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4~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2008年5年来出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的顺位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本地区人员的疾病构成分布情况,以探讨医院疾病的监控重点,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并为我院合理调配各科工作人员、物资、设备的分布;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住院;疾病构成;顺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27-017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我院2004~2008年疾病分类年报表。以出院病历首页为依据,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按ICD-10标准分类,将出院病人按年龄、性别分类,归纳成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表。
  
  2结果
  
  1.5年间全院共出院116648人,其中5岁以下占13.36%,5~14岁占5.25%,15~44岁占37.31%,45~59岁占20.15%,60岁及60岁以上占23.93%,男女比例为1:0.91。各年龄段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见表1。
  


  在ICD-10分类的20个系统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疾病有:损伤中毒和外因后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情况等;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的疾病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3讨论
  
  第一,在全院患者中,以青年患者(15~44岁)居多,其次是老年人(60及60岁以上),儿童患者(5~14岁)和婴幼儿患者(5岁及5岁以下)较少,此结构与我院仅有一个儿科病区(32张床位)有关,(新生儿科10个床位2008年9月份才开设)。而对于老年人,该人群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因此医院应重视此类人群的疾病卫生保健和病种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在全院患者的疾病顺位中,消化系统疾病居首位,(占14.35%),其次是呼吸系统(占13.09%)和损伤中毒(占12.18%)。因此,我院应注意加强消化内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技术水平和人员、设备力量的投入,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轻病人和社会负担。第二,在婴幼儿住院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47.86%,尤其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为主。因此儿童家长应在儿童患病前期引起重视,及早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儿科也应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高治愈率,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第三,在儿童患者中,呼吸系统仍居首位,占24.45%,其次是损伤中毒,占21.43%,因此此阶段儿童除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外,还要重点防治意外伤带来的伤害,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儿童、家长、学校预防意外伤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在青年患者中,损伤中毒患者居于首位,占该年龄段的18.62%,可见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应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劳动章程,加强法制教育,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其次所占比率较大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13.37%。第五,在中年患者中,易患疾病为消化系统和肿瘤,分别占17.36%,13.50%,分析原因多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社会心里压力及家庭负担较大、饮食欠规律所致,因此该人群应合理调整心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第六,在老年患者中,循环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占26.52%,所占比率是中年患者的两倍多,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好发病种。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预防,医院应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病变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提供依据,进一步满足社会人口日趋老年化所带来的社会医疗需求。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分别占14.10%和10.37%。
  第七,在男性患者中,占首位的是损伤中毒(男女比例1:0.42),可见男性从事危险活动的机会较多,受到意外伤害的机会多于女性;其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的疾病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男女比率1:0.46),我院位于洞庭湖疫区,男性下水捕鱼、游泳、劳作的机会较多,固接触疫水的机会多于女性;再次,男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0.55),其原因与男性有较多不良嗜好有关。女性患者除妊娠分娩患者以外,明显多于男性的疾病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例1:1.51)、精神行为障碍(男女比例1:1.43)、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男女比例均为1:1.36),分析原因与女性泌尿生殖解剖特点、女性性格特点有关,另外,男女患者总体比例是男性稍高于女性(男女比例1:0.91),但男性易患疾病的种类明显多于女性,因此,男性比女性更注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增强身体素质。
  (收稿日期:2009.04.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0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22.2%,以老年居多,毕氏Ⅱ式术式发生率高于毕氏Ⅰ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既有正常的术后表现,也有术中损伤、操作不细致、术式不合理等原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使用喹硫平联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5)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76.67%;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口干、心动过速、头昏和嗜睡。结论:喹硫平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54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3~4.5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42例占77.8% ,转为慢性6例占11.1% ,死亡6例占11.1%。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7年8月期间住院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细胞分级等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扩大及次广泛子宫切除+ 双附件切除术为主,辅以激素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通过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对其行手术后,随访6个月,总生存率为91.2%,5例患者复发。结论:子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扫描2种检查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经X线平片与CT扫描并经我院或外院手术或骨穿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结果:发现50例股骨头受累,单侧股骨头受累28例,占56.0%;双侧股骨头受累22例,占44.0%。普通X线平片诊断Ⅰ~Ⅱ期ANFH6例,Ⅲ~Ⅳ期34例,阳性率80%;CT诊断Ⅰ~Ⅱ期ANFH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及注入药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积极给予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同时,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注药每周2次,连续2周。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82.86%),显效4例(11.43%),有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结论:重症肺部感染在积极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及注入药物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眼)患者术前充分降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0.4mg/ml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一周,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18例,12~15mmHg32例,15~18mmHg8例,术后一年随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21mmHg)者56例,其中15mmHg45例。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分析其表现和诊断价值;全部患者均采用MSCT扫描方式,并对病变区域行图像行三维处理,如MRP、MIP、MinIP、CPR等。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2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7例,可显示双轨征和印戒征等。结论:MS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特异性高,可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工作,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权,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癌变”,本文对7364名育龄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结果资料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育龄妇女;乳腺病;普查;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12-01    1资料和方法    1.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冲洗治疗,观测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率为72.9%。结论: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节镜;骨性关节炎;镜下清理术  【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