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名著阅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就名著阅读向一千多名大中学生调查,调查结果是: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4%,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23%,太难了看不懂的占4%,其他占4%,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85%的大中学生不读名著。
  以上数据令人吃惊,经典名著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沥血之作,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对传承文化、启迪智慧、丰富涵养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它远离我们,这又何尝不是当今教育的悲哀?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引领孩子进行名著阅读,让名著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呢?
  一、创造条件,保证时间,扎实推进阅读,融名著于教学中
  1. 让名著阅读走进课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家统一规定了教材,于是就有了规定的课时安排,规定的教学内容,规定的测试题型……,从本人入学起,每学期所发的语文课本成了老师一学期传授的唯一书本,每两天或三天学一篇课文,这样要足足学上一个学期,然后期末复习,也是语文书上的字词与课文等,最后考试,考试内容当然是书上的。就这样一直读到高中毕业。人生的黄金时段就在一本又一本的语文书上度过了。试问,能有多少时间或机会去接触那些厚厚的名著?可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我们现在还在这样做!每一次听文学大家讲如何学语文,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它将比语文书更有益于孩子将来的长足发展,它值得每个人一生去品悟,去体会。我们要打破陈规,将语文课腾出一些时间来给孩子阅读。让阅读走入课堂,让书本真实地呈现在孩子眼皮底下。
  2. 让名著阅读成为作业
  纵观很多学生的语文作业,大都是字词抄写或做习题,鲜有阅读文学作品并做读书笔记的。名著大都是厚厚的作品,文言色彩浓厚,如若单单只给几节课的时间给孩子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就拿《水浒传》来说,一百二十回,一周如若拿出三节课的时间读书,也可能只能勉强读完一二回,那要多少周才能读完?这样至少要耗上三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必须得找其他时间来保证孩子的阅读,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了,我们少布置甚至不留与语文书有关的作业,让孩子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读名著。有人问:光读课外书去了,那如何保证语文学习成绩?君不知莫言同志只读小学六年级,后来他就去读村里的书去了,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难道他是读语文书读出文学奖的?本学期,本人所在学校有十一个班级将每日的语文作业改为了课外阅读,至目前来看,无一班级成为语文学习的困难班级。
  二、由浅入深,培养思维品质,读出名著厚度
  1. 知其意,明内容
  任何一本书,最基本的阅读是掌握其叙述的内容与情节,特别是长篇小说,有着庞大的内容体系与精细的人物架构,这需要在阅读时及时记录与不断回顾,才能将书的前后准确连接,如若哪里脱节,则对于后面内容的理解就存在障碍了。正如前面朱熹所说“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了。在阅读一本名著时,要引导孩子对每天读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理清文中复杂的各类关系。比如读《水浒传》,108个好汉逐个登场,场面何等恢宏,加上各事件牵连紧密,错综迷离,如若不随着逐日的阅读进行逐一梳理的话会造成后面阅读的困难。还有比如《红楼梦》,光荣国府、宁国府的若干人马就足以让人头疼,还有那么多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更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
  2. 品其言,悟其妙
  一本名著,它的語言魅力经久不衰,在读通文的基础上,要着重于品味其语言,习得其语言。可以适当进行积累,可以进行品析,可以仿其写法创作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品味语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吸纳其语言特点,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通过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悟赏析,建构古今对话的桥梁,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相通相融,使文化传承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1. 确定学习的目标。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分析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分解、转化为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合作小组的学习任务,即:要做什么、如何做、达到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有效的历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历史教学要注重能力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历史教学必定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在历史教学中比较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历史想象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和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对他们的教育是一个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学习纪律明显落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管教,问题日益显得严重。就我校来说,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5%,而有25%的留守儿童有一些想改又很难控制的坏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赌博、迷恋电子游戏、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等,甚至有的还会彻夜上网,其中大部分留守儿童的这些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  摘 要:学校是非遗传播传承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非遗进校园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文章以广州近年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例,分析非遗进校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从调整基础教育教学大纲、把握各层次非遗教育重点、大力培养师资力量、着力组织编写教材等几方面着手来推进非遗在校园的推广力度。  关键词:非遗;校园;师资;教材  引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非遗资源十分丰富,非遗进校园实践近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与《湖南教育》相识、相知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感觉自己一直都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并且逐渐找到了课堂教学的门路。这期间,我最想感谢的“老师”就是—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对于低年级的写话,新课标也明确了要求:“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因此,低年级写话作为写作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使写话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话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其实低年级的写话并不难,要打开这扇门,关键找到开启这扇门的钥匙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我们就要有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一、从内容的理解走向“语言的习得”  語文教学就是从一个关键的“字”,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句子”入手,踏踏实实地品味语言,从中品出“工具”,品出“人文”。  (一)读而吟诵,其“悟”自现  古人云“读
本文旨在验证核心自我评价与班级类型的关系,以及针对性别、年级和班级类型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研究工具  采用杜建政等人2012年修订的本土化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修订后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共有10个标准化的题目,包含有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和消极的评价,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4。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0,分半信度为0.81。  二、被试  被试为四会市华侨
体验是主体通过外部的行为活动引起自身内在的某些变化的一种活动。这种“内在的某些变化”包括知识的内化、情感的升华、态度的转变或实践技能的提高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