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语文”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全语文”认为不可把语言的内容与技巧进行机械地划分,不应该分项孤立训练,要鼓励学生大胆、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人在幼儿时期,读写能力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只要教师能善于引导和启发,那么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就能提前得到开发,并且可以和口头语言一起齐头并进。
一、作文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的最终呈现方式是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因此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用字要正确规范,行文要流畅生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注重识字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体现了“读写分流、提前阅读”的理念。但这也给低年级提前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由于识字量大,导致学生生字掌握不牢固,因此在作文中就会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不少老师对此大伤脑筋,感觉力不从心。一些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反复读写,把时间都耗费在字词训练上了。殊不知这样机械重复的做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不可取,我们不妨降低对学生作文书写的要求,一是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先用汉语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等写作结束后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方式把这些字补全;二是可以采用两人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在家建议由家长和孩子来共同完成,孩子口述家长记录,完成后再让学生朗读或抄写一遍。当然在学校也可以由师生、生生来合作完成。这两种做法既可以降低书写的要求,又不影响学生写作的进行,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作文思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书面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有人把写话和作文混为一谈,认为写话只是作文的初级阶段。其实不然,写话主要以句子训练为主,主要发展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作文则是要考虑谋篇布局,主要发展的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把写话作为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先引导学生把话说正确、说完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话说准确、说生动。乍一看,这也是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却耽误了学生这一能力的发展。这是由于在一年级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刚开始接触写话时遵循由说到写的原则还是可行的。但随着孩子进入二年级,他们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以及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就应该及时过渡到作文形式的训练,尽快发展孩子的书面语言表达。因为书面语言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而作文教学恰恰就能促进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逐步把书面语言从中独立出来,挣脱对口头语言的依赖。
三、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作文内容的选择比较单一,要么是看图作文,要么是给材料作文,要么是复述原文,要么是模仿例文作文,这些形式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导致学生最终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有的学生最终变成了机械模仿,甚至背诵原文照搬不误,试问:这样的作文教学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要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始就要注意作文内容的选择。最好的作文训练不是重复他人的故事,人与亦云,而是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让二年级的学生多写想象类的作文就能做到这一点。另外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续写、补写,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书面写作能力。
四、写作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当前的作文教学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追求快餐式作文,东拼西凑,以期立竿见影,却忽视了学生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也附加上条条框框,无论是内容、语言、表达形式还是立意等方面都要合乎老师的胃口,忽视了学生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言不由衷,久而久之也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因此从低年级开始作文教学阶段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学生喜欢听童话故事,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编编童话故事写下来。讲评时要善于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多鼓励学生。只有让学生爱上了写作,让他们乐于“我手写我心”,他们的写作能力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然,在目前的教学中,低年级仍然称作是写话练习,到中年级才是作文教学。低年级语文老师,要有长远的打算,为学生后续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把习作教学前移到低年级当中来。提前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选择适合低年级孩子实际的写作内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所欲言,在轻松的氛围里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想象,为孩子今后的习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我们的孩子定能够在作文的天空中快乐翱翔。
一、作文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的最终呈现方式是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因此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用字要正确规范,行文要流畅生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注重识字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体现了“读写分流、提前阅读”的理念。但这也给低年级提前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由于识字量大,导致学生生字掌握不牢固,因此在作文中就会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不少老师对此大伤脑筋,感觉力不从心。一些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反复读写,把时间都耗费在字词训练上了。殊不知这样机械重复的做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不可取,我们不妨降低对学生作文书写的要求,一是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先用汉语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等写作结束后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方式把这些字补全;二是可以采用两人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在家建议由家长和孩子来共同完成,孩子口述家长记录,完成后再让学生朗读或抄写一遍。当然在学校也可以由师生、生生来合作完成。这两种做法既可以降低书写的要求,又不影响学生写作的进行,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作文思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书面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有人把写话和作文混为一谈,认为写话只是作文的初级阶段。其实不然,写话主要以句子训练为主,主要发展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作文则是要考虑谋篇布局,主要发展的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把写话作为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先引导学生把话说正确、说完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话说准确、说生动。乍一看,这也是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却耽误了学生这一能力的发展。这是由于在一年级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刚开始接触写话时遵循由说到写的原则还是可行的。但随着孩子进入二年级,他们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以及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就应该及时过渡到作文形式的训练,尽快发展孩子的书面语言表达。因为书面语言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而作文教学恰恰就能促进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逐步把书面语言从中独立出来,挣脱对口头语言的依赖。
三、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作文内容的选择比较单一,要么是看图作文,要么是给材料作文,要么是复述原文,要么是模仿例文作文,这些形式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导致学生最终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有的学生最终变成了机械模仿,甚至背诵原文照搬不误,试问:这样的作文教学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要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始就要注意作文内容的选择。最好的作文训练不是重复他人的故事,人与亦云,而是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让二年级的学生多写想象类的作文就能做到这一点。另外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续写、补写,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书面写作能力。
四、写作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当前的作文教学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追求快餐式作文,东拼西凑,以期立竿见影,却忽视了学生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也附加上条条框框,无论是内容、语言、表达形式还是立意等方面都要合乎老师的胃口,忽视了学生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言不由衷,久而久之也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因此从低年级开始作文教学阶段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学生喜欢听童话故事,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编编童话故事写下来。讲评时要善于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多鼓励学生。只有让学生爱上了写作,让他们乐于“我手写我心”,他们的写作能力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然,在目前的教学中,低年级仍然称作是写话练习,到中年级才是作文教学。低年级语文老师,要有长远的打算,为学生后续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把习作教学前移到低年级当中来。提前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选择适合低年级孩子实际的写作内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所欲言,在轻松的氛围里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想象,为孩子今后的习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我们的孩子定能够在作文的天空中快乐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