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知识启蒙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优势来构建现代化的高效语文课堂已经成为一线小学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教學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信息技术手段;现代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成为各阶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其本身是一门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都比较突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合理的重塑与改进,使语文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强化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不够重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其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形式变化。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的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仍然比较根深蒂固,只注重于使用教材、黑板等固有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对各项信息技术手段则不够重视,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教师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会浪费课堂时间,分散学生精力。这样错误的观念认识就导致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只能停留在口号式的宣讲中,无法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使语文课堂与现代化、科技化教学潮流相背离。
  (二)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较低
  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粉笔、教辅等教具不同,其是各类电子科技的最新产业结晶,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都比较低下,一方面教师只懂得使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资源查找等常规的简单操作,在教学时迫于无奈常常是直接复制互联网上的课件;另一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无法准确把握,往往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美术化等外在特点,而忽略对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入和合理讲授。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运用中很容易出现偏差,无法使各项教学活动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而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也是最有效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多样的教学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本内容进行多维度呈现,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到“主动学”。比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等古诗时,学生一开始对于文言内容难免感到陌生和抗拒,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图片与视频,使学生虽然身在教室却可以亲眼看到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运用信息技术多样化创设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口头讲述来创设情境,但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效率不高,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在心理要求。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来多样化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功能营造出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探索意识。比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雷锋》的电视剧片段和《我学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创设出艺术化的课堂情境,而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促进学生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互相结合,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熏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还不丰富,相对来说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就比较差,对于课本中的很多内容往往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围绕课本内容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吃透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比如教学《我来编童话》这一写作活动时,大部分学生面对灵活新颖的童话写作格式都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中的经典童话故事,并为学生播放写作培训课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总结写作技巧,而后指导学生进行扩写和仿写,最终使学生能够真正独立完成写作训练的任务。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和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一般并不会涉及十分深奥晦涩的内容,反而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博与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从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完善语文知识架构。比如教学《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时,其篇幅较短,学生阅读完往往会感到意犹未尽,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同时为学生播放这些神话故事的影视化片段,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更加深入的课堂学习体验。
  (五)运用信息技术延伸语文课堂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过程,而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如果单靠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往往就会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延伸语文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扩展,使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外也能够便捷地学习语文知识。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线索、课文结构划分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后将文章主题、修辞手法、重点语句等内容也制作成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促进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延伸语文课堂,从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趋势,促进学生逐渐爱学语文、想学语文、要学语文。
  参考文献
  [1]陈逸风.让多媒体技术有效服务语文课堂教学——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42).
  [2]马宏伟. 取长补短方能成就双赢——浅析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优缺点[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6(10).
  [3]叶剑华,黄澄辉.活用信息技术成果助力小学语文教学——以Seewo白板及授课助手的应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4]张颖.以“技”之长,圆“课”之美 ——以《望月》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38).
  [5]马兰.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情境课程设计——以小学语文《种一片太阳花》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言为心声”,语言是无形有力的教学工具,只有用智慧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课堂上信口开河,只能让学生乏味反感。对语言进行选择,努力做一个能说会道的教师,做一个语言优雅风趣的优秀教师,这是教育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对于教师而言,优雅风趣的语言表达是自身外在素质和内在涵养的综合展示。为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畅谈交流中增长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只有不断探索语言艺术途径,方可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其蕴含的思想和灵魂渗透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更肩负着要爱国学、传承国学的基本理念与精神价值的重要责任.努
【摘要】作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求实的素质,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以往的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写作技巧,写作要求过急过高,在培养出一小部分写作“尖子”的同时,也“培养”起了虚假的文风,更使大部分学生视作
【摘要】比喻是一种最普通而又最实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议论文最基本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感知及赏析比喻的美,达到对比喻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创造比喻句,能够灵活而又准确地运用比喻句,并通过拓展和延伸,将其运用在整篇作文之中。  【关键词】比喻;赏析;创造;运用;议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艺术
第一部分 Th1、Th2和Th17与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一个适合实验研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SS)动物模型的方法,
【摘要】“读书能够使人充实,讨论能够使人机敏”,个体的阅读史其实反映的便是它的精神发育史。新形势下,我们在强调知识传递教育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展开科学、合理、恰当的阅读活动对强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关键主要在于阅读知识的积累。“晨诵”以及“午读”是阅读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我们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一步
【摘要】语文好不好,除语文修养、语文思维等以外,还与语文好习惯有关。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说:“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可见,习惯的影响是多么深刻和巨大的。巴金强调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自然,要学好语文,也要培养学习者习成语文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 ;语文教学;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现代中学生普遍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针对此类现象,本文从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希望对中学生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中学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七年级学生
【摘要】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闽南方言;闽南文化;小学语文  【中图分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反映出来。本文通过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平时多阅读、积累,插上合理的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等方面来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关键词】兴趣;积累;技能;仿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许多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会深深地明白:读和写关系密切,读能够促进写,写能够启迪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