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认识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理解什么叫创新.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人们知道,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决定事物的功能.当需要事物具备新功能时,人们往往采取按“新关系”组合要素的办法.如果不想改变事物的功能,却要求更合理的结构,其做法也是找到能承载“更合理的结构的要素的新关系”.从转基因技术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是发现新关系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创新能力”——我们可把它解析为六个主要成分:(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6)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这说明牛顿的伟大成就是在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好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和形成新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则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由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等智力活动,把所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进行分析综合,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智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所以教学过程应当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为一体的活动过程.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本人认为,应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去努力.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认真去做.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求解兴趣,引导学生一个个去解决.
  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3.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对此,教师只应引导和鼓励而不压抑.科学发展史表明,思维的求异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和“胡思乱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书上所讲观点,敢于独抒新见,知识也就学活了.
  4.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先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的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例如,在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卢瑟福是怎样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核式结构理论的.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人类探索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是用高能粒子轰击.从而使学生掌握研究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猜想→实验→假设→检验→修正”,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将来不断创新.
  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时刻注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希望自己浅薄的见解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让我们为了学生的未来共同出谋划策.
其他文献
一  昨天5点,我下班前巡视了一下校园,发现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有三个班级还有学生逗留在教室。问到了都是说要做值日。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楼二楼有两个班,也就是四年级,在三楼有一个班,那是五年级。联想到此前几次发现教室里放学很久了还是灯火通明,有人声吵嚷,就觉得这不是个小问题了。  为什么总有学生走得很晚?为什么一个值日工作要做那么长时间呢?  我走近这些教室的时候,发现逗留的学生并不真的在做值日,而是
焦点一、定语从句的概念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作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作先行词。定语从句必须放在先行词之后,对先行词起限定作用。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作关系词,它包括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等)和关系副词(where, when, why等)。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在从句中需担当句子成分,但无实际意义。例如:  The m
阿基米德(Archimedes,287 BC~212BC)出生在古希腊叙拉古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 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 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旱季,他看到农民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