连环画《召树屯和喃娜》拍出从未有过的历史新高1000万元人民币,加上佣金1100万人民币。从程十发历来的拍品及国内曾经拍过的连环画原稿均未达到过这一惊人的天价。  可见程十发绘画艺术在国内的崇高地位及广泛的市场基础。而且这套连环画也是程十发绘画进程转折期的代表作。程十发1941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在松江家中练习
期刊
蔡知新,1936年生于江苏盐城。受父严格家教。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其艺术成就被载入数十种辞典、名人录、美术家传等。出版有《蔡知新画集》、《蔡知新中国画新作》、《蔡知新人物画集》等。    现为大学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江苏画坛上被人们誉为独步艺坛、享誉中外的江苏水印木刻版画,蔡知新可谓是开拓发展的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