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分析其表现和诊断价值;全部患者均采用MSCT扫描方式,并对病变区域行图像行三维处理,如MRP、MIP、MinIP、CPR等。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2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7例,可显示双轨征和印戒征等。结论:MS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特异性高,可以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程度和部位,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3-0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6~75岁,平均46.5岁;临床症状:反复咯血者26例、慢性咳嗽者29例、咳大量脓痰21例、发热8例。
  1.2设备与方法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6层螺旋CT机,管电压130kV,管电流300mA,扫描层厚6x2.0mm,图像层厚10mm,矩阵为512×512,纵膈窗窗位30~50Hu,窗宽250~400Hu,肺窗窗位-600~-800Hu,窗宽1200~1800Hu。患者采用仰卧位,横断轴位扫描,两臂上举抱头屏气,从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对肺内病灶和兴趣区域图像做2.5mm薄层肺窗重建及后处理(MPR、MIP、MinIP、CPR)。由3名有经验的CT室医师对患者的MS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比。
  1.3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1]按扩张的形态分为柱状型、囊状型、静脉曲张型。符合以下1条以上者即诊断该肺段支扩: 以肺段为单位,某一段支气管远端大于近端; 胸壁下1.0cm以内范围见到支气管; 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相比较,支气管的内径明显大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腔,管壁增厚。
  
  2结果
  
  30例患者中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20例,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增宽,如支气管直径大于其伴行的肺动脉管径及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腔,呈圆形透亮影及管状透亮影,使得正常时不能见到的距胸膜下3cm内的肺周边部也能见到支气管;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7例,呈蚯蚓状纡曲,管壁增厚不规则。双下肺支气管扩张18例,左下肺支气管扩张6例,右下肺支气管扩张4例,双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2例。30例患者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3例伴有肺不张,6例伴有局限性肺气肿或(和)肺大泡。
  
  3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导致支气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可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也可弥漫性分布累及一侧肺或双侧肺的多个肺叶,如本组双下肺支气管扩张18例,左下肺支气管扩张6例,右下肺支气管扩张4例,双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2例。获得性支气管扩张症多见,常由感染,免疫反应或血管畸形影响支气管营养从而导致支气管壁直接破坏,或者不张或肺实质体积缩小,对气道壁牵拉增加造成的机械改变,导致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感染[2]。症状的严重度和特点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变范围,以及是否合并慢性感染及其感染的范围。多数病人有慢性咳嗽,咳痰,这是最具特征性和最常见的症状。痰的性质与支气管炎相似,并无特征性,静置可分成三层,上层为泡沫状,中层为绿色且浑浊,底层为稠厚的脓液。咯血常见且可能是首发和唯一的主诉,咯血为毛细血管腐蚀,有时为支气管动脉和动脉吻合引起。胸部X线片检查虽然可以显示肺纹理增多,聚拢,但是对其特征性表现如双轨征和印戒征显示不敏感;而我们采用MSCT检查,通过不同层面和层厚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性表现。支气管扩张症的MSCT表现与病变的程度、走行方向扫描层面有一定的关系。印戒征和轨道征见于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管径稍小于伴行的肺动脉,若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直径,且此时的走行方向与MSCT图像层面垂直,即构成特征性的印戒征;当扩大的支气管走行与MSCT图像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扫描层面有时与支气管不垂直或平行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像重建弥补,并且得到完美图像。囊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内外光滑,呈一串葡萄状,气液平面是其特征性表现;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呈蚯蚓状纡曲,管壁增厚不规则。黏液嵌塞征是支气管扩张症比较少见的征象,是由于支气管分泌物贮留于扩张的支气管内所致。支气管扩张症也可伴有叶段的肺萎缩,表现为较大的肺动脉和主或叶支气管的移位,邻近肺段内的支气管和肺血管结构的重新排列,在萎缩肺中可见增粗的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碘油造影为确诊支气管扩张症和判断病变范围的主要手段和依据,过去称为“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操作费时,并具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性,随着MSCT对其诊断敏感性的提高,目前已经基本被淘汰。MSCT检查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主要优势: ①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患者痛苦少等; ②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发病部位、形态、范围及其它伴随改变; ③ 通过肺窗重建及后处理技术(MPR、MIP、MinIP和CPR)使支气管扩张症的影像学改变显示更清,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具体,避免病变遗漏; ④ 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3]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志毅,王建华.支气管扩张的HRCT诊断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4,12(3):6.
  (收稿日期:2009.04.02)
其他文献
【摘要】杨仁德老师系我省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擅长于咳喘病的治疗,笔者跟师左右,观察导师运用杏桔二陈汤辨证治疗急性支气炎66例,效果显著,体现了一方治咳嗽,万变不离其中的中医精髓。  【关键词】杏桔二陈汤;急性支气管炎;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87-01    导师杨仁德副主任医师临证经验丰富,擅长于咳喘病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治疗方法  【中
期刊
【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心下痞”范畴。2005年~2009年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81-01    1临床资料    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29岁以下12例,30~49岁32例,50岁以上16例);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0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22.2%,以老年居多,毕氏Ⅱ式术式发生率高于毕氏Ⅰ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既有正常的术后表现,也有术中损伤、操作不细致、术式不合理等原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使用喹硫平联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5)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76.67%;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口干、心动过速、头昏和嗜睡。结论:喹硫平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54例均给予一周2次~3次,每次3~4.5h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42例占77.8% ,转为慢性6例占11.1% ,死亡6例占11.1%。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7年8月期间住院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细胞分级等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扩大及次广泛子宫切除+ 双附件切除术为主,辅以激素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通过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对其行手术后,随访6个月,总生存率为91.2%,5例患者复发。结论:子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扫描2种检查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经X线平片与CT扫描并经我院或外院手术或骨穿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结果:发现50例股骨头受累,单侧股骨头受累28例,占56.0%;双侧股骨头受累22例,占44.0%。普通X线平片诊断Ⅰ~Ⅱ期ANFH6例,Ⅲ~Ⅳ期34例,阳性率80%;CT诊断Ⅰ~Ⅱ期ANFH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及注入药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积极给予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同时,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注药每周2次,连续2周。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82.86%),显效4例(11.43%),有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结论:重症肺部感染在积极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及注入药物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眼)患者术前充分降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0.4mg/ml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一周,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18例,12~15mmHg32例,15~18mmHg8例,术后一年随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21mmHg)者56例,其中15mmHg45例。结论
期刊